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1627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属于矿用工件自动加工技术领域,包括进给座,进给座上设置有打磨一部和打磨二部,打磨一部包括竖滑座和限位件一,竖滑座上对称设置有打磨柱,打磨二部包括横滑座,横滑座滑动连接在进给座的上端,横滑座对称设置且横滑座上均设置有纵滑座,纵滑座相对应相对一侧设置有过渡磨具。该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通过对称的打磨柱同时与工件外周面相切对工件进行打磨,且通过上下平移打磨柱,控制打磨柱与工件不同直径的区域保持相切的状态,进而灵活的对工件不同直径大小的区域进行打磨,而且有效提高工件在打磨过程中的位置的稳定性,相应的降低了打磨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用工件自动加工,具体为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


技术介绍

1、矿用机械中有很多的大型工件,大型工件在装配到矿用机械之前通常先通过卧式机床进行精加工处理,因为卧式机床具有较大的工作台面以及加工行程,比较适合对大型的工件进行加工,矿用大型工件的精加工处理最常见的就算表面打磨精加工处理,因待加工的大型工件表面通常较为粗糙,所以一些卧式机床会设置打磨装置对工件进行打磨,

2、目前现有的用于卧式机床的打磨装置通常仅对结构单一的工件进行打磨,例如直径恒定的柱状的工件,而对变径的工件,则难以灵活高效的进行打磨,如图1所示,工件分为大直径部分、小直径部分以及中间倾斜过渡部分,受到变径结构以及工件长度的影响,现有的打磨装置在打磨的过程中,不仅难以顺畅高效的由一个部分进入下一个部分对工件进行打磨,而且对于较长的工件,在打磨的过程中,受到工件放置状态稳定性的影响,打磨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难以顺畅高效的对变径的工件进行充分打磨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该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包括进给座,进给座上设置有打磨一部和打磨二部,打磨一部包括竖滑座和限位件一,竖滑座上对称设置有打磨柱,限位件一与打磨柱均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竖滑座包括第一滑动部分和第二滑动部分,第二滑动部分纵向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动部分上,第二滑动部分上对称设置有打磨柱,打磨二部包括横滑座,横滑座滑动连接在进给座的上端,横滑座对称设置且横滑座上均设置有纵滑座,纵滑座相对应相靠近的一侧设置有过渡磨具,过渡磨具包括衔接打磨端一、中间打磨区以及衔接打磨端二,中间打磨区与工件大直径区域和小直径区域之间的中间过渡区域相对应,衔接打磨端一与衔接打磨端二分别对应工件的大直径区域和小直径区域。

3、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衔接打磨端一与衔接打磨端二的打磨面均为弧形,且衔接打磨端二处设置有延伸限位部分,延伸限位部分上下对称分布且分别位于相应衔接打磨端二的两侧,纵滑座包括纵滑部分和竖滑部分,竖滑部分在竖直方向上限位滑动连接在纵滑部分上,过渡磨具设置在竖滑部分上,纵滑部分滑动连接在横滑座上。

4、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限位件一包括带限位板的控制座,限位板的限位面呈v字状,且限位面上转动设置有限位柱。

5、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座包括第一控制部分和第二控制部分,第一控制部分竖直滑动连接在进给座上,第二控制部分纵向限位滑动连接在第一控制部分上,限位板固定连接在第二控制部分的下端。

6、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横滑座上设置有自适应控制件,所述自适应控制件包括带有限位端的齿条和螺纹套设有控制套的螺杆,螺杆与纵滑座转动连接,齿条沿着进给座进给的方向滑动连接在横滑座上,控制套转动连接在横滑座上且与齿条啮合连接,进给座上对称设置有限位块,限位端位于限位块之间。

7、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限位件一远离进给座进给方向的一端前置于打磨柱远离进给座。

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9、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通过对称的打磨柱同时与工件外周面相切对工件进行打磨,且通过上下平移打磨柱,控制打磨柱与工件不同直径的区域保持相切的状态,进而灵活的对工件不同直径大小的区域进行打磨,且在打磨的过程中,打磨柱与限位件一配合实时对工件进行支撑与限位,提高工件在打磨过程中的位置的稳定性,可有效避免较长工件的中间过渡区在打磨的过程中因受力不平衡而影响打磨稳定性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了整个打磨过程的稳定性,相应的降低了打磨的难度,其次,利用过渡模具对工件变径过程中的中间过渡区域进行打磨,且过渡模磨具在工件小直径区域打磨的过程中处于预备打磨的状态,在进入工件中间过渡区域时直接进入打磨的状态,既提高了工件整体打磨的顺畅度,又提高了整体打磨的效率。

10、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第二滑动部分在对称的打磨柱与工件相切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根据工件的实际位置自动的调节打磨柱的位置,确保对称的打磨柱同时与工件的外周面相切,进而确保打磨工件顺利稳定的进行以及打磨效率和效果的稳定性。

11、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衔接打磨端一与衔接打磨端二分别对工件大直径区域与中间过渡区域以及小直径区域与中间过渡区域进行衔接,便于三个区域的打磨过程无缝的连接在一起,进而便于充分的对工件中间过渡区域以及中间过渡区域与两边的变径区域的交接处进行打磨,有利于提高打磨的顺畅度,相应的提高工件整体的打磨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给座(1),进给座(1)上设置有打磨一部(2)和打磨二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打磨端一(331)与衔接打磨端二(333)的打磨面均为弧形,且衔接打磨端二(333)处设置有延伸限位部分(334),延伸限位部分(334)上下对称分布且分别位于衔接打磨端二(333)的两侧,纵滑座(32)包括纵滑部分(321)和竖滑部分(322),竖滑部分(322)在竖直方向上限位滑动连接在纵滑部分(321)上,过渡磨具(33)设置在竖滑部分(322)上,纵滑部分(321)滑动连接在横滑座(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一(22)包括带限位板(221)的控制座(222),限位板(221)的限位面呈V字状,且限位面上转动设置有限位柱(2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座(222)包括第一控制部分(2221)和第二控制部分(2222),第一控制部分(2221)竖直滑动连接在进给座(1)上,第二控制部分(2222)纵向限位滑动连接在第一控制部分(2221)上,限位板(221)固定连接在第二控制部分(2222)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滑座(31)上设置有自适应控制件(4),所述自适应控制件(4)包括带有限位端(41)的齿条(42)和螺纹套设有控制套(43)的螺杆(44),螺杆(44)与纵滑座(32)转动连接,齿条(42)沿着进给座(1)进给的方向滑动连接在横滑座(31)上,控制套(43)转动连接在横滑座(31)上且与齿条(42)啮合连接,进给座(1)上对称设置有限位块(45),限位端(41)位于限位块(4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滑座(21)包括第一滑动部分(211)和第二滑动部分(212),第二滑动部分(212)纵向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动部分(211)上,打磨柱(23)设置在第二滑动部分(2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一(22)远离进给座(1)进给方向的一端前置于打磨柱(23)远离进给座(1)进给方向的一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给座(1),进给座(1)上设置有打磨一部(2)和打磨二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打磨端一(331)与衔接打磨端二(333)的打磨面均为弧形,且衔接打磨端二(333)处设置有延伸限位部分(334),延伸限位部分(334)上下对称分布且分别位于衔接打磨端二(333)的两侧,纵滑座(32)包括纵滑部分(321)和竖滑部分(322),竖滑部分(322)在竖直方向上限位滑动连接在纵滑部分(321)上,过渡磨具(33)设置在竖滑部分(322)上,纵滑部分(321)滑动连接在横滑座(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一(22)包括带限位板(221)的控制座(222),限位板(221)的限位面呈v字状,且限位面上转动设置有限位柱(2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用机械工件卧式机床自动加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座(222)包括第一控制部分(2221)和第二控制部分(2222),第一控制部分(2221)竖直滑动连接在进给座(1)上,第二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作胜赵素琴张娟陈轩宋雪健张杰梁善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钜核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