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矿渣高效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1455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矿渣高效沉淀池,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连通的混凝池、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集机械混合,絮凝,沉淀于一体,具有水力负荷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通过投加细矿渣,提高絮凝效果,极快地加速后续的泥水分离,细矿渣通过旋流分离回收重复利用;混凝池采用上下两个框式搅拌桨,能保证药剂快速和完全扩散,使混凝剂和原水充分,达到胶体脱稳的效果;絮凝池内采用了独特设计的双层絮凝反应筒,通过推进式搅拌桨以及弯叶开启涡轮搅拌桨,实现双层反应筒内自上而下,筒外自下而上的循环搅拌,增加凝聚的几率同时确保絮状物的密度,大幅增加絮体形成和沉淀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沉淀池,具体涉及一种加矿渣高效沉淀池


技术介绍

1、加砂沉淀池的来水为反硝化池出水,通过混凝、絮凝和淀处理 ,去除部分总磷、悬浮物等污染。目前,现有的加砂沉淀池,在混凝和絮凝阶段效果一般,难以有效保证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矿渣高效沉淀池。

2、具体方案如下:

3、一种加矿渣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连通的混凝池、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所述混凝池的内部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上设有上下两个框式搅拌桨;所述絮凝池的内部设有双层絮凝反应筒和第二搅拌轴,所述双层絮凝反应筒包括两上下设置的絮凝筒,所述絮凝筒为竖直设置的圆筒状结构,上下两絮凝筒共中轴线,并通过至少三个沿周向方向设置的连杆连接,位于下方的絮凝筒底部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支撑杆,所述第二搅拌轴沿絮凝筒的中轴线方向设置,其上部设有两上下设置的推进式搅拌桨,下端设有弯叶开启涡轮搅拌桨,两推进式搅拌桨分别置于两絮凝筒的内腔中部,所述弯叶开启涡轮搅拌桨置于支撑杆处;所述斜管沉淀池设有斜管组件以及用于搅刮底部的刮泥桨,所述刮泥桨与竖直设置的第三搅拌轴连接,所述斜管沉淀池底面中部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砂水分离器,且管道上配合安装有砂泵,所述砂水分离器的排砂口置于絮凝池上方,排泥口连接至污泥池。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池的左侧上部设有进水口,内腔左侧设有第一挡液板,所述絮凝池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挡液板和第三挡液板,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右侧上部设有出水口。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和第三搅拌轴的上端分别配合连接有电机。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池内通入有混凝剂,所述絮凝池内通入有絮凝剂和细矿渣。

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集机械混合,絮凝,沉淀于一体,具有水力负荷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通过投加细矿渣,提高絮凝效果,极快地加速后续的泥水分离,细矿渣通过旋流分离回收重复利用;混凝池采用上下两个框式搅拌桨,能保证药剂快速和完全扩散,使混凝剂和原水充分,达到胶体脱稳的效果;絮凝池内采用了独特设计的双层絮凝反应筒,通过推进式搅拌桨以及弯叶开启涡轮搅拌桨,实现筒内自上而下,筒外自下而上的循环搅拌,增加凝聚的几率同时确保絮状物的密度,大幅增加絮体形成和沉淀的速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矿渣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连通的混凝池(1)、絮凝池(2)和斜管沉淀池(3);所述混凝池(1)的内部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搅拌轴(11),所述第一搅拌轴(11)上设有上下两个框式搅拌桨(12);所述絮凝池(2)的内部设有双层絮凝反应筒和第二搅拌轴(22),所述双层絮凝反应筒包括两上下设置的絮凝筒(21),所述絮凝筒(21)为竖直设置的圆筒状结构,上下两絮凝筒(21)共中轴线,并通过至少三个沿周向方向设置的连杆连接,位于下方的絮凝筒(21)底部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支撑杆(23),所述第二搅拌轴(22)沿絮凝筒(21)的中轴线方向设置,其上部设有两上下设置的推进式搅拌桨(24),下端设有弯叶开启涡轮搅拌桨(25),两推进式搅拌桨(24)分别置于两絮凝筒(21)的内腔中部,所述弯叶开启涡轮搅拌桨(25)置于支撑杆(23)处;所述斜管沉淀池(3)设有斜管组件(31)以及用于搅刮底部的刮泥桨(32),所述刮泥桨(32)与竖直设置的第三搅拌轴(33)连接,所述斜管沉淀池(3)底面中部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砂水分离器(4),且管道上配合安装有砂泵(5),所述砂水分离器(4)的排砂口置于絮凝池(2)上方,排泥口连接至污泥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矿渣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1)的左侧上部设有进水口,内腔左侧设有第一挡液板(6),所述絮凝池(2)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挡液板(7)和第三挡液板(8),所述斜管沉淀池(3)的右侧上部设有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矿渣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轴(11)、第二搅拌轴(22)和第三搅拌轴(33)的上端分别配合连接有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矿渣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1)内通入有混凝剂,所述絮凝池(2)内通入有絮凝剂和细矿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矿渣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连通的混凝池(1)、絮凝池(2)和斜管沉淀池(3);所述混凝池(1)的内部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搅拌轴(11),所述第一搅拌轴(11)上设有上下两个框式搅拌桨(12);所述絮凝池(2)的内部设有双层絮凝反应筒和第二搅拌轴(22),所述双层絮凝反应筒包括两上下设置的絮凝筒(21),所述絮凝筒(21)为竖直设置的圆筒状结构,上下两絮凝筒(21)共中轴线,并通过至少三个沿周向方向设置的连杆连接,位于下方的絮凝筒(21)底部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支撑杆(23),所述第二搅拌轴(22)沿絮凝筒(21)的中轴线方向设置,其上部设有两上下设置的推进式搅拌桨(24),下端设有弯叶开启涡轮搅拌桨(25),两推进式搅拌桨(24)分别置于两絮凝筒(21)的内腔中部,所述弯叶开启涡轮搅拌桨(25)置于支撑杆(23)处;所述斜管沉淀池(3)设有斜管组件(31)以及用于搅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溧水秦源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