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1427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稻田内设置围栏和垄沟,统计稻田中福寿螺的密度和个体平均体重,采用如下公式计算雷氏黄萤幼虫的理论投放量;理论投放量Xa=[Xb×(Ya/Yb)]×A,其中Xa为雷氏黄萤幼虫的理论投放量,单位为只;Ya为福寿螺的个体平均体重,单位为g;Yb为雷氏黄萤的个体平均体重,单位为g,Xb为福寿螺的密度,单位为只/m<supgt;2</supgt;;A为实际防控面积,单位为m<supgt;2</supgt;;实际投放量=(0.9~l.5)×理论投放量,根据实际投放量投放雷氏黄萤至稻田围栏内,实现生物防治福寿螺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且对环境友好,经济效果显著,应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


技术介绍

1、福寿螺( pomacea canaliculata)作为中国已公布的三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唯一的淡水螺类,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因其蛋白质含量丰富及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未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的情况下,福寿螺于1981年引入到我国广东省中山市,福寿螺作为我国的16种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与常见的田螺不同,其食性广,啃食水稻、莲藕、茭白等农作物,是农作物的“杀手”,现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灾害。福寿螺繁殖力强、食量大,极易造成农作物减量减产。并且,福寿螺体内含寄生虫较多,特别是可寄生引起人体嗜酸性脑膜炎的广州管圆线虫和引起犬类心肺感染并致死的脉居管圆线虫。目前,福寿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委员会列入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2、现如今,主要有三种方式防治福寿螺,分别为: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3、物理防治这一方法较费时费力,在农村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很难通过物理防治方法达到防控福寿螺蔓延的效果。因此,物理防治常作为辅助手段使用。化学防治往往见效快、灭螺效果好,但化学试剂发挥效力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极易污染水体,从而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化学防治手段在实际使用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此外,对于刚刚入侵稻田的福寿螺,使用见效快的化学或物理防治方法也许能达到防控的效果,但当稻田内的福寿螺已经建立种群并广为传播时,物理和化学防治方法收效甚微。生物防治,以虫治螺,是降低福寿螺种群密度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与物理防治相比,生物防治省时省力;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对水生生态系统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4、综合来看,生物防治因其具备的可持续性及潜在的生态效益,成为最佳的防治福寿螺的策略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在稻田中利用雷氏黄萤( aquatica  leii)生物防治福寿螺危害的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克服现行大量使用化学杀螺剂防控福寿螺技术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

2、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在稻田内设置围栏和垄沟,围栏设置在垄沟外,统计稻田中福寿螺的密度和个体平均体重,采用如下公式计算雷氏黄萤幼虫的理论投放量;

4、理论投放量xa=[xb×(ya/yb)]×a,其中xa为雷氏黄萤幼虫的理论投放量,单位为只;ya为福寿螺的个体平均体重,单位为g;yb为雷氏黄萤的个体平均体重,单位为g,xb为福寿螺的密度,单位为只/m2;a为实际防控面积,单位为m2;

5、实际投放量=(0.9~l.5)×理论投放量,根据实际投放量投放雷氏黄萤至稻田围栏内,实现生物防治福寿螺的目的。

6、所述福寿螺的密度和个体平均体重是采用随机抽样统计的方法,随机选择三块面积为1-2m2的水稻种植区,统计每一块水稻种植区内福寿螺的数量、个体重量,再计算获得3块水稻种植区中福寿螺的平均密度与个体平均体重,作为该稻田中福寿螺的密度和个体平均体重。

7、所述围栏高15-20cm,围栏用的材料为厚实光滑塑料薄膜或石棉瓦,围栏设置不能出现空隙,以避免雷氏黄萤幼虫和福寿螺逃逸。

8、在稻田四周以及稻田中设置垄沟,稻田四个角落不开挖垄沟,而设置长宽与沟宽保持相同的土台,土台与垄沟之间形成25-35º的斜坡,便于雷氏黄萤幼虫成长到化蛹期,建造蛹室;稻田中种植带每隔10-15m设置一条垄沟,垄沟的宽度为45-55cm,深度为15-20cm。

9、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当福寿螺密度大于4只/m2,周期性地将稻田中水排至垄沟中,半天至一天后再灌水,排水期间,使福寿螺和雷氏黄萤幼虫同时集中在垄沟中,以增加雷氏黄萤幼虫对福寿螺的捕杀效率。

10、当福寿螺的密度超过8只/m2,雷氏黄萤的实际投放数量为1.5×理论投放量;当福寿螺的密度为小于等于3只/m2时,雷氏黄萤的实际投放数量为0.9×理论投放量。

11、在稻田内投放雷氏黄萤幼虫后,雷氏黄萤直至化蛹前均可对稻田的福寿螺进行捕食,从而达到长期稳定的生物防治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专利技术取材丰富、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减少化学杀螺剂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且所述方法操作简便,按照所述方法进行雷氏黄萤幼虫的投放,其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明显,且福寿螺个体越小,控制效率越高;本专利技术发现,将雷氏黄萤和福寿螺共养,雷氏黄萤幼虫取食福寿螺的效果显著,两者共存14天后,小螺(壳高5-15mm)和大螺(壳高15-25mm)的存活率分别降至0%和40%,2/5的大螺(壳高15-25mm)仍存活,但受损率达到存活个体的6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稻田内设置围栏和垄沟,统计稻田中福寿螺的密度和个体平均体重,采用如下公式计算雷氏黄萤幼虫的理论投放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雷氏黄萤幼虫的个体重量为0.2~0.5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围栏高15-20cm,围栏用的材料为厚实光滑塑料薄膜或石棉瓦,围栏设置不能出现空隙,以避免雷氏黄萤幼虫和福寿螺逃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稻田四周以及稻田中设置垄沟,稻田四个角落不开挖垄沟,而设置长宽与沟宽保持相同土台,土台与垄沟之间形成25-35º的斜坡,便于雷氏黄萤幼虫成长到化蛹期,建造蛹室;稻田中种植带每隔10-15m设置一条垄沟,垄沟的宽度为45-55cm,深度为15-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当福寿螺密度大于4只/m2,周期性地将稻田中水排至垄沟中,半天至一天后稻田再灌水,排水期间,使福寿螺和雷氏黄萤幼虫同时集中在垄沟中,以增加雷氏黄萤幼虫对福寿螺的捕杀效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福寿螺的密度超过8只/m2,雷氏黄萤的实际投放数量为1.5×理论投放量;当福寿螺的密度为小于等于3只/m2时,雷氏黄萤的实际投放数量为0.9×理论投放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稻田内设置围栏和垄沟,统计稻田中福寿螺的密度和个体平均体重,采用如下公式计算雷氏黄萤幼虫的理论投放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雷氏黄萤幼虫的个体重量为0.2~0.5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围栏高15-20cm,围栏用的材料为厚实光滑塑料薄膜或石棉瓦,围栏设置不能出现空隙,以避免雷氏黄萤幼虫和福寿螺逃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氏黄萤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稻田四周以及稻田中设置垄沟,稻田四个角落不开挖垄沟,而设置长宽与沟宽保持相同土台,土台与垄沟之间形成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棋麟杨林宇赵梓舜李富鑫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