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1218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属于铸铁管道电炉线圈领域。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绘制3D图形,步骤二:建立3D模型,步骤三:仿真测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钢壳内部空间狭小,很多器件尺寸又相对较大,重量较重,导致当线圈老化时更换线圈非常困难、耗时费力、且极易返工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3D模型对工人进行实景展示、作业步骤及注意事项讲解,按照工序表、管路布局图推行标准化作业,消除各种差错的发生,提升了作业效率、保证了作业质量,能防止水管过于贴近高温物体烫伤、水管弯曲过度影响流量,精确度高、可靠性好,大大提高了线圈检修及更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铁管道电炉线圈,具体为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


技术介绍

1、中频电炉是处于高炉、铸管两大工艺流程中间的关键一环,通过它可能将高炉出产的低温铁水升温到管道铸造需要的高温状态,并且通过往电炉中添加辅料将高炉铁水中存在的过高的硫、镁、碳等有害元素去除。由于电炉工作环境恶劣,长期存在高温铁水,并且为了熔化金属材料,电炉现场主要器件为炉体,炉体外侧为不锈钢钢壳,内侧为电炉核心部件----线圈。线圈里外均涂衬厚厚的浇铸料,上面分布有众多水冷电缆及冷却胶管。为了控制线圈通电后的磁场分布,紧帖线圈外侧还均匀分布有12根磁轭,每根磁轭都由多根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顶杆将其死死紧贴在线圈上。为了防止磁轭在磁场的作用下熔化,每根磁轭又通过外接胶管引入冷却水通过磁轭上的铜管进入冷却。此外为了防止起炉倒水时线圈移位,钢壳内另有12根粗长螺杆通过线圈顶部浇铸料将线圈压住。所有的磁轭、线圈的冷却水通过分水器有规律地分布循环。由于磁轭、线圈各个部位所需要的冷却水量都不相同,所以冷却水胶管存在多种规格管径,这些胶管任何部分都既不能贴近炉体发热部位防止烫伤,又不能有丝毫扭曲变形,否则任何一个部位的冷却不足都很可能导致线圈损坏的严重后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引发炉体爆炸及人员群死群伤事故,因此需要对管道电炉线圈进行更换。由于钢壳内分布有众多错综复杂分布的器件,且其内部空间狭小,很多器件尺寸又相对较大,重量较重,导致当线圈老化时更换线圈非常困难、耗时费力、且极易返工,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通过3d模型对工人进行实景展示、作业步骤及注意事项讲解,作业时按照工序表、管路布局图推行标准化作业,消除各种差错的发生,提升了作业效率、保证了作业质量,既能便于工人作业,又能防止水管过于贴近高温物体烫伤、水管弯曲过度影响流量,精确度高、可靠性好,大大提高了线圈检修及更换效率,减少作业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在平时还可以作为对维修人员进行设备培训的极好教材,让维修人员能够身临其境般清晰地了解设备状况,迅速掌握线圈更换各项作业要点,使用更加方便,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绘制3d图形,首先通过数据采集模块现场对钢壳、线圈、支撑木、拉杆、磁轭的实际安装位置、尺寸进行精确测绘,再结合设备安装图纸,对于图纸上有尺寸标注的部件,结合测绘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核校,没有图纸尺寸的则以测绘结果为准。

4、步骤二:建立3d模型,在3d画面软件中绘图,按确认过的尺寸精确生成各个零件图,全部完成后生成总的3d装配图,建立除了冷却水管、电缆以外包含其它所有部件的电炉线圈3d模型,建立与实物等比例缩小的各项尺寸完全一致的数字化模型。

5、步骤三:仿真测试,模型建立后,在3d模型中以实物尺寸生成水冷电缆、冷却水管并通过模拟连接模块进行连接,进行钢壳内拆除、安装拉杆、磁轭、线圈、电缆和水管的仿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

6、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线圈3d数据、钢壳3d数据、支撑木3d数据、磁轭3d数据、拉杆3d数据和水管3d数据进行采集。

7、模拟连接模块,用于对线圈水冷电缆、分水器进水管、分水器出水管、1~12磁轭水管、短路环水管、冷却环水管、上线圈水管和下线圈水管进行模拟连接。

8、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包括线圈3d数据采集模块、钢壳3d数据采集模块、支撑木3d数据采集模块、磁轭3d数据采集模块、拉杆3d数据采集模块和水管3d数据采集模块。

9、优选的,所述线圈3d数据采集模块、钢壳3d数据采集模块、支撑木3d数据采集模块、磁轭3d数据采集模块和拉杆3d数据采集模块均用来对实物的尺寸进行测绘,并根据图纸的尺寸进行核对。

10、优选的,所述水管3d数据采集模块用来对实物的尺寸进行测绘,并根据现场走向进行测绘。

11、优选的,所述线圈包括线圈附属的各种进出水管和电缆接口。

12、优选的,所述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具体包括:

13、优化各个单元之间的连接路径及布局,最终获得最佳的相不干涉的连接路径及作业先后顺序。

14、通过测试优化出人员作业时最佳的工序步骤,优化出各种尺寸的水管最合理的排布、连接路径。

15、根据优化后的结果,生成拆装作业工序表以及管路布局图。

16、优选的,所述根据优化后的结果,生成拆装作业工序表以及管路布局图具体包括:

17、优化水管的管路路径,并生成管路最优布局图。

18、优化水管和电缆安装顺序,并生成最优工序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线圈更换作业前依据3d模型对工人进行实景展示、作业步骤及注意事项讲解,直观明了,作业时按照工序表、管路布局图推行标准化作业,消除各种差错的发生,提升了作业效率、保证了作业质量,通过测试优化出人员作业时最佳的工序步骤,避免作业中各部件之间的互相干涉,优化出各种尺寸的水管最合理的排布、连接路径,既能便于工人作业,又能防止水管过于贴近高温物体烫伤、水管弯曲过度影响流量。

21、2、本专利技术根据优化后的结果,生成拆装作业工序表以及管路布局图,精准掌握钢壳内线圈、磁轭、拉杆、分水器、各种水管电缆等所有器件的外形尺寸及连接点准确位置分布,输入3d软件后,建立与实物等比例缩小的各项尺寸完全一致的数字化模型,再通过软件模型仿真,优化各个单元之间的连接路径及布局,最终获得最佳的相不干涉的连接路径及作业先后顺序,精确度高、可靠性好,大大提高了线圈检修及更换效率,减少作业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在平时还可以作为对维修人员进行设备培训的极好教材,让维修人员能够身临其境般清晰地了解设备状况,迅速掌握线圈更换各项作业要点,使用更加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线圈3D数据、钢壳3D数据、支撑木3D数据、磁轭3D数据、拉杆3D数据和水管3D数据进行采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包括线圈3D数据采集模块、钢壳3D数据采集模块、支撑木3D数据采集模块、磁轭3D数据采集模块、拉杆3D数据采集模块和水管3D数据采集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3D数据采集模块、钢壳3D数据采集模块、支撑木3D数据采集模块、磁轭3D数据采集模块和拉杆3D数据采集模块均用来对实物的尺寸进行测绘,并根据图纸的尺寸进行核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3D数据采集模块用来对实物的尺寸进行测绘,并根据现场走向进行测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线圈附属的各种进出水管和电缆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具体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优化后的结果,生成拆装作业工序表以及管路布局图具体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线圈3d数据、钢壳3d数据、支撑木3d数据、磁轭3d数据、拉杆3d数据和水管3d数据进行采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包括线圈3d数据采集模块、钢壳3d数据采集模块、支撑木3d数据采集模块、磁轭3d数据采集模块、拉杆3d数据采集模块和水管3d数据采集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道电炉线圈3d建模辅助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3d数据采集模块、钢壳3d数据采集模块、支撑木3d数据采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春谢宇林
申请(专利权)人:圣戈班管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