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膜的制造方法、防眩膜及模具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100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眩膜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中适合使用的模具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该制造方法的灰度等级图形,所述防眩膜的制造方法包含基于灰度等级图形在透明基材上形成凹凸表面的工序,该灰度等级图形为最小一个边的长度为15mm以上,且灰度等级图形的能谱在空间频率0.025~0.125μm-1的范围内呈现最大值,该凹凸表面由凹凸表面单元的重复结构构成,所述凹凸表面单元由与灰度等级图形的灰度等级对应的凹部和凸部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眩(抗眩光antiglare)膜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制造方法得到的防 眩膜。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该防眩膜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灰度等级图形、及该防眩膜的制造方 法中适合使用的模具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布劳恩管(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有机电致 发光(EL)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当外部光映入其显示面时,导致辨识性显著受损。目前, 为了防止这种外部光的映入,在重视画质的电视、个人电脑、在外部光强的室外使用的视频 摄像机及数码摄像机、及利用反射光进行显示的移动电话等中,在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设 有用于防止外部光映入的膜层。该膜层可大致地区分为由实施了利用光学多层膜的干涉 的无反射处理的膜构成的膜层、和由实施了通过在表面上形成微细凹凸使入射光散射从而 使映入像发生晕映的防眩处理的膜构成的膜层。前者的无反射膜需要形成光学膜厚均一的 多层膜,因此成本高。与此相对,后者的防眩膜可以比较经济地制造,因此广泛用于大型的 个人电脑、监视器等用途。目前,这种防眩膜通过如下方法等来制造例如,将分散有微粒的树脂溶液涂布于 基材片上,并调节膜厚,使该微粒露出涂布膜表面,由此在基材片上形成随机的表面凹凸的 方法等。但是,使用这种分散有微粒的树脂溶液制造的防眩膜,由树脂溶液中的微粒的分散 状态、涂布状态等左右着表面凹凸的配置、形状,因此难以得到想要的那种表面凹凸,在低 设定防眩膜的雾度的情况下,存在不能得到充分的防眩效果之类的问题。另外,在将这种现 有防眩膜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的情况下,具有如下问题显示面整体因散射光而发 白,显示易发生呈浑浊的颜色的、所谓“泛白”。另外,随着最近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高清晰化, 也具有如下问题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和防眩膜的表面凹凸形状发生干涉,其结果是,易发 生产生亮度分布难以看到显示面的、所谓“晃眼”现象。为了消除晃眼,也试着在粘合树脂 和分解于该粘合树脂的微粒之间设折射率差而使光散射,但在将这种防眩膜配置于图像显 示装置的表面时,也具有对比度因微粒和粘合树脂的界面的光的散射而降低之类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如下尝试不含微粒而仅用在透明树脂层的表面形成的微细凹凸 来体现防眩性。例如,特开2002-18910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在透明树脂膜上层叠有电离放 射线固化性树脂层的固化物层的防眩膜,所述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的固化物层具有三 维10点平均粗糙度、及三维粗糙度基准面上的相邻凸部彼此的平均距离分别满足规定值 的微细表面凹凸。该防眩膜通过以将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夹在压花铸型和透明树脂膜之 间的状态使该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来制造。但是,通过特开2002-189106号公报公 开的防眩膜,也难以实现充分的防眩效果、泛白的抑制、高对比度、及晃眼的抑制。另外,作为制作表面上形成有微细凹凸的膜的方法,已知将具有凹凸表面的辊 的凹凸形状转印在膜上的方法。作为具有这种凹凸表面的辊的制作方法,例如,特开平 6-3496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使用金属等制作圆筒体且在其表面通过电子雕刻、蚀刻、喷砂等方法形成凹凸的方法。另外,特开2004-2924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利用喷珠粒(beads shot) 法制作压花辊的方法,特开2004-9018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经过在辊的表面形成金属镀敷 层的工序、对金属镀敷层的表面进行镜面研磨的工序、还有根据需要的进行喷丸强化处理 的工序来制作压花辊的方法。但是,在如此对压花辊的表面实施了喷砂(blast)处理的状态下,产生由喷砂粒 子的粒径分布引起的凹凸直径的分布,并且难以控制由喷砂得到的凹坑的深度,在以良好 的再现性得到防眩功能优异的凹凸形状方面存在课题。另外,上述的特开2002-189106号公报记述了优选使用在铁的表面进行了镀铬的 滚筒且利用喷砂法、喷珠粒法形成凹凸模面的方法。另外,也有如下记述优选对如此形成 有凹凸的模面实施镀铬等以提高使用时的耐久性而后再使用,由此可以实现硬膜化及防腐 蚀。另一方面,在特开2004-45471号公报、特开2004-45472号公报的各自的实施例中记述 有如下方法在对铁芯表面进行镀铬,且进行了 #250的液体喷砂处理之后,再次进行镀铬 处理,在表面上形成微细的凹凸形状。但是,在这种的压花辊的制作方法中,由于在硬度高的镀铬层上进行喷砂、喷丸, 因此难以形成凹凸,并且难以精密地控制所形成的凹凸的形状。特开2000-284106号公报记述了一种在对基材实施了喷砂加工后再实施蚀刻工 序及/或薄膜的层叠工序的方法。另外,在特开2006-53371号公报中记述了一种在对基材 进行研磨且实施了喷砂加工后再实施非电解镀镍的方法。另外,特开2007-187952号公报 记述了一种制作压花版的技术在对基材实施了镀铜或镀镍之后,进行研磨,实施了喷砂加 工之后,再实施镀铬而制作压花版。另外,特开2007-237541号公报记述了一种制作压花版 的技术在实施了镀铜或镀镍之后,进行研磨,实施了喷砂加工之后,实施蚀刻工序或镀铜 工序,之后实施镀铬而制作压花版。在这些使用喷砂加工的制作方法中,由于难以在进行了 精密控制的状态下形成表面凹凸形状,因此导致制作成表面凹凸形状具有50 μ m以上的周 期的较大的凹凸形状。其结果具有如下问题这些较大的凹凸形状和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 进行干涉,发生亮度分布,从而易发生难以看到显示面的“晃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防眩膜的方法及由该制造方法得到的防眩 膜,所述防眩膜为低雾度,但在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可以呈现优异的防眩性能,且能防 止泛白造成的辨识性下降,并且即使在应用于高清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也不发生 晃眼而能体现出高对比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防眩膜的制造方法 中使用的灰度等级图形、及在该防眩膜的制造方法中适合使用的模具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基于灰度等级图形在透明基材上形成凹凸表面的工序的防眩膜 的制造方法。该灰度等级图形的最小一个边的长度为15mm以上,且灰度等级图形的能谱在 空间频率0. 025 0. 125 μ πΓ1的范围内呈现最大值。在本专利技术的防眩膜的制造方法中,形成 于透明基材上的凹凸表面由凹凸表面单元的重复结构(将多个凹凸表面单元重复排列的 结构)构成,所述凹凸表面单元由与该灰度等级图形的灰度等级对应的凹部和凸部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防眩膜的制造方法中,作为灰度等级图形,可以优选使用由计算机作 成的图像数据。作为灰度等级图形的图像数据,优选为二值化成白和黑的图像数据。在灰4度等级图形为二值化成白和黑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凹凸表面单元由与二值化后的图像数 据的灰度等级对应的凹部及凸部构成,具体而言,构成凹凸表面单元的凹部或凸部的任一 方与二值化后的图像数据的白区域对应。在上述透明基材上形成凹凸表面的工序优选包含如下工序根据上述灰度等级图 形,制作具有凹凸面的模具,将该模具的凹凸面转印到透明基材上。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合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防眩膜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的制 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工序第一镀敷工序,其对模具用基材的表面实 施镀铜或镀镍;研磨工序,其对由第一镀敷工序实施了镀敷的表面进行研磨;感光性树脂 膜形成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膜的制造方法,其包含根据灰度等级图形在透明基材上形成凹凸表面的工序,所述灰度等级图形的最小一个边的长度为15mm以上,且所述灰度等级图形的能谱在空间频率0.025~0.125μm↑[-1]的范围内呈现最大值,所述凹凸表面由凹凸表面单元的重复结构构成,所述凹凸表面单元由与所述灰度等级图形的灰度等级对应的凹部和凸部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野亨古谷勉藤井贵志宫本浩史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