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术中导航棘突辅助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0591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17
本技术公开了脊柱术中导航棘突辅助定位器,包括脊柱钉本体,脊柱钉本体下端的左右两侧均向上开设有固定槽,每一固定槽内均转动连接有固定件,两个固定件配合形成一个锥体,贯穿脊柱钉本体的上端向下开设有通孔,脊柱钉本体的上端向下开设有凹槽,锥体上端于向下开设有通槽,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上端设置有螺帽,转轴伸到外壁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螺纹连接有螺纹套,螺纹套外壁的左右两侧对应固定件之间均配合转动连接有弧形连杆。本技术在对患者的棘突进行固定时,不需要在置入脊柱钉时预先与棘突上的孔洞预先对齐,且在固定时,也能避免出现需多次固定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脊柱术中导航棘突辅助定位器


技术介绍

1、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2、在进行脊柱棘突间动态固定植入手术时,需要很大的精度,往往一点小动作或小错误等就可能会酿成大错,然而现有的大多数医用骨科装置,往往在针对手术的精度上较多,在对需要手术的人员没有很好的固定,有可能会出现患者由于一个小小的动作,导致手术无法正常进行,影响手术的效果。

3、且在现有技术中,对棘突定位时都是使用带有螺纹的脊柱钉拧进患者棘突的位置进行固定,但带有螺纹的脊柱钉在进行固定时,需要保证脊柱顶垂直放入孔洞内,若放置位置倾斜就会出现脊柱钉不能完全置入孔洞内,造成固定困难,或需要重新固定的操作,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脊柱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脊柱术中导航棘突辅助定位器,在对患者的棘突进行固定时,不需要在置入脊柱钉时预先与棘突上的孔洞预先对齐,且在固定时,也能避免出现需多次固定的情况。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脊柱术中导航棘突辅助定位器,包括上大下小的脊柱钉本体,所述脊柱钉本体下端的左右两侧的边缘均向上开设有固定槽,每一固定槽内均转动连接有可左右转动且伸出其下端开口的固定杆,每一固定杆的下端均设置有二分之一大小且均呈锥形的与所述脊柱钉本体配合的固定件,两个所述固定件配合形成一个锥体,贯穿所述脊柱钉本体的上端向下开设有通孔,所述脊柱钉本体的上端向下开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凹槽,所述锥体上端于所述通孔同一轴线的位置向下开设有通槽;

4、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穿过所述通孔且伸到所述通槽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设置有螺帽,所述转轴伸到所述通槽内一端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螺纹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外壁的左右两侧与每一固定件内壁的下方均设置有呈u型的定位块,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块之间均配合转动连接有弧形连杆。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在患者需要进行治疗的棘突位置进行预先打孔,然后将脊柱钉本体安装在棘突导航器上,通过棘突导航器将脊柱钉本体放置在预先开设的孔洞内,然后转动凹槽内的螺帽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在通孔内转动时,通槽内的螺纹套也通过外螺纹向下转动,螺纹套向下转动时,两根弧形连杆则通过螺纹套的向下移动将两个固定件撑开并与孔洞的内壁接触且固定,在螺纹套转动时,固定槽内的固定杆则能避免固定件晃动。

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固定件的外壁均沿其高度方向向内开设有若干防滑槽。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固定件与棘突孔洞内壁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定位固定的稳定性。

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内壁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之连通且用于固定所述转轴的限位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转轴工作发生晃动,从而影响脊柱手术的进度。

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帽由磁性材料制成且呈十字型。

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帽十字型的底部向下开设有呈锥形的定位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螺帽直观的知道脊柱钉本体是是否固定牢固。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其一、本技术在对患者的棘突进行固定时,不需要在置入脊柱钉时预先与棘突上的孔洞预先对齐,且在固定时,也能避免出现需多次固定的情况;

15、其二、本技术的螺纹套与转轴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时,不仅能控制两个固定件的打开与闭合,同时还能与固定件配合实现自锁;

16、其三、本技术磁性的螺帽可以通过棘突导航器与之分离的状态知道脊柱钉本体是否固定牢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脊柱术中导航棘突辅助定位器,包括上大下小的脊柱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钉本体(1)下端的左右两侧的边缘均向上开设有固定槽(11),每一固定槽(11)内均转动连接有可左右转动且伸出其下端开口的固定杆(12),每一固定杆(12)的下端均设置有二分之一大小且均呈锥形的与所述脊柱钉本体(1)配合的固定件(13),两个所述固定件(13)配合形成一个锥体(15),贯穿所述脊柱钉本体(1)的上端向下开设有通孔(17),所述脊柱钉本体(1)的上端向下开设有与所述通孔(17)连通的凹槽(16),所述锥体(15)上端于所述通孔(17)同一轴线的位置向下开设有通槽(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术中导航棘突辅助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固定件(13)的外壁均沿其高度方向向内开设有若干防滑槽(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术中导航棘突辅助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7)内壁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之连通且用于固定所述转轴(19)的限位环(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术中导航棘突辅助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25)由磁性材料制成且呈十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术中导航棘突辅助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25)十字型的底部向下开设有呈锥形的定位孔(26)。

...

【技术特征摘要】

1.脊柱术中导航棘突辅助定位器,包括上大下小的脊柱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钉本体(1)下端的左右两侧的边缘均向上开设有固定槽(11),每一固定槽(11)内均转动连接有可左右转动且伸出其下端开口的固定杆(12),每一固定杆(12)的下端均设置有二分之一大小且均呈锥形的与所述脊柱钉本体(1)配合的固定件(13),两个所述固定件(13)配合形成一个锥体(15),贯穿所述脊柱钉本体(1)的上端向下开设有通孔(17),所述脊柱钉本体(1)的上端向下开设有与所述通孔(17)连通的凹槽(16),所述锥体(15)上端于所述通孔(17)同一轴线的位置向下开设有通槽(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何小元祝开忠陈焕雄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