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及窗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0223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1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铰链及窗户,其包括安装座、支臂、连杆组件、摆臂和限位件,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组件相铰接,且所述连杆组件还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支臂相铰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限位件用于调节并限制所述摆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运动状态或者解除对所述摆臂的运动限制,且所述限位件对所述摆臂进行限位时,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一角度,所述限位件解除对所述摆臂限位后,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该铰链及窗户具有结构合理,适用性高且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五金件,具体涉及一种铰链及窗户


技术介绍

1、窗户是现代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即,窗户解决了用户对于采光、通风换气以及装饰的需求。按照窗户的打开方式来进行区分,现有技术中的窗户主要可以分为平开式窗户、推拉式窗户以及悬开式窗户等几种类型。其中,平开窗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窗户类型,窗框与窗扇通过铰链进行连接,进而使得窗扇可以相对于窗框向外或是向内转动并实现窗扇的开启或关闭。

2、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铰链存在着适用性差或者说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具体来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窗扇的最大开度主要有90度和180两种类型的,例如,当窗户靠近墙体的折角处时,此时一般使用最大为90度开度的铰链,这样避免窗扇在打开过程中与墙体发生磕碰;也就是说,针对不同开度的窗户,使用的是不同类型的铰链(90度开启铰链或180度开启铰链)。进一步的,窗户在安装之前是预先制作完成的,也就是说,铰链一旦安装后,其最大开启角度即已确定,而当用户需要改变窗户的开启角度时,此时则只能更换铰链,进而使得铰链产生了如上所述的适用性差或是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适用性高且使用方便的铰链及窗户。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铰链,其包括安装座、支臂、连杆组件、摆臂和限位件,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组件相铰接,且所述连杆组件还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支臂相铰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限位件用于调节并限制所述摆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运动状态或者解除对所述摆臂的运动限制,且所述限位件对所述摆臂进行限位时,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一角度,所述限位件解除对所述摆臂限位后,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

4、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角度为40-110度,所述第二角度为111-180度。

5、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厚度方向进行运动,所述限位件突出于所述安装座的表面后,所述限位件对所述摆臂的运动形成限制,且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运动到最大展开角度时,所述摆臂与所述限位件相抵接。

6、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成剪叉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臂相铰接;

7、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臂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摆臂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铰接。

8、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上皆设置有避空角,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避空角彼此相重合。

9、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连杆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支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块,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块卡持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10、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包括本体和适配件,所述本体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凸条,所述适配件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配合并形成连接,且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座的轴线的两侧。

11、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线与所述本体的轴线形成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线与所述适配件的轴线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线互补。

12、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时,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彼此平行。

13、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咬合。

14、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凹槽中,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凹槽中。

15、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适配件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处还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适配件相连接,所述锁紧件用于将所述适配件和/或所述本体固定在安装位中。

16、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件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座的横向轴线形成夹角,和/或所述锁紧件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座的纵向轴线形成夹角,且所述锁紧件的头部朝向所述适配件上与所述第二凸条相对的一侧。

17、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本体与适配件相连接后,所述适配件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本体上与所述第二定位块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18、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上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使所述第一折弯部与窗框的c形槽形成卡持。

19、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臂上的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用于连接窗扇,所述第二折弯部上还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对窗扇相对于窗框的位置进行微调。

20、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活动块、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和第三调节件,所述活动块与所述第二折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和所述第三调节件皆与所述活动块和/或所述第二折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和所述第三调节件相对于所述活动块分别呈x轴向、y轴向和z轴向排列,且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和所述第三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块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弯部分别沿呈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移动。

21、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节件为螺栓或顶丝,所述第二折弯部上开设有导孔,所述活动块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置于所述导孔内,且所述凸起部可相对于所述导孔移动,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凸起部相螺合,且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抵接;

22、所述第二调节件为螺栓,所述第二折弯部上还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容置槽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活动件相螺合;

23、所述第三调节件为螺栓或顶丝,所述第三调节件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螺合,且所述第三调节件与所述连杆组件相抵接。

24、一种窗户,其包括窗框、窗扇以及如上所述的铰链,所述铰链的安装座与所述窗框相连接,所述铰链的支臂与所述窗扇相连接。

2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设置摆臂以及与其相互配合的限位件,通过对限位件的调节来实现对摆臂相对于安装座的摆动行程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支臂、连杆组件、摆臂和限位件,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组件相铰接,且所述连杆组件还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支臂相铰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限位件用于调节并限制所述摆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运动状态或者解除对所述摆臂的运动限制,且所述限位件对所述摆臂进行限位时,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一角度,所述限位件解除对所述摆臂限位后,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40-110度,所述第二角度为111-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厚度方向进行运动,所述限位件突出于所述安装座的表面后,所述限位件对所述摆臂的运动形成限制,且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运动到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摆臂与所述限位件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成剪叉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臂相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上皆设置有避空角,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避空角彼此相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支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块,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块卡持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本体和适配件,所述本体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凸条,所述适配件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配合并形成连接,且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座的轴线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线与所述本体的轴线形成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线与所述适配件的轴线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线互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时,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彼此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咬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凹槽中,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凹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件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处还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适配件相连接,所述锁紧件用于将所述适配件和/或所述本体固定在安装位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座的横向轴线形成夹角,和/或所述锁紧件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座的纵向轴线形成夹角,且所述锁紧件的头部朝向所述适配件上与所述第二凸条相对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本体与适配件相连接后,所述适配件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块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15.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使所述第一折弯部与窗框的C形槽形成卡持。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上的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用于连接窗扇,所述第二折弯部上还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对窗扇相对于窗框的位置进行微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活动块、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和第三调节件,所述活动块与所述第二折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和所述第三调节件皆与所述活动块和/或所述第二折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和所述第三调节件相对于所述活动块分别呈X轴向、Y轴向和Z轴向排列,且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和所述第三调节件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支臂、连杆组件、摆臂和限位件,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组件相铰接,且所述连杆组件还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支臂相铰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限位件用于调节并限制所述摆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运动状态或者解除对所述摆臂的运动限制,且所述限位件对所述摆臂进行限位时,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一角度,所述限位件解除对所述摆臂限位后,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40-110度,所述第二角度为111-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厚度方向进行运动,所述限位件突出于所述安装座的表面后,所述限位件对所述摆臂的运动形成限制,且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运动到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摆臂与所述限位件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成剪叉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臂相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上皆设置有避空角,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避空角彼此相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支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块,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块卡持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本体和适配件,所述本体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凸条,所述适配件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配合并形成连接,且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座的轴线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线与所述本体的轴线形成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线与所述适配件的轴线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线互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时,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彼此平行。

10.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
申请(专利权)人:盖格深圳智能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