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赤松茸无土覆盖栽培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赤松茸无土覆盖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0188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赤松茸无土覆盖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菇房的选择;(2)制备栽培料;(3)铺料撒播菌种;(4)覆膜遮阴;(5)出菇管理;(6)采收;通过所述方法培养出的赤松茸生育周期明显缩短、无泥土品相好、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可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选用的栽培料由玉米芯、稻壳、玉米杆、木屑混合发酵而成,使农业废弃物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不污染环境,同时变废为宝,节约了栽培料的材料成本,生长效果较好且生物转化率高达88%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具体涉及一种赤松茸无土覆盖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1、赤松茸(stt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生长在赤松树木根部,与树根共生的高端野生食用菌,也叫大球盖菇、大红菇、酒红色球盖菇。近年来人工培育成功,开始推广应用,该菇是新菇种,也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赤松茸色泽艳丽,肉质细嫩,盖滑柄脆,清香可口,具有色美、味鲜、嫩滑爽口,可与野生松茸媲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经常食用赤松茸可以显著提高人体抗病毒、抗细胞突变和增加免疫功能的能力,抗癌效果可达75%以上。能够有效预防三高,从而达到延年益寿之功效。

2、赤松茸的市场认可度很高,但其种植面积少,全国不足1万亩。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有的栽培方法使得赤松茸培育周期过长、品相低、转化率低及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其产业化发展。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研究人员在赤松茸的无土栽培技术上也做了诸多研究,例如专利技术专利cn112335489a公开了一种赤松茸园艺栽培基质块的制备方法,但是其主要解决的是在运输过程中因碰撞而破损的可能性,不需要使用各种泡沫材料对其进行防护,降低运输成本。专利技术专利cn112772287a公开了一种用甘蔗渣制作基质栽培赤松茸的方法,但是其主要解决的是提高植株的出芽率,进一步节约了种苗和移栽成本。目前,并没有任何文献公开一种能够缩短生长周期、提高生物转化率、保障好的品相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赤松茸完整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b>

1、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菇房的选择:选择保温、保湿、可遮阳、通风性能好的日光温室大棚;

3、(2)制备栽培料:称取栽培料,混合均匀,粉碎,过筛;用2%碳酸钙调节ph为6.0~7.0,调节含水量为65~70%;建成发酵堆,堆底部连续供给蒸汽使堆内部温度达到100℃,维持36~48h,停止发酵,揭膜降温;

4、(3)铺料撒播菌种:将土壤翻松暴晒3~5d后,整平、开沟、起垄,均匀铺栽培料,用瓦刀开孔撒播固体菌种,采用方格式点播,间距14cm;

5、(4)覆膜遮阴:菌种播完后,喷淋,使垄起的铺料含水量达到65~70%后,覆地膜,3d后,陇上横向、纵向打孔,间距30cm,待长满菌丝后揭膜,再次喷淋进入出菇阶段;

6、(5)出菇管理:待出现大量白色子实体原基后,每天通风,维持培养基含水量在65~70%左右,从原基膨大-小菌蛋-成熟经历5-10d;

7、(6)采收:以菌托微翘起作为采收标准进行采收;

8、步骤(2)所述的栽培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40~55份、稻壳20~40份、玉米杆10~15份、木屑5~15份。

9、优选的,步骤(2)所述的栽培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40~50份、稻壳25~40份、玉米杆10~15份、木屑5~15份。

10、优选的,步骤(2)所述的栽培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45份、稻壳30份、玉米杆10份、木屑15份。

11、优选的,所述的栽培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40份、稻壳40份、玉米杆15份、木屑5份。

12、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温室大棚气温需保持在12~32℃。

13、优选的,步骤(2)所述过筛的大小为10~20目。

14、优选的,步骤(5)所述的通风具体为:冬季通风2次/天,分别于10:00、16:00各半小时;夏季通风2次/天,分别于7:00、19:00各半小时以保持保持室内温度在15~25℃。

15、优选的,步骤(6)所述的采收具体为:采收前打开通风口,采收后喷淋3~5min,采收20min后关闭通风口,早晚各采收一次,第一潮菇收完后,喷淋1h以补充料内水分,经过10~12d又可出第二潮菇,重复以上步骤,共采收4~6潮菇。

16、优选的,步骤(2)所述的发酵堆底宽3.5m~4.5m、顶宽3.0m~3.5m、高1m~1.5m。

17、优选的,步骤(4)所述的地膜为黑色可降解地膜。

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赤松茸无需覆土的栽培方法,培养出的赤松茸生育周期明显缩短、无泥土品相好、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可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0、(2)本专利技术能够保持出菇的日光温室室温维持在12~32℃左右,为赤松茸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21、(3)本专利技术选用的最优配料玉米芯、稻壳、玉米杆、木屑混合发酵而成的培养基,使农业废弃物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不污染环境,同时变废为宝,节约了栽培料的材料成本,生长效果较好且生物转化率高达88%以上。

22、(4)本专利技术选用的料堆发酵工艺仅需36-48h,可明显缩短发酵周期,与此同时,料堆发酵温度高达100℃,可充分杀菌而避免使用杀虫剂,在保障绿色食品的前提下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23、(5)本专利技术选用黑色可降解地膜代替传统的覆土遮阴方式,可使采摘的赤松茸品相较好不带泥土,市场竞争力更强。

24、(6)本专利技术只需喷淋设备,无需控温、层架设施,可接合市场灵活种植。

25、(7)本专利技术采用开沟起垄种植方式,可与蔬菜轮作连续种植,提高单位面积产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栽培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40~50份、稻壳25~40份、玉米杆10~15份、木屑5~1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栽培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45份、稻壳30份、玉米杆10份、木屑15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40份、稻壳40份、玉米杆15份、木屑5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温室大棚气温需保持在12~3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过筛的大小为10~20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通风具体为:冬季通风2次/天,分别于10:00、16:00各半小时;夏季通风2次/天,分别于7:00、19:00各半小时以保持保持室内温度在15~2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采收具体为:采收前打开通风口,采收后喷淋3~5min,采收20min后关闭通风口,早晚各采收一次,第一潮菇收完后,喷淋1h以补充料内水分,经过10~12d又可出第二潮菇,重复以上步骤,共采收4~6潮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发酵堆底宽3.5m~4.5m、顶宽3.0m~3.5m、高1m~1.5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地膜为黑色可降解地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栽培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40~50份、稻壳25~40份、玉米杆10~15份、木屑5~1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栽培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45份、稻壳30份、玉米杆10份、木屑15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40份、稻壳40份、玉米杆15份、木屑5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温室大棚气温需保持在12~3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松茸的无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过筛的大小为10~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丽何臣剑谢放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