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学红专利>正文

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0172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14
本技术涉及一种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属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包括浮床本体、植生筒固定架和植生筒。浮床本体包括固定围栏和竹排,浮床本体上设有植生筒固定架,植生筒固定架上设有至少一个植生筒,植生筒亦是由毛竹构成,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以及隔膜,第二筒体的侧壁和底部均设有镂空用于容纳植株的根部,隔膜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植株茎部穿过的植生孔以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由此,利用竹木结构构成本技术的植生浮床,取材、加工方便,结构简单,利于环保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景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体生态修复,具体涉及一种竹木结构植生浮床


技术介绍

1、生态浮床即人工浮岛或生物浮岛,是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在水面进行植株种植的一种技术。该技术通常使用在轻污染或微污染水域,通过生态浮床上种植的各种水生植株的植株根系作用,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盐进行吸收利用,同时对其他污染物进行降解,从而达到水体水质净化的目的。该技术兼具水质净化与景观效果,且成本低,是一种市场潜力巨大的技术。

2、现有市场上的浮床单独设置植生筒较少且不易加工,植株在生长过程中无法固定或固定装置加工复杂,且浮床多由塑料材质制成,不利于取材更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固定植株,取材方便且利于环保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包括浮床本体、植生筒固定架和植生筒,所述浮床本体包括固定围栏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围栏底部的竹排,所述浮床本体上设有所述植生筒固定架,所述植生筒固定架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植生筒,所述植生筒由毛竹构成,包括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下部的第二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的隔膜,所述第二筒体的侧壁和底部均设有镂空,所述隔膜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植株茎部穿过的植生孔。

3、可选的,所述植生筒固定架包括多个交叉连接成网状的支架梁。

4、可选的,所述支架梁为凹面朝向下的弧形竹条。

5、可选的,多个所述支架梁交叉连接成的网格间距小于所述植生筒的直径。</p>

6、可选的,所述支架梁的两端与所述固定围栏密封连接。

7、可选的,所述固定围栏包括首尾相接的多个侧壁,每个侧壁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横杆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竖杆,多个所述横杆与多个所述竖杆连接。

8、可选的,所述竖杆的宽度与所述支架梁的弦长相等,所述竖杆高于所述浮床本体的上表面,用于与所述支架梁连接。

9、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竹排下部的浮力竹筒。

10、可选的,所述竹排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凹面朝上的弧形竹片。

11、可选的,所述第二筒体的高度小于所述浮床本体的高度。

1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3、本技术提供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通过竹排与固定围栏的连接形成浮床本体,在浮床本体上设置网格状的植生筒固定架,同时在网格内设置至少一个植生筒用于水培植株,植生筒亦是由毛竹构成,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以及隔膜,第二筒体的侧壁和底部均设有镂空用于容纳植株的根部,隔膜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植株茎部穿过的植生孔以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由此,利用竹木结构构成本技术的植生浮床,取材、加工方便,结构简单,利于环保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景观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床本体(1)、植生筒固定架(2)和植生筒(3),所述浮床本体(1)包括固定围栏(5)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围栏(5)底部的竹排(4),所述浮床本体(1)上设有所述植生筒固定架(2),所述植生筒固定架(2)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植生筒(3),所述植生筒(3)由毛竹构成,包括第一筒体(31)、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31)下部的第二筒体(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31)与所述第二筒体(32)之间的隔膜(33),所述第二筒体(32)的侧壁(321)和底部(322)均设有镂空,所述隔膜(33)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植株茎部穿过的植生孔(3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筒固定架(2)包括多个交叉连接成网状的支架梁(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梁(21)为凹面朝向下的弧形竹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架梁(21)交叉连接成的网格间距小于所述植生筒(3)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梁(21)的两端与所述固定围栏(5)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围栏(5)包括首尾相接的多个侧壁,每个侧壁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横杆(5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竖杆(52),多个所述横杆(51)与多个所述竖杆(5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52)的宽度与所述支架梁(21)的弦长相等,所述竖杆(52)高于所述浮床本体(1)的上表面,用于与所述支架梁(2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竹排(4)下部的浮力竹筒(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排(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凹面朝上的弧形竹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32)的高度小于所述浮床本体(1)的高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床本体(1)、植生筒固定架(2)和植生筒(3),所述浮床本体(1)包括固定围栏(5)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围栏(5)底部的竹排(4),所述浮床本体(1)上设有所述植生筒固定架(2),所述植生筒固定架(2)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植生筒(3),所述植生筒(3)由毛竹构成,包括第一筒体(31)、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31)下部的第二筒体(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31)与所述第二筒体(32)之间的隔膜(33),所述第二筒体(32)的侧壁(321)和底部(322)均设有镂空,所述隔膜(33)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植株茎部穿过的植生孔(3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筒固定架(2)包括多个交叉连接成网状的支架梁(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梁(21)为凹面朝向下的弧形竹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木结构植生浮床,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架梁(21)交叉连接成的网格间距小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学红吴业军赵纯真
申请(专利权)人:孔学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