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海上作业用救生圈,涉及救生圈技术领域。传统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在套设在身体上时无法提供一个稳定、抗冲击的浮力载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外圈浮力体,外圈浮力体内侧通过两个呈弧形的连接架连接有内圈浮力体,其中,外圈浮力体与连接架为固定连接,内圈浮力体穿设在连接架两端对称设有的第二定位环内,且两个连接架相邻端之间的内圈浮力体为向圆心内凹的弯曲段;以及穿设于连接架与内圈浮力体之间的弹性绳圈,弯曲段与外圈浮力体之间的弹性绳圈能够在人员脚部的踩踏下向外圈浮力体一侧延展变形来实现降低重心,同时驱动两个第二定位环间的内圈浮力体区段向圆心收缩来夹紧胸腔前、后,增加海上作业用救生圈与身体结合的稳定性以及支撑安全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救生圈,尤其涉及海上作业用救生圈。
技术介绍
1、在进行海缆敷设或检修过程中,不管是近海岸还是远海救生设备尤其重要,由于海洋作业所面临的环境比较复杂,常常收到恶劣天气的影响,海上作业用救生圈作为人员意外坠海紧急救援使用,因其具备价格低廉和占用空间小的优点,绝大多数海上作业设备都会配备。
2、现有海上作业设备所配备的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均为市面上所售卖的圆形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当处于海上作业设备临边作业的作业人员意外坠海时,抛下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可以为作业人员提供一定的浮力,避免淹溺,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海上作业用救生圈要么被坠海人员套在身上,要么人员手抓住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外侧,当面对复杂环境,例如风雨天气时,人员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很难保持一个稳定的漂浮状态,而且在等待过程中人员会高度紧张,很容易被海浪冲击、呛水手松掉海上作业用救生圈或在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套设在身上时由于身体紧张下半身无着力点会自主的向上收缩,导致重心上移,在海浪冲击下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倾覆、人员窜出,导致能够保持的救援时间骤减,增大救援难度。
...
【技术保护点】
1.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20)外侧弧形面通过设有外卡槽(21)来固定卡接外圈浮力体(10),连接架(20)内侧弧形面设有内卡槽(22),内卡槽(22)两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定位环(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20)上还设有第一绳槽(23),该第一绳槽(23)位于连接架(20)沿厚度方向中部的内卡槽(22)内,内圈浮力体(30)上还设有与内卡槽(22)配合卡入弹性绳圈(40)的第二绳槽(31),第一绳槽(23)两端的连接架(20)上还固...
【技术特征摘要】
1.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20)外侧弧形面通过设有外卡槽(21)来固定卡接外圈浮力体(10),连接架(20)内侧弧形面设有内卡槽(22),内卡槽(22)两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定位环(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20)上还设有第一绳槽(23),该第一绳槽(23)位于连接架(20)沿厚度方向中部的内卡槽(22)内,内圈浮力体(30)上还设有与内卡槽(22)配合卡入弹性绳圈(40)的第二绳槽(31),第一绳槽(23)两端的连接架(20)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环(24),第二绳槽(31)中部的内圈浮力体(30)上设有第三定位环(32),弹性绳圈(40)穿设于第一定位环(24)和第三定位环(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作业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绳圈(40)上还设有两个防滑套圈(41),防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练,王立军,王强,王志宇,胡俊巧,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嵊泗县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