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9841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7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用于提供放置混合设备的承载平台,承载平台的前后两侧均等距设置有三组驱动轮,承载平台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联动平台,承载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箱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承载平台、驱动轮、联动平台、混合箱体、混合机构、出料口、筛分仓、筛网、行程槽、碾压结构和搅拌叶片的配合使用,解决了路面施工装置在使用时会具有需要混合的物料由于成块状较大而无法落入混合箱体内,并且由于呈块状后体积较大,如果直接进行搅拌混合就容易对搅拌叶片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到搅拌叶片的使用寿命,进而导致工程施工进度的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市政道路需要考虑城市管道、城市绿化带、自行车道等的布置,城市道路的交通构成比较复杂,基本不会出现重载交通公路,考虑的是交通量与交通强度,所以市政道路的路面通常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沥青混凝土路面指的是用沥青混凝土作面层的路面,经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该路面具有强度高、无接缝较平整、噪音小、扬尘小、行车舒适、修复快等优点,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施工时需要通过施工装置对沥青和混凝土按比例进行混合加工,以此将其倒至施工路段的路面,然后在进行铺平,等凝固后便可通车,路面施工装置在使用时会具有需要混合的物料由于成块状较大而无法落入混合箱体内,并且由于呈块状后体积较大,如果直接进行搅拌混合就容易对搅拌叶片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到搅拌叶片的使用寿命,进而导致工程施工进度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备将较大体积的混合物进行碾碎的优点,解决了路面施工装置在使用时会具有需要混合的物料由于成块状较大而无法落入混合箱体内,并且由于呈块状后体积较大,如果直接进行搅拌混合就容易对搅拌叶片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到搅拌叶片的使用寿命,进而导致工程施工进度的降低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

3、用于提供放置混合设备的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的前后两侧均等距设置有三组驱动轮,所述承载平台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联动平台,所述承载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箱体,所述混合箱体的左侧设置有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的右侧贯穿至混合箱体的内部,所述混合箱体的右侧开设有出料口;

4、所述混合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筛分仓,所述筛分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筛网,所述筛分仓与混合箱体连通,所述筛分仓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行程槽,所述筛分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碾压结构,所述碾压结构的前后两侧均贯穿行程槽并延伸出筛分仓的表面。

5、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两个放置台、两个驱动电机和两个搅拌杆,两个所述放置台均固定连接于混合箱体的左侧,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放置台的顶部,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均贯穿并延伸至混合箱体的内部,两个所述搅拌杆均设置于混合箱体的内部,且两个所述搅拌杆分别与两个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两个所述搅拌杆的表面均焊接连接有搅拌叶片,两个所述搅拌叶片分别以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设置。

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碾压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凹槽、齿条、碾压辊、两个轴承、两个齿轮和两个减速机,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分别开设于行程槽的顶部和底部,所述齿条设置于底部第一凹槽的内壁,所述碾压辊设置于筛分仓的内部,且位于筛网的顶部,所述碾压辊并不与筛网接触,两个所述轴承分别固定连接于碾压辊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齿轮分别与两个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第一凹槽内的齿条啮合连接,两个所述减速机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齿轮相互远离的一侧。

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承载平台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延伸杆,两个所述延伸杆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放置块,所述放置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压辊,所述压辊的表面与地面接触。

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放置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料筒,所述料筒的顶部的左侧固定连通有进料口,所述放置块的右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喷洒头,所述料筒与喷洒头相连通。

1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料筒内的液体为保温液,所述当保温液通过喷洒头喷出后能够形成保温层。

1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右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锁箍,所述锁箍套设于料筒的表面,且延伸至底座的另一侧。

12、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第一步:将混合搅拌的物料倒至筛分仓内,通过筛网对物料进行初步的筛选,然后部分物料落入混合箱体内,另一部分物料留在筛网表面;

13、第二步:通过减速机的启动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通过啮合连接的齿条进行移动,以此带动碾压辊对残留在筛网上的物料进行碾碎,使其落入混合箱体内;

14、第三步:落入混合箱体内的物料通过两个驱动电机带动两个搅拌杆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当混合完毕后,物料通过螺旋型的叶片将其推至出料口进行出料;

15、第四步:当物料从出料口排出后落至施工路面,然后在承载平台的移动后通过压辊对其进行碾压;

16、第五步:经过碾压的路面成型后通过喷洒头将料筒内的保温液洒出,以此对路面行程保温层。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承载平台、驱动轮、联动平台、混合箱体、混合机构、出料口、筛分仓、筛网、行程槽、碾压结构、搅拌叶片、延伸杆、放置块、第二凹槽、压辊、底座、料筒、进料口、喷洒头和锁箍的配合使用,解决了路面施工装置在使用时会具有需要混合的物料由于成块状较大而无法落入混合箱体内,并且由于呈块状后体积较大,如果直接进行搅拌混合就容易对搅拌叶片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到搅拌叶片的使用寿命,进而导致工程施工进度的降低的问题。

19、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混合机构,能够两个驱动电机的运转带动两个搅拌杆进行转动,以此通过搅拌杆的转动对混合箱体内的物料进行混合。

20、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搅拌叶片,能够通过顺时针和逆时针设置的搅拌叶片对混合箱体内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并对物料进行推动。

21、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碾压结构,能够通过减速机的运转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以此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碾压辊进行移动,从而通过碾压辊对筛网表面的剩余物料进行碾碎。

22、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延伸杆、放置块、第二凹槽和压辊,能够通过压辊对通过出料口排出的物料进行压实,使其成型。

23、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座、料筒和喷洒头,能够通过喷洒头将料筒内的液体洒出,以此对路面进行保温。

24、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保温液,能够使该路面形成保温层,以此避免路面出现龟裂和变形。

25、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锁箍,能够对底座顶部的料筒进行锁紧,避免料筒在移动时出现掉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5)包括两个放置台(501)、两个驱动电机(502)和两个搅拌杆(503),两个所述放置台(501)均固定连接于混合箱体(4)的左侧,两个所述驱动电机(502)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放置台(501)的顶部,两个所述驱动电机(502)的输出端均贯穿并延伸至混合箱体(4)的内部,两个所述搅拌杆(503)均设置于混合箱体(4)的内部,且两个所述搅拌杆(503)分别与两个驱动电机(5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搅拌杆(503)的表面均焊接连接有搅拌叶片(11),两个所述搅拌叶片(11)分别以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结构(10)包括两个第一凹槽(1001)、齿条(1002)、碾压辊(1003)、两个轴承(1004)、两个齿轮(1005)和两个减速机(1006),两个所述第一凹槽(1001)分别开设于行程槽(9)的顶部和底部,所述齿条(1002)设置于底部第一凹槽(1001)的内壁,所述碾压辊(1003)设置于筛分仓(7)的内部,且位于筛网(8)的顶部,所述碾压辊(1003)并不与筛网(8)接触,两个所述轴承(1004)分别固定连接于碾压辊(1003)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齿轮(1005)分别与两个轴承(1004)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齿轮(1005)与第一凹槽(1001)内的齿条(1002)啮合连接,两个所述减速机(1006)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齿轮(1005)相互远离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延伸杆(12),两个所述延伸杆(12)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放置块(13),所述放置块(1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4),所述第二凹槽(1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压辊(15),所述压辊(15)的表面与地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块(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6),所述底座(1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料筒(17),所述料筒(17)的顶部的左侧固定连通有进料口(18),所述放置块(13)的右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喷洒头(19),所述料筒(17)与喷洒头(19)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17)内的液体为保温液,所述当保温液通过喷洒头(19)喷出后能够形成保温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6)的右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锁箍(20),所述锁箍(20)套设于料筒(17)的表面,且延伸至底座(16)的另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5)包括两个放置台(501)、两个驱动电机(502)和两个搅拌杆(503),两个所述放置台(501)均固定连接于混合箱体(4)的左侧,两个所述驱动电机(502)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放置台(501)的顶部,两个所述驱动电机(502)的输出端均贯穿并延伸至混合箱体(4)的内部,两个所述搅拌杆(503)均设置于混合箱体(4)的内部,且两个所述搅拌杆(503)分别与两个驱动电机(5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搅拌杆(503)的表面均焊接连接有搅拌叶片(11),两个所述搅拌叶片(11)分别以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结构(10)包括两个第一凹槽(1001)、齿条(1002)、碾压辊(1003)、两个轴承(1004)、两个齿轮(1005)和两个减速机(1006),两个所述第一凹槽(1001)分别开设于行程槽(9)的顶部和底部,所述齿条(1002)设置于底部第一凹槽(1001)的内壁,所述碾压辊(1003)设置于筛分仓(7)的内部,且位于筛网(8)的顶部,所述碾压辊(1003)并不与筛网(8)接触,两个所述轴承(1004)分别固定连接于碾压辊(1003)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齿轮(1005)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伍厚符弼宇张国强陈明辉何俊厚晏时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红旗市政园林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