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季节自然制冰蓄冷矿井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969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7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下矿藏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跨季节自然制冰蓄冷矿井降温系统,包括地面的自然制冰蓄冷系统和井下降温系统;自然制冰蓄冷系统包括输水系统、制冰装置和储冰装置;井下降温系统包括冷冻水输水管道、空冷器、风机和排水系统;储冰装置是带有保温层结构的构筑物,若干组制冰装置设置于储冰装置内,每个制冰装置均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制冰叶片,制冰叶片上方设有自然水放水阀;储冰装置的两侧设置成排的电控窗口。在寒冷天气打开窗口使自然冷风吹入,放水阀将自然水喷淋在制冰叶片上,并在自然冷风的作用下结冰。制冷作业时,自然水喷淋在储冰室冰块上,促使冰块融化变成冷冻水,通过冷冻水输水管道送至工作面的空冷器完成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矿藏开采,尤其涉及一种跨季节自然制冰蓄冷矿井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世界各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加,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井深井开采所面临的高温热害问题愈来愈突出,矿井热害将成为继顶板、瓦斯、火、粉尘、水五大灾害之后的又一灾害。高温不仅影响了围岩的力学性质,而且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

2、虽然机械制冷降温技术在高温矿井热害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大型制冷机组的长期使用所附加的高额成本成为高温热害矿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机械制冷降温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大型制冷机组的购置安装费用高,投资成本大;2、由于井下巨大的冷负荷,制冷机组的耗电量大,设备运行费用高;3、由于大多制冷设备均从国外进口,设备维护、检修不方便;4、大型制冷机组运行过程中井下制冷硐室及其附近巷道噪声大,不利于井下安全生产。因此,改变目前高成本、高能耗的制冷降温技术现状,对高温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我国煤炭资源大都分布在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煤炭储量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0.82%。我国西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大约比纬圈平均偏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季节自然制冰蓄冷矿井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的自然制冰蓄冷系统和井下降温系统;所述自然制冰蓄冷系统包括输水系统、制冰装置(17)和储冰装置(19);所述井下降温系统包括冷冻水输水管道(6)、空冷器(1)、风机(25)和排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季节自然制冰蓄冷矿井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装置(17)在所述储冰装置(19)中布置有多层,制冰装置(17)中的制冰叶片(20)上方和中间设有数层所述自然水放水阀(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季节自然制冰蓄冷矿井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制冰叶片(20)通过合页(21)连接,且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季节自然制冰蓄冷矿井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的自然制冰蓄冷系统和井下降温系统;所述自然制冰蓄冷系统包括输水系统、制冰装置(17)和储冰装置(19);所述井下降温系统包括冷冻水输水管道(6)、空冷器(1)、风机(25)和排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季节自然制冰蓄冷矿井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装置(17)在所述储冰装置(19)中布置有多层,制冰装置(17)中的制冰叶片(20)上方和中间设有数层所述自然水放水阀(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季节自然制冰蓄冷矿井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制冰叶片(20)通过合页(21)连接,且相邻两所述制冰叶片(20)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季节自然制冰蓄冷矿井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系统外层设有保温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季节自然制冰蓄冷矿井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系统包括自然水输水管道(12)、自然水蓄水池(5)和自然水水泵(9),所述自然水水泵(9)带有电控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季节自然制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嵩刘尚校张轩曲奕润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