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肌肉恢复装置,具体为一种武术训练后肌肉疲劳缓解装置。
技术介绍
1、武术训练后的肌肉疲劳是指在训练过程中,由于肌肉长时间或高强度的使用,导致肌肉纤维受损和乳酸堆积,引起的肌肉酸痛、无力和疲劳感。这种疲劳感通常在训练后几个小时或一两天内出现,并在肌肉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后消退。
2、在武术训练中,由于腿部肌肉在训练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后,一般通过按摩和拍打疼痛部位,以放松肌肉,促进肌肉血液循环,并帮助修复受伤和缓解痉挛,它也可以静态扩展,伸展肌肉可以加速肌肉放松,缓解对抗肌肉,这有助于痉挛肌肉的恢复,静态拉伸练习应该在疼痛部位进行,常见的放置肌肉疲劳缓解设备,直接对皮肤进行按摩或者拍打等,缓解肌肉酸痛效果有限的同时,容易对皮肤产生摩擦和损害,而且疲劳缓解设备无法适用不同身高体型的人群进行适配,进而会造成对不同使用人群无法起到有效的肌肉疲劳缓解作用。
3、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武术训练后肌肉疲劳缓解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武术训练后肌肉疲劳缓解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侧板(2)和背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侧板(2),且移动底座(1)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背板(3),所述侧板(2)和背板(3)的上方还活动设置有活动顶架(4),且活动顶架(4)的内部分别与侧板(2)和背板(3)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背板(3)的背面固定设置有第一伺服直线滑台(5),且活动顶架(4)的内部与第一伺服直线滑台(5)的上方通过滑动块滑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架(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肩部按摩仪(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后肌肉疲劳缓解装置,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武术训练后肌肉疲劳缓解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侧板(2)和背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侧板(2),且移动底座(1)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背板(3),所述侧板(2)和背板(3)的上方还活动设置有活动顶架(4),且活动顶架(4)的内部分别与侧板(2)和背板(3)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背板(3)的背面固定设置有第一伺服直线滑台(5),且活动顶架(4)的内部与第一伺服直线滑台(5)的上方通过滑动块滑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架(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肩部按摩仪(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后肌肉疲劳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槽(11)的内部均转动设置有驱动丝杆(9),且驱动丝杆(9)表面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活动块(10)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丝杆(9)的一端通过电机驱动,且驱动丝杆(9)表面的两侧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后肌肉疲劳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解架(19)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电热辊,且电热辊的表面设置有海绵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后肌肉疲劳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肌肉缓解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20),位于固定架(7)内部的两个活动块(10)正面均通过电动滑块滑动设置有连接块(21),且两个连接块(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辉军,冷新科,高慧文,孙有澎,刘竞予,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