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948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布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纺织布料领域。包括涤纶布基层、防静电合成纤维层以及耐磨保暖层,防静电合成纤维层粘连于涤纶布基层一面,耐磨保暖层粘连于涤纶布基层的另一面,涤纶布基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编织而成,防静电合成纤维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耐磨保暖层由羊绒纤维、棉纤维以及聚丙烯纤维混纺编织而成,通过内部的铜丝增加其韧性与导电性,让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之间产生的摩擦静电得以平衡,防止集中静电,耐磨保暖层提高了布料的耐磨性和保暖性,涤纶布基层提高了布料的抗菌效果,提高了布料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布料,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布料也称作面料,它是由纱线纺织而成,用于进一步加工为各种服饰以及布制产品,现有的布料也能够与各种纤维进行混合使用,支撑具有特殊用途的布料,如高耐磨的布料,用于制成运动服饰、背包等产品。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美观耐用,而且对于舒适性也提出了要求,现有的面料在秋冬季节容易产生静电,在穿衣时对人体释放,虽然不会造成严重伤害,但也对这种情况极其厌恶,基于此急需提供一种能够防静电的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布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涤纶布基层、防静电合成纤维层以及耐磨保暖层制成的布料防静电效果好,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耐磨性。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布,包括涤纶布基层、防静电合成纤维层以及耐磨保暖层,所述涤纶布基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涤纶布基层(1)、防静电合成纤维层(2)以及耐磨保暖层(3),所述涤纶布基层(1)由第一经纱(11)和第一纬纱(12)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11)采用100~140D/144F的涤纶丝,所述第一纬纱(12)为80~100D的竹炭纤维丝,第一经纱(11)密度为73根/cm,第一纬纱(12)密度为43根/cm,所述防静电合成纤维层(2)粘连于所述涤纶布基层(1)一面,所述耐磨保暖层(3)粘连于所述涤纶布基层(1)的另一面,所述防静电合成纤维层(2)由第二经纱(21)和第二纬纱(22)交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混合涤纶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混合涤纶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涤纶布基层(1)、防静电合成纤维层(2)以及耐磨保暖层(3),所述涤纶布基层(1)由第一经纱(11)和第一纬纱(12)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11)采用100~140d/144f的涤纶丝,所述第一纬纱(12)为80~100d的竹炭纤维丝,第一经纱(11)密度为73根/cm,第一纬纱(12)密度为43根/cm,所述防静电合成纤维层(2)粘连于所述涤纶布基层(1)一面,所述耐磨保暖层(3)粘连于所述涤纶布基层(1)的另一面,所述防静电合成纤维层(2)由第二经纱(21)和第二纬纱(22)交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混合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经纱(21)为涤纶捻线,所述第二纬纱(22)为导电纤维丝,所述涤纶捻线由涤纶长丝和铜丝螺旋加捻而成,所述导电纤维丝由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和铜丝螺旋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经纱(21)的密度为70-85根/cm,第二纬纱(22)密度为40-60根/cm,所述第二经纱(21)和第二纬纱(22)沉浮交织形成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混合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保暖层(3)由羊绒纤维(32)、棉纤维以及聚丙烯纤维(31)混纺编织而成,所述耐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龙周敏华何国方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龙江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