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起绒涤纶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12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型起绒涤纶织物,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面料制成的衣物难以做到既轻薄又保暖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边缘相互固定连接的面层和底层,面层和底层相互朝向的一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布条一和布条二,布条一、布条二分别沿面层、底层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阵列分布,相邻布条一之间以及相邻布条二之间均存在间距,布条一与布条二相抵且两者相互垂直,布条一和布条二的导热系数低于面层和底层的导热系数,布条一和布条二均为绉组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热效果较差的维伦纤维使得本面料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并且中空截面的维伦纤维相比寻常维伦纤维保温保暖性能更加优异。伦纤维保温保暖性能更加优异。伦纤维保温保暖性能更加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型起绒涤纶织物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薄型起绒涤纶织物。

技术介绍

[0002]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和帐篷等户外用品。
[0003]寒冷的冬季,保暖内衣给我们带来方便舒适的温暖,传统的保暖内衣为了起到良好的保暖作用,都要加层加厚,穿着不舒适,加工成本又高,而且在运动过程中,较厚的保暖内衣会导致穿着者难以伸展身体,影响运动甚至导致受伤,但是保暖内衣较薄的话,运动时的拉伸又会将衣物进一步拉扯减弱其保暖效果。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起绒涤纶织物,通过结构的设置使得织物内部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让织物内外之间的温度传递更慢,来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薄型起绒涤纶织物,包括边缘相互固定连接的面层和底层,所述面层和底层相互朝向的一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布条一和布条二,所述布条一、布条二分别沿面层、底层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阵列分布,相邻所述布条一之间以及相邻布条二之间均存在间距,所述布条一与布条二相抵且两者相互垂直,所述布条一和布条二的导热系数低于面层和底层的导热系数,所述布条一和布条二均为绉组织。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条一的中央与布条二的中央对齐。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绉组织为16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绉组织由十六条四浮四沉的同面组织组成。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绉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浮。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条一、布条二均通过纱线一和纱线二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纱线一的直径大于纱线二的直径,所述纱线一通过维伦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维伦纤维的截面形状呈中空状,所述纱线二通过细旦丙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层和底层均通过涤纶纱线编织而成,所述涤纶纱线通过涤纶纤维加捻而成且涤纶纤维的截面形状呈中空状。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层和底层相互远离的一面上均设置有绒毛。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通过布条一和布条二使得边缘固定连接的面层与底层之间形成保暖效果较好的空腔,能够储存一定量的空气,利用空气作为热的不良导体的特性来保证本织物制成的衣物的保暖效果,同时让衣物较为轻薄,不会影响穿着者进行体育运动,而且穿着者在运动时,布条一与布条二之间发生摩擦和相对移动,相互垂直的布条一和布条二不会轻易相互分离,需要面层与底层之间相对移动的移动量较大才可能让布条一和布条二分离,从而保证穿着者运动时衣物较为稳定,保暖效果也难以受到影响,并且中空的涤纶纤维和维伦纤维也进一步保证了衣物的保暖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3为本技术中布条一和布条二的绉组织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纱线一的切面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纱线二的切面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中涤纶纱线的切面图。
[0021]图中:1、面层;2、底层;3、布条一;4、布条二;5、纱线一;6、纱线二;7、维伦纤维;8、细旦丙纶纤维;9、涤纶纱线;10、涤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3]实施例:
[0024]该薄型起绒涤纶织物,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边缘相互固定连接的面层1和底层2,面层1和底层2相互远离的一面上均设置有绒毛,面层1和底层2相互朝向的一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布条一3和布条二4,布条一3、布条二4分别沿面层1、底层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阵列分布,相邻布条一3之间以及相邻布条二4之间均存在间距,布条一3与布条二4相抵且两者相互垂直,布条一3和布条二4的导热系数低于面层1和底层2的导热系数,布条一3和布条二4均为绉组织且布条一3的中央与布条二4的中央对齐。
[0025]如图3所示,绉组织为16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绉组织由十六条四浮四沉的同面组织组成,绉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浮沉浮。
[0026]如图4至图6所示,布条一3、布条二4均通过纱线一5和纱线二6经纬编织而成,纱线一5的直径大于纱线二6的直径,纱线一5通过维伦纤维7加捻而成,维伦纤维7的截面形状呈中空状,纱线二6通过细旦丙纶纤维8加捻而成,面层1和底层2均通过涤纶纱线9编织而成,涤纶纱线9通过涤纶纤维10加捻而成且涤纶纤维10的截面形状呈中空状。
[0027]当人们需要获得本织物时,先通过喷丝板喷出截面形状呈现中空状的维伦纤维7
和涤纶纤维10,然后将若干中空状的维伦纤维7送入加捻机内进行加捻,即可获得纱线一5,接着取细旦丙纶纤维8送入加捻机内来获得纱线二6,并控制纱线二6的粗细使其直径小于纱线一5,然后把纱线一5和纱线二6一同送入喷水织机内按照绉组织进行编织,得到若干布条一3和布条二4,把呈现中空状的涤纶纤维10送入加捻机内进行加捻得到涤纶纱线9,将涤纶纱线9送入喷水织机进行编织得到面层1和底层2后把布条一3和布条二4分别缝合在面层1和底层2上,并让布条一3和布条二4相互垂直,最后将面层1和底层2的边缘缝合并对面层1和底层2进行起绒后处理,即可获得本织物。
[0028]当人们穿着本织物制成的衣物时,由于面层1与底层2的边缘缝合,且面层1与底层2之间通过布条一3和布条二4进行支撑,使得面层1与底层2之间能够形成空腔,储存导热效果较差的空气,用于保证本面料的保暖效果,由于布条一3和布条二4相互垂直,使得面层1与底层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降低衣物内外之间的热交换效率,让衣物更加保暖,并且因为相邻布条一3和相邻布条二4之间均存在间距,使得热量难以沿着布条一3或布条二4的长度方向进行传递,进一步避免衣物内外之间大面积地进行热交换,保证衣物内侧的温度,而且相抵的布条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起绒涤纶织物,包括边缘相互固定连接的面层(1)和底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和底层(2)相互朝向的一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布条一(3)和布条二(4),所述布条一(3)、布条二(4)分别沿面层(1)、底层(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阵列分布,相邻所述布条一(3)之间以及相邻布条二(4)之间均存在间距,所述布条一(3)与布条二(4)相抵且两者相互垂直,所述布条一(3)和布条二(4)的导热系数低于面层(1)和底层(2)的导热系数,所述布条一(3)和布条二(4)均为绉组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起绒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条一(3)的中央与布条二(4)的中央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起绒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绉组织为16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绉组织由十六条四浮四沉的同面组织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型起绒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绉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龙周敏华何国方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龙江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