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9248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组方法包括:S1:取亳菊嫩茎消毒做外植体;S2:外植体切段,单独接种进行初代培养得到组培苗;S3:将组培苗切段,三个一组进行增殖培养,得到亳菊继代植株;S4:将亳菊继代植株取出,丛芽分成单株,切段,六个一组进行生根培养,得到亳菊生根植株;S5:炼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亳菊的组培方法可以快速繁育出亳菊植株,并使得亳菊植株在野外生长过程中,具备较高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


技术介绍

1、亳菊作为一种菊科植物,主产于安徽亳州,有200~300年的栽培历史,与滁菊、杭菊、贡菊并称四大药用菊花。《中药大辞典》载:“白菊产安徽亳州,称亳菊,品质最佳”。《中药志》亦如是说。20世纪中药巨著《中华本草》,也称亳菊和滁菊入药品质最优。

2、近年来,亳菊由于种性退化严重、效益低下以及市场需求量不高的原因,真正的亳菊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亳菊正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境况。

3、常规的育苗方法分蔸繁殖,扦插繁殖,这类方法便于推广、且成本低。然而,现有的亳菊常规繁育方法培育出来的株苗在长期生产中,尤其是野外生长过程中,由于连作、病害累积及复合侵染等因素,造成亳菊的菊花花朵偏小、生长势减弱、抗逆性变差,叶片出现明显斑点等问题,使菊花的品质和经济价值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亳菊产业的健康发展。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可以快速繁育出亳菊植株,并使得亳菊植株在野外生长过程中,具备较高的成活率,成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以解决如何快速繁育出亳菊植株,并使得亳菊植株在野外生长过程中,具备较高的成活率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选取亳菊的嫩茎进行消毒处理后,作为外植体;

4、s2:将所述外植体切成若干个第一茎段,所述第一茎段的长度为1.5~2cm,且至少带有1至2个叶片;并将每个第一茎段单独接种至对应的初代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20~25天,以得到亳菊组培苗;

5、所述初代培养基的成分包括:ms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2.0mg/l的6-ba、浓度为0.2mg/l的naa、浓度为25g/l的蔗糖以及浓度为7.5g/l的琼脂粉,ph为5.80-5.83;

6、s3:将所述亳菊组培苗取出并切成若干个第二茎段,再将至少三个第二茎段作为一组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20~25天,以得到亳菊继代植株;

7、所述增殖培养基的成分包括:ms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2.0mg/l的6-ba、浓度为0.2mg/l的naa,浓度为25g/l的蔗糖以及浓度为7.5g/的l琼脂粉,ph为5.80-5.83;

8、s4:将所述亳菊继代植株取出,并将所述亳菊继代植株分离成单株后,切成若干个第三茎段,第三茎段的长度为2~2.5cm,且至少带有2至3个叶片;并将至少六个第三茎段作为一组接种到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20~25天后,得到亳菊植株;

9、s5:对所述亳菊植株进行炼苗处理,以用于移栽;

10、所述生根培养基的成分包括:1/2ms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0.03mg/l的iba与0.01mg/l的naa,蔗糖40g/l、活性炭3g/l、琼脂粉6g/l,ph为6.00-6.03。

11、进一步地,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2、将亳菊的嫩茎洗净后移至无菌瓶中;

13、倒入适量的消毒液至所述无菌瓶中,以浸泡所述亳菊的嫩茎;

14、对所述无菌瓶进行震荡处理,且保持所述震荡处理至少30s后,去除所述消毒液,然后在所述无菌瓶中倒入适量的无菌水进行冲洗后,去除所述无菌水;在所述无菌瓶中再次倒入适量的消毒试剂对所述亳菊的嫩茎进行消毒处理;对所述无菌瓶进行震荡处理,且保持所述震荡处理至少15min后,去除所述消毒试剂,然后在所述无菌瓶中倒入适量的无菌水进行冲洗后,去除所述无菌水。

15、进一步地,所述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6、将所述外植体置于无菌接种盘中;

17、将各第一茎段单独接种至对应的初代培养基;

18、将各初代培养基置入组培室进行初代培养后,得到亳菊组培苗。

19、进一步地,所述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0、将所述亳菊组培苗取出并置于无菌接种盘中,切除底部黑色部分;

21、通过灭菌后的接种工具将所述亳菊组培苗切成若干个第二茎段,其中,所述第二茎段的长度为1.5~2cm,且至少带有2至3个叶片;

22、将至少三个第二茎段作为一组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

23、将各接种有所述第二茎段的增殖培养基置入组培室内进行增殖培养。

24、进一步地,所述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5、将所述亳菊继代植株取出并置于无菌接种盘中;

26、通过灭菌后的接种工具将所述亳菊继代植株的丛芽分离成单株后,切成若干个的第三茎段;

27、将至少六个第三茎段作为一组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

28、将各接种有所述第三茎段的生根培养基置入组培室内进行生根培养。

29、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液包括:浓度为75%的乙醇;所述消毒剂包括:浓度为2%的次氯酸钠溶液。

30、进一步地,所述初代培养基的培养条件包括:培养温度为24±2℃,所述组培室光照16h/d,所述光照强度为2200-4000lux;所述增殖培养的培养条件包括:培养温度24±2℃,所述组培室光照16h/d,所述光照强度为2200-4000lux。

31、进一步地,所述生根培养的培养条件包括:培养温度为24±2℃,所述组培室光照16h/d,所述光照强度为2200-4000lux。

3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亳菊的组培方法可以快速繁育出亳菊植株,并使得亳菊植株在野外生长过程中,具备较高的成活率,成活率可达到99%以上。

33、并且,本专利技术通过限定组培过程用到的培养的成分、ph等条件,能够有效减少组织培养过程中,即外植体的第一茎段培养成植株苗过程中,亳菊组织存在的内生菌、褐变等现象外,还可防止试管苗玻璃化,以提升增殖培养过程中的增殖系数,从而显著提高了亳菊的繁殖速度,缩短了培育周期,以及实现了亳菊的提纯和复壮,使得炼苗处理后的幼苗生长形成亳菊后,相比现有技术,具备较高的成活率,并且亳菊的花朵较大、生长势较好、抗逆性较强,叶片不易出现斑点等,显著提高了菊花的品质和经济价值等。

34、本专利技术还能实现至少如下所述的技术效果:

35、1、可不受时间、地点、季节限制,有利于菊花的繁育;并且该亳菊的组培方法繁殖速度快、效率高;

36、2、组培方法是常规繁殖年产量的几万乃至几十万倍;

37、3、该亳菊繁殖方法能够完全继承亳菊的优良遗传性状,且无病毒积累;

38、4、该亳菊繁殖方法方法安全可靠,简便易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液包括:浓度为75%的乙醇;所述消毒剂包括:浓度为2%的次氯酸钠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培养基的培养条件包括:培养温度为24±2℃,所述组培室光照16h/d,所述光照强度为2200-4000Lux;所述增殖培养的培养条件包括:培养温度24±2℃,所述组培室光照16h/d,所述光照强度为2200-4000Lux。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根培养的培养条件包括:培养温度为24±2℃,所述组培室光照16h/d,所述光照强度为2200-4000Lux。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液包括:浓度为75%的乙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赵梦茹陈情情吴鹏黄举飞牛岩岩
申请(专利权)人: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