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车辆的后部货物软顶的支柱提升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用于车辆的后部货物软顶的支柱提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9116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3
一种用于诸如运动型多用途车的车辆的双作用气体支柱系统,其允许更容易和更安全地打开和关闭软顶车顶和后部货物入口区域。气体支柱在每端使用球头螺栓或销和U形夹附接到软顶框架,球头螺栓或销和U形夹或者直接附接到软顶框架,或者附接到支架上,该支架附接到软顶框架上。可替代地,气体支柱仅在一端附接到软顶框架,在另一端附接到车辆。每端使用球头螺栓或销和U形夹附接,要么直接附接到软顶框架或车辆上,要么附接到支架上,该支架附接到软顶框架或车辆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文的实施例一般涉及汽车和车辆部件,尤其涉及用于接合车辆软顶的支柱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1、可折叠软顶是许多车辆的常见特征,尤其是在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市场中。这种车辆通常提供固定的硬顶或搭建在金属框架上的可选可伸缩软顶。其理念是,当顶部向后折叠时,车辆的乘员能够获得更愉快的室外体验,同时如果天气或环境条件需要,还能够随心所欲地将顶部向后折叠。然而,顶部通常会很重或难以操作,尤其是单人操作时。通常,这种顶部需要至少两个人来操作,或者可能需要一个人站在车内,以便能够克服在重力的影响下沉重的顶部。

2、此外,软顶框架可能会阻碍进入车辆的后部货物区域,需要将软顶框架的一部分移开,或在某些情况下完全移除以允许进入。在某些需要移动框架的一部分的车辆上,需要在允许进入时将其固定到位——这也需要另一个人辅助,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机械支撑或锁。与该技术相关的一些专利是授予bennett等人的第9,045,026号美国专利和授予lewis等人的第10,166,848号美国专利。然而,仍然需要一种新的装置和系统来安全和容易地打开/关闭车辆软顶。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情况,本文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后部货物软顶的支柱提升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气体支柱,其附接到所述车辆的后部货物部分的第一侧;和第二气体支柱,其附接到所述车辆的后部货物部分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侧在所述车辆的与所述第一侧横向相对的一侧上,其中,所述第一气体支柱和所述第二气体支柱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配置成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车辆,所述第二端配置成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车辆的支撑所述后部货物软顶的软顶框架;和其中,所述第一气体支柱和所述第二气体支柱中的每一个都被配置成(i)随着后部货物软顶被提升远离所述车辆从压缩位置串联地铰接运动到第一延伸位置,和(ii)随着所述后部货物软顶朝向车辆下降从所述第一延伸位置串联地铰接运动到所述压缩位置。

2、该系统可包括第一枢轴连接器,用于将第一气体支柱的第一端附接到车辆。该系统可以包括第一枢轴连接器,以将第二气体支柱的第一端附接到车辆。该系统可以包括附接到软顶框架的支架;和将第一气体支柱的第二端枢转地附接到支架的第二枢轴连接器。该系统可以包括附接到软顶框架的支架;和将第二气体支柱的第二端枢转地附接到支架的第二枢轴连接器。第一气体支柱可以是可移除的。第二气体支柱可以是可移除的。

3、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后部货物软顶的支柱提升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气体支柱,其附接到所述车辆的后部货物部分的第一侧;和第二气体支柱,其附接到所述车辆的后部货物部分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侧在所述车辆的与所述第一侧横向相对的一侧上;其中,所述第一气体支柱和所述第二气体支柱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配置成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软顶框架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端配置成可操作地连接到支撑所述后部货物软顶的所述车辆的软顶框架的第二部分,和其中,所述第一气体支柱和所述第二气体支柱中的每一个被配置成(i)随着所述后部货物软顶被提升远离所述车辆从压缩位置串联地铰接运动到第一延伸位置,和(ii)随着所述后部货物软顶朝向所述车辆下降从所述第一延伸位置串联地铰接运动到所述压缩位置。

4、软顶框架的第一部分可固定在车辆上。软顶框架的第二部分可以与后部货物软顶一起移动。第一气体支柱和第二气体支柱可以以运动受控的方式从压缩位置铰接运动到第一延伸位置,反之亦然,以降低与后部货物软顶的运动相关的速度和力。第一气体支柱和第二气体支柱可以以运动受控的方式并且以小于作用在后部货物软顶上的重力的加速力从压缩位置铰接运动到第一延伸位置,反之亦然。

5、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后部货物软顶的支柱提升系统,该系统:第一气体支柱,其附接到所述车辆的后部货物部分的软顶框架的第一侧;和第二气体支柱,其附接到所述车辆的后部货物部分的软顶框架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侧在所述车辆的与所述第一侧横向相对的一侧上;其中,所述第一气体支柱和所述第二气体支柱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配置成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软顶框架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端配置成可操作地连接到支撑所述后部货物软顶的所述车辆的软顶框架的第二部分,和其中,所述第一气体支柱和所述第二气体支柱中的每一个都被配置成(i)随着所述后部货物软顶被提升远离所述车辆从压缩位置串联地铰接运动到第一延伸位置,(ii)随着所述软顶框架被提升远离车辆从所述第一延伸位置串联地铰接运动到第二延伸位置,(iii)随着所述软顶框架朝向所述车辆降低从所述第二延伸位置串联地铰接运动到所述第一延伸位置,和(iv)随着所述后部货物软顶朝向车辆降低从所述第一延伸位置串联地铰接运动到所述压缩位置。

6、第一气体支柱可以被配置成附接到第一闩锁,以控制第一气体支柱的移动。第二气体支柱可以被配置成附接到第二闩锁,以控制第二气体支柱的运动。第一气体支柱和第二气体支柱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连接到第一枢轴连接器和第二枢轴连接器。第一枢轴连接器可以包括球头螺栓。第一枢轴连接器可以包括销和u形夹。第二枢轴连接器可以包括球头螺栓。第二枢轴连接器可以包括销和u形夹。

7、结合以下说明和附图,可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本文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然而,应该理解的是,下面的描述虽然指出了示例性实施例和其中的许多具体细节,但以说明而非限制的方式给出。在不脱离本文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本文的实施例的范围内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并且本文的实施例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后部货物软顶的提升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包括第一枢轴连接器,以将所述第一管和活塞部件的第一端附接到所述车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包括第一枢轴连接器,以将所述第二管和活塞部件的第一端附接到所述车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包括附接到所述软顶框架的支架,其中所述多个枢转部件包括第二枢轴连接器,所述第二枢轴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第二管和活塞部件的第二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软顶框架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当降低所述后部货物软顶时,所述前部软顶框架部分和所述中部软顶框架部分向后朝向所述车辆的后部货物部分摆动,绕所述多个枢转部件中的至少两个转动,直到所述前部软顶框架部分和所述中部软顶框架部分的重量和所述后部货物软顶的重量作用在所述软顶框架上,致使所述软顶框架在所述多个枢转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转动。

8.一种用于车辆的后部货物软顶的提升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枢转部件包括第一枢转部件、第二枢转部件和第三枢转部件,所述第一枢转部件、第二枢转部件和第三枢转部件全部附接到所述车辆的支撑所述后部货物软顶的软顶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和活塞部件包括单个管和活塞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管和活塞部件包括单个管和活塞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和活塞部件与所述第二管和活塞部件不相连。

13.一种用于车辆的后部货物软顶的提升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包括多个枢转部件,所述多个枢转部件附接到支撑所述后部货物软顶的所述车辆的后部货物部分的软顶框架,其中所述多个枢转部件包括第一枢转部件、第二枢转部件和第三枢转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软顶框架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前部软顶框架部分和所述中部软顶框架部分基本上相互平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前部软顶框架部分和所述中部软顶框架部分相互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包括所述前部软顶框架部分和所述中部软顶框架部分之间的间隙。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和活塞部件以及所述第二管和活塞部件中的每一个被配置成(i)随着所述后部货物软顶被提升远离所述车辆从压缩位置同时地铰接运动到第一延伸位置,和(ii)随着所述后部货物软顶朝向所述车辆下降从所述第一延伸位置同时地铰接运动到所述压缩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和活塞部件以及所述第二管和活塞部件中的每一个都被配置成(i)随着所述后部货物软顶被提升远离所述车辆从压缩位置同时地铰接运动到第一延伸位置,(ii)随着所述软顶框架被提升远离车辆从所述第一延伸位置同时地铰接运动到第二延伸位置,(iii)随着所述软顶框架朝向所述车辆降低从所述第二延伸位置同时地铰接运动到所述第一延伸位置,和(iv)随着所述后部货物软顶朝向车辆降低从所述第一延伸位置同时地铰接运动到所述压缩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后部货物软顶的提升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包括第一枢轴连接器,以将所述第一管和活塞部件的第一端附接到所述车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包括第一枢轴连接器,以将所述第二管和活塞部件的第一端附接到所述车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包括附接到所述软顶框架的支架,其中所述多个枢转部件包括第二枢轴连接器,所述第二枢轴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第二管和活塞部件的第二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软顶框架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当降低所述后部货物软顶时,所述前部软顶框架部分和所述中部软顶框架部分向后朝向所述车辆的后部货物部分摆动,绕所述多个枢转部件中的至少两个转动,直到所述前部软顶框架部分和所述中部软顶框架部分的重量和所述后部货物软顶的重量作用在所述软顶框架上,致使所述软顶框架在所述多个枢转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转动。

8.一种用于车辆的后部货物软顶的提升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枢转部件包括第一枢转部件、第二枢转部件和第三枢转部件,所述第一枢转部件、第二枢转部件和第三枢转部件全部附接到所述车辆的支撑所述后部货物软顶的软顶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和活塞部件包括单个管和活塞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管和活塞部件包括单个管和活塞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和活塞部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G·贾巴基
申请(专利权)人:诚信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