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861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0
本技术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包括水冷箱,所述水冷箱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转动设置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外侧设置有蜗轮,所述旋转接头的一侧设置有导流管。该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具备对乏风内部的余热进行充分的换热,同时对乏风内部的灰尘和甲烷进行有效的处理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乏风余热换热装置,都是直接将乏风通入换热管,将换热管直接放入水中进行换热,由于换热管与水接触面积小,造成该方式换热效率低,乏风还是带有一定的热量排出外界,同时换热后,自己将乏风排出外界,乏风中含有大量灰尘和甲烷,直接排出外界会对外界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装置,具体为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1、乏风又称"煤矿风排瓦斯",指甲烷浓度低于0.75%的煤矿瓦斯,随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乏风的利用处理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回收装置对乏风余热进行回收。

2、现有的乏风余热换热装置,都是直接将乏风通入换热管,将换热管直接放入水中进行换热,由于换热管与水接触面积小,造成该方式换热效率低,乏风还是带有一定的热量排出外界,同时换热后,自己将乏风排出外界,乏风中含有大量的灰尘和甲烷,直接排出外界,会对外界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具备对乏风内部的余热进行充分的换热,同时对乏风内部的灰尘和甲烷进行有效的处理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乏风余热换热装置,都是直接将乏风通入换热管,将换热管直接放入水中进行换热,由于换热管与水接触面积小,造成该方式换热效率低,乏风还是带有一定的热量排出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包括水冷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箱(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一侧转动设置有旋转接头(4),所述旋转接头(4)的外侧设置有蜗轮(5),所述旋转接头(4)的一侧设置有导流管(6),所述导流管(6)远离连接管(3)的一侧设置有两侧转动管道(9),两组所述转动管道(9)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纤维片(10)和喷头(8),所述水冷箱(1)背面一端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设置有蜗杆(11),所述水冷箱(1)靠近连接管(3)一侧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包括水冷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箱(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一侧转动设置有旋转接头(4),所述旋转接头(4)的外侧设置有蜗轮(5),所述旋转接头(4)的一侧设置有导流管(6),所述导流管(6)远离连接管(3)的一侧设置有两侧转动管道(9),两组所述转动管道(9)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纤维片(10)和喷头(8),所述水冷箱(1)背面一端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设置有蜗杆(11),所述水冷箱(1)靠近连接管(3)一侧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延伸至水冷箱(1)的内部,所述蜗杆(11)位于蜗轮(5)的上方,所述蜗杆(11)与蜗轮(5)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余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管道(9)和导流管(6)的内部相互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林朱梦彬苗雪钰李振李鸿飞王文忠侯冬惠曹晓东张彦斌张趁香毛瑞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恒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