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854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9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包括缠绕在定子骨架外表面上的线圈绕组,定子骨架上设有用于挽缠线圈绕组线头线尾的插针,还包括用于穿插引线的罩体,引线的剥皮部份上设有导电端子,引线的剥皮部份与导电端子共同插入罩体中,罩体位于定子骨架的外侧,且导电端子一端与插针形成弹性接触,导电端子另一端与罩体内壁形成弹性接触,引线通过导电端子、插针与定子骨架的线圈绕组形成导电接触;且罩体上设有用于卡锁引线包皮部份的卡槽,引线包皮部份在电机工作时限位在罩体的卡槽上,以在电机上拉动引线并使引线受力下,以减少导电端子与插针之间发生的相对移动,避免高压通电时产生火花,实现引线与电机之间的导电连接更牢固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特别涉及一种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中国专利号2020216026303公开一种爪极式同步电机定子与引线连接结构,其引线剥皮部分插入挤压导电弹片,导电弹片在护罩内压缩后并在弹性作用下发生弹回,以使导电弹片的第一弯折片通过弹力在护罩容置槽内卡紧引线剥皮浸锡位置导电。导电弹片包括第一弯折片与第二弯折片,二者之间具有夹角,导电弹片体积会较大,导致护罩内的安装空间较大,且引线剥皮部分插入护罩容置槽内并挤压导电弹片这一工作过程是用人工进行参预的,导致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效率较低。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引线的剥皮部份与导电端子共同插入罩体,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2、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包括缠绕在定子骨架外表面上的线圈绕组,定子骨架上设有用于挽缠线圈绕组线头线尾的插针,还包括用于穿插引线的罩体,引线的剥皮部份上铆接有导电端子,引线的剥皮部份与导电端子共同插入罩体中,罩体位于定子骨架的外侧,且导电端子一端与插针形成弹性接触,导电端子另一端与罩体内壁形成弹性接触,引线通过导电端子、插针与定子骨架的线圈绕组形成导电接触;且罩体上设有用于卡锁引线包皮部份的卡槽,引线包皮部份在电机工作时限位在罩体的卡槽上,以在电机上拉动引线并使引线受力下,以减少导电端子与插针之间发生的相对移动,实现引线与电机之间的导电连接更牢固可靠。

3、罩体上设有开口、与开口对应连通的容置槽,引线的剥皮部份与导电端子沿开口定向插入容置槽中,且导电端子与定子骨架上的插针接触;导电端子与引线的剥皮部份连接好后,通过罩体的容置槽导向插入并与定子骨架上的插针形成导电接触。

4、容置槽内壁上设有倒扣,导电端子上对应倒扣设有第一弹片,导电端子插入罩体的容置槽,第一弹片发生弹性形变,且第一弹片恢复变形后与倒扣相配合。罩体的容置槽内设有端子防拉出凹位(倒扣),导电端子插入后与倒扣配合,导电端子的第一弹片卡入倒扣中,防止导电端子被拉出罩体的容置槽外。

5、导电端子上对应插针设有插接位,插接位内设有第二弹片,导电端子与插针接触,且插针插入插接位,第二弹片与插针接触,插针在弹性作用下定位在导电端子的插接位中,使导电端子与插针在弹性作用下接触良好。

6、导电端子上设有用于与引线的剥皮部份相连接的铆接位,取消现有人工将引线的剥皮部份插入带有弹片的护罩中,通过铆接将导电端子与引线的剥皮部份进行连接,然后通过配套自动化的设备夹具将导电端子与引线的剥皮部份插入罩体的容置槽内,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产生效率。

7、定子骨架上设有插入插针的插接槽,线圈绕组的线头线尾对应挽缠在插针上,然后再进行浸锡连接导电,且插针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夹具插入到定子骨架上,使插针与骨架连接紧密牢固。

8、定子骨架设置在电机壳体内,电机壳体对应罩体设有安装位,定子骨架的插针一端伸出安装位外,罩体设有卡设定位在安装位上的卡位块,以使罩体定位安装在电机壳体外侧上。

9、电机壳体内设有转子,定子骨架套设在转子外侧上,转子上设有齿头,电机壳体上设有面盖,齿头上设有一整圈的限位环,限位环上设有弹性支臂,面盖固定在电机壳体上,且面盖朝转子往下压设齿头,齿头下压,限位环上的有弹性支臂产生弹性变形,且弹性支臂与转子顶部形成弹性接触。

10、电机面盖与电机壳体之间通过紧固铆合,面盖铆紧在电机壳体上,面盖朝转子顶部压住齿头,齿头下压,齿头的限位环上每个弹性支臂产生轻微弹性变形,形成一定弹力使弹性支臂一端的压脚与转子顶部形成弹性接触,避免转子运动时产生上下窜动,造成转子齿头敲打面盖而产生异音现象,有效确保电机运转更平稳、更静音,替代传统电机用弹簧加垫片压转子工艺,避免装弹簧时出现多放或漏放弹簧、垫片现象。

11、每个弹性支臂由一整圈的限位环进行连接固定,可以有效保证弹性支臂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变形,各每个弹性支臂受力产生弹性变形时,每个弹性支臂产生的弹性更均匀,更可靠。

12、转子上设有限位凸块,齿头对应限位凸块设有卡位槽,转子的限位凸块限位在齿头的卡位槽中,以使齿头定位在转子上,且转子转动时通过限位凸块、卡位槽带动齿头转动。

13、面盖设有电机输出轴,电机输出轴一端插入电机壳体内,且电机输出轴一端与齿头之间设有传动齿轮组,齿头转动时通过传动齿轮组带动电机输出轴转动。

14、本技术具有益效果如下:

15、罩体上设有用于卡锁引线包皮部份的卡槽,引线包皮部份在电机工作时限位在罩体的卡槽上,以在电机上拉动引线并使引线受力下,以减少导电端子与插针之间发生的相对移动,避免高压通电时由于导电针(插针)与端子引线相对移动产生火花。实现引线与电机之间的导电连接更牢固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包括缠绕在定子骨架(1)外表面上的线圈绕组(2),定子骨架(1)上设有用于挽缠线圈绕组(2)线头线尾(2.1)的插针(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穿插引线(4)的罩体(5),引线(4)的剥皮部份上铆接有导电端子(6),引线(4)的剥皮部份与导电端子(6)共同插入罩体(5)中,罩体(5)位于定子骨架(1)的外侧,且导电端子(6)一端与插针(3)形成弹性接触,导电端子(6)另一端与罩体(5)内壁形成弹性接触,引线(4)通过导电端子(6)、插针(3)与定子骨架(1)的线圈绕组(2)形成导电接触;且罩体(5)上设有用于卡锁引线(4)包皮部份的卡槽(5.1),引线(4)包皮部份在电机工作时限位在罩体(5)的卡槽(5.1)上,以在电机上拉动引线(4)并使引线(4)受力下,以减少导电端子(6)与插针(3)之间发生的相对移动,避免高压通电时产生火花,实现引线与电机之间的导电连接更牢固可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罩体(5)上设有开口(5.3)、与开口(5.3)对应连通的容置槽(5.2),引线(4)的剥皮部份与导电端子(6)沿开口(5.3)定向插入容置槽(5.2)中,且导电端子(6)与定子骨架(1)上的插针(3)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容置槽(5.2)内壁上设有倒扣(5.4),导电端子(6)上对应倒扣(5.4)设有第一弹片(6.1),导电端子(6)插入罩体(5)的容置槽(5.2),第一弹片(6.1)发生弹性形变,且第一弹片(6.1)恢复变形后与倒扣(5.4)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6)上对应插针(3)设有插接位(6.2),插接位(6.2)内设有第二弹片(6.3),导电端子(6)与插针(3)接触,且插针(3)插入插接位(6.2),第二弹片(6.3)与插针(3)接触,插针(3)在弹性作用下定位在导电端子(6)的插接位(6.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6)上设有用于与引线(4)的剥皮部份相连接的铆接位(6.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定子骨架(1)上设有插入插针(3)的插接槽(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定子骨架(1)设置在电机壳体(7)内,电机壳体(7)对应罩体(5)设有安装位,定子骨架(1)的插针(3)一端伸出安装位外,罩体(5)设有卡设定位在安装位上的卡位块(5.5),以使罩体(5)定位安装在电机壳体(7)外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机壳体(7)内设有转子(8),定子骨架(1)套设在转子(8)外侧上,转子(8)上设有齿头(9),电机壳体(7)上设有面盖(10),齿头(9)上设有一整圈的限位环(9.1),限位环(9.1)上设有弹性支臂(9.2),面盖(10)固定在电机壳体(7)上,且面盖(10)朝转子(8)往下压设齿头(9),齿头(9)下压,限位环(9.1)上的有弹性支臂(9.2)产生弹性变形,且弹性支臂(9.2)与转子(8)顶部形成弹性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子(8)上设有限位凸块(8.1),齿头(9)对应限位凸块(8.1)设有卡位槽(9.3),转子(8)的限位凸块(8.1)限位在齿头(9)的卡位槽(9.3)中,以使齿头(9)定位在转子(8)上,且转子(8)转动时通过限位凸块(8.1)、卡位槽(9.3)带动齿头(9)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面盖(10)设有电机输出轴(11),电机输出轴(11)一端插入电机壳体(7)内,且电机输出轴(11)一端与齿头(9)之间设有传动齿轮组,齿头(9)转动时通过传动齿轮组带动电机输出轴(11)转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包括缠绕在定子骨架(1)外表面上的线圈绕组(2),定子骨架(1)上设有用于挽缠线圈绕组(2)线头线尾(2.1)的插针(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穿插引线(4)的罩体(5),引线(4)的剥皮部份上铆接有导电端子(6),引线(4)的剥皮部份与导电端子(6)共同插入罩体(5)中,罩体(5)位于定子骨架(1)的外侧,且导电端子(6)一端与插针(3)形成弹性接触,导电端子(6)另一端与罩体(5)内壁形成弹性接触,引线(4)通过导电端子(6)、插针(3)与定子骨架(1)的线圈绕组(2)形成导电接触;且罩体(5)上设有用于卡锁引线(4)包皮部份的卡槽(5.1),引线(4)包皮部份在电机工作时限位在罩体(5)的卡槽(5.1)上,以在电机上拉动引线(4)并使引线(4)受力下,以减少导电端子(6)与插针(3)之间发生的相对移动,避免高压通电时产生火花,实现引线与电机之间的导电连接更牢固可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罩体(5)上设有开口(5.3)、与开口(5.3)对应连通的容置槽(5.2),引线(4)的剥皮部份与导电端子(6)沿开口(5.3)定向插入容置槽(5.2)中,且导电端子(6)与定子骨架(1)上的插针(3)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容置槽(5.2)内壁上设有倒扣(5.4),导电端子(6)上对应倒扣(5.4)设有第一弹片(6.1),导电端子(6)插入罩体(5)的容置槽(5.2),第一弹片(6.1)发生弹性形变,且第一弹片(6.1)恢复变形后与倒扣(5.4)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与端子引出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6)上对应插针(3)设有插接位(6.2),插接位(6.2)内设有第二弹片(6.3),导电端子(6)与插针(3)接触,且插针(3)插入插接位(6.2),第二弹片(6.3)与插针(3)接触,插针(3)在弹性作用下定位在导电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庚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恒兴微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