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849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属于支护机械领域,用于对塌陷坑的坑壁进行支撑,便于修复工作。路面塌陷时,往往同时伴随着管线的损坏,贸然进入塌陷坑存在安全隐患,且常规修复手段会导致路面长期中断。本装置包括顶板、中心承台、周侧承台、第一支撑件和支撑板组。周侧承台分布于中心承台周向,周侧承台包括侧撑板、顶撑板和第二支撑件,侧撑板竖直设置,顶撑板转动连接于侧撑板的顶部,第二支撑件连接在侧撑板和顶撑板之间,中心承台的底面悬空且与周侧承台之间通过第一支撑件连接。使用时,顶板盖住塌陷坑,顶板的载荷作用于顶撑板和中心承台,再作用于坑壁。本装置既能保证作业人员安全,还能方便车辆行人通行,减少交通阻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支护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1、城市路面塌陷是指因人类工程活动扰动或岩溶作用而形成的发生在城市交通道路及其附近的地面塌陷或沉陷现象。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增大、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繁出现以及以往铺设的地下管线达到设计寿命或破损,城市路面塌陷问题日益频繁。

2、城市路面塌陷以单点式塌陷为主,塌陷群少见。塌陷坑形态以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为主,剖面形态以坛状、漏斗状为主,陷坑截面宽度一般0.6~15m。城市路面塌陷根据诱发因素可分为四类:管道型塌陷、地下工程施工型塌陷、岩溶型塌陷、防空洞型塌陷。其中,又以管道型塌陷、地下工程施工型塌陷最为常见。

3、相关技术中,在进行塌陷抢修时,需要将路段进行封闭,对塌陷区进行清理,揭开破碎的沥青路面,彻底暴露出空洞,以便对空洞塌陷部位进行处理,防止二次掉落。由于路面下铺设有水管线、热力管线、雨污水管线等,路面塌陷往往伴随着管道拉裂、破损,管道内的水等在塌陷坑汇集等情况,如果不迅速进行修复,既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塌陷区因浸泡而进一步扩大。但是塌陷坑还未进行加固,贸然进入坑内修复管线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城市路面车流量、人流量密集,塌陷修复的周期较长,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出行,为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路面塌陷时,往往伴随着管线损坏,且管线修复的优先级较高,但是塌陷区加固前贸然进入修复管线,存在极大的安全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用于对塌陷坑的坑壁进行支撑,包括:

3、顶板、中心承台、周侧承台、第一支撑件和支撑板组;

4、至少两个所述周侧承台均匀分布于所述中心承台周向,所述周侧承台包括侧撑板、顶撑板和第二支撑件,所述侧撑板竖直设置,所述顶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侧撑板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在所述侧撑板和顶撑板之间;

5、所述中心承台的顶面与所述顶撑板的顶面平齐,所述中心承台的底面悬空,所述中心承台与每一个所述周侧承台之间均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且两端均为转动连接;

6、所述顶板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心承台和周侧承台的顶部,所述顶板盖住所述塌陷坑;

7、所述支撑板组安装于所述周侧承台的外侧并对所述塌陷坑的坑壁起支撑作用。

8、可选的,所述中心承台包括连接环、下连接座、上连接座和中心座;

9、所述连接环为环形,且带有缺口,所述下连接座和上连接座也为环形,所述上连接座的上端设有第一环形台阶,所述下连接座和第一环形台阶均设置有夹持台阶且相互匹配,所述夹持台阶上设有夹持孔;

10、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尾端外侧为第一弧形面,所述上连接座本体和第一环形台阶连接处设有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尾端安装于所述连接环上,并可沿所述连接环的轴线转动和滑动,所述连接环装入所述夹持孔后,所述第一弧形面与第二弧形面接触;

11、所述中心座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台阶,所述第一环形台阶的顶面与所述第二环形台阶的底面接触限位。

12、可选的,所述顶板的底部设有减振结构。

13、可选的,所述减振结构包括减振箱体、横向骨架、纵向骨架和填充料;

14、所述减振箱体上部敞口,底部与所述中心承台和周侧承台固定连接;

15、多根所述横向骨架间隔固定在所述减振箱体中,所述横向骨架的厚度小于所述减振箱体的深度;

16、多根所述纵向骨架间隔固定在所述顶板的底部,所述纵向骨架的方向与所述横向骨架的方向垂直,所述纵向骨架中,最外侧的两根所述纵向骨架外边沿与所述减振箱体的侧壁内侧面对齐,所述顶板与所述减振箱体通过所述纵向骨架的限位配合;

17、所述减振箱体中填充有能够减振吸能的填充料,初始状态时,所述顶板的底面高于所述减振箱体的顶面。

18、可选的,所述填充料为橡胶颗粒和沙粒的混合物。

19、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组和塌陷坑的坑壁之间设置有气囊。

20、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组包括主板件和连接板件;

21、所述主板件内侧连接于所述侧撑板,所述主板件外侧支撑所述塌陷坑的坑壁;

22、所述连接板件连接在两个所述主板件之间。

23、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件上设置有孔洞。

24、可选的,所述顶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橡胶垫。

25、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为液压缸和/或气压缸。

26、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能够应该用于铺设有管线的路面塌陷坑,快速恢复塌陷路面的通行,提高塌陷区管线抢修的效率,增加路面下管线修复作业的安全性。具体来说,本装置包括顶板、中心承台、周侧承台、第一支撑件和支撑板组。周侧承台分布于中心承台周向,周侧承台包括侧撑板、顶撑板和第二支撑件,侧撑板竖直设置,顶撑板转动连接于侧撑板的顶部,第二支撑件连接在侧撑板和顶撑板之间。中心承台和顶撑板的顶面平齐,中心承台的底面悬空,中心承台与每一个周侧承台之间均通过第一支撑件连接。使用时,顶板固定设置在中心承台和周侧承台的顶部,且盖住塌陷坑,顶板的载荷作用于顶撑板和中心承台,再通过两个支撑件作用于侧撑板,支撑板组安装于侧撑板的外侧并对塌陷坑的坑壁起支撑作用,中心承台的底面悬空,无需借助地面进行支撑,而是由装置顶部的载荷侧向支撑坑壁,既能适用于坑内有复杂管线底部不便支撑的情况,还能提高支撑的稳定性,保证作业人员安全,顶板还能方便车辆行人通行,不影响道路交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用于对塌陷坑(9)的坑壁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部设有减振结构(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为橡胶颗粒和沙粒的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组(5)和塌陷坑(9)的坑壁之间设置有气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件(51)上设置有孔洞(51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两端均设置有橡胶垫。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4)和第二支撑件(32)为液压缸和/或气压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用于对塌陷坑(9)的坑壁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部设有减振结构(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为橡胶颗粒和沙粒的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塌陷的支撑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涛陈广巧陈登开罗文俊王发星薛勇单生彪何瑜钦张晗秋王宜峰高强赵辉朱碧堂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