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及集装箱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8210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及集装箱储能系统,涉及储能技术领域。该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包括隔热顶板、隔热侧板、支撑板及液冷机组,隔热顶板与两个隔热侧板共同形成安装槽;多个支撑板均设置于两个隔热侧板之间,并将安装槽分隔成在竖直方向上排布的多个安装通道;多个液冷机组分别容置于多个安装通道内并与对应的支撑板连接,液冷机组具有出风端与进风端;多个支撑板上均设置有隔风板,隔风板将对应的安装通道分隔成前后排布的出风通道与进风通道,进风端与进风通道连通,出风端与出风通道连通。本技术提供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对多个液冷机组的统一安装,并且安装结构紧凑,占用更少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及集装箱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1、集装箱储能系统作为可移动式储能电站,广泛应用于火力、风力、太阳能等电站,以及工厂、车辆等用电场景。

2、集装箱储能系统通常配置有多个液冷机组进行散热,目前市面上的集装箱储能系统中,多个液冷机组分别单独安装在集装箱内部,并且各自单独配置进出风道,安装过程繁琐复杂,并且占用过多的箱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对多个液冷机组的统一安装,并且安装结构紧凑,占用更少空间。

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其具有装配方便快捷,内部结构紧凑的特点。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4、一种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包括隔热顶板、隔热侧板、支撑板及液冷机组,两个所述隔热侧板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隔热顶板跨设于两个所述隔热侧板的顶端,并共同形成安装槽;多个所述支撑板均设置于两个所述隔热侧板之间,并将所述安装槽分隔成在竖直方向上排布的多个安装通道;多个所述液冷机组分别容置于多个所述安装通道内并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液冷机组具有出风端与进风端;多个所述支撑板上均设置有隔风板,所述隔风板将对应的所述安装通道分隔成前后排布的出风通道与进风通道,所述进风端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出风端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5、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机组安装结构还包括两个引风件,两个所述引风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各所述引风件均具有前后排布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多个所述进风通道的同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与多个所述出风通道的同一端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引风件包括边框及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置于所述边框内,并将所述边框分隔成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所述隔热顶板与所述隔热侧板均与所述边框连接,各所述安装通道对应的所述隔风板均与所述隔热板连接。

7、进一步地,各所述支撑板包括框体及多个支撑横梁,多个所述支撑横梁在所述框体内部依次间隔排布,所述框体相对的两边与两个所述隔热侧板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横梁连接并支撑对应的所述液冷机组。

8、进一步地,所述框体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隔热顶板平行,框体靠近所述隔热顶板的一侧焊接所述隔风板。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还包括隔热填充物,多个所述支撑横梁将所述框体分隔成的多个空缺中均填充有所述隔热填充物,所述隔热填充物支撑所述液冷机组及所述隔风板。

10、进一步地,各所述安装通道内均设置有两个与水平面垂直的所述隔风板,两个所述隔风板各自在水平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液冷机组与所述安装通道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隔风板各自在水平方向上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安装通道的两端开口处。

11、进一步地,最靠近所述隔热顶板的所述安装通道中的两个所述隔风板,各自在竖直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隔热顶板及所述支撑板分别连接。

12、进一步地,处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所述安装通道中的两个所述隔风板,各自在竖直方向上的两端与两个所述支撑按分别连接。

13、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包括所述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所述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包括隔热顶板、隔热侧板、支撑板及液冷机组,两个所述隔热侧板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隔热顶板跨设于两个所述隔热侧板的顶端,并共同形成安装槽;多个所述支撑板均设置于两个所述隔热侧板之间,并将所述安装槽分隔成在竖直方向上排布的多个安装通道;多个所述液冷机组分别容置于多个所述安装通道内并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液冷机组具有出风端与进风端;多个所述支撑板上均设置有隔风板,所述隔风板将对应的所述安装通道分隔成前后排布的出风通道与进风通道,所述进风端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出风端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14、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在进行装配时,只需要先将多个液冷机组分别安装在各自对应的支撑板上,之后将多个支撑板依次堆叠,并在堆叠结构的前侧与后侧分别布置隔热侧板,在堆叠结构的顶端布置隔热顶板,将隔热顶板与两个隔热侧板连接形成安装槽即可。多个支撑板能够将形成的安装槽自动分隔成多个安装通道,支撑板对应的液冷机组处于对应的安装通道内,支撑板上的隔风板自动将对应的安装通道分隔为出风通道与进风通道,使得对应液冷机组的进风端与进风通道连通,出风端与出风通道连通。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完成对多个液冷机组的统一装配,并且免去对各个液冷机组单独配置进出风道。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对多个液冷机组的统一安装,并且安装结构紧凑,占用更少空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顶板(110)、隔热侧板(120)、支撑板(130)及液冷机组(140),两个所述隔热侧板(12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隔热顶板(110)跨设于两个所述隔热侧板(120)的顶端,并共同形成安装槽;多个所述支撑板(130)均设置于两个所述隔热侧板(120)之间,并将所述安装槽分隔成在竖直方向上排布的多个安装通道;多个所述液冷机组(140)分别容置于多个所述安装通道内并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板(130)连接,所述液冷机组(140)具有出风端(141)与进风端(142);多个所述支撑板(130)上均设置有隔风板(131),所述隔风板(131)将对应的所述安装通道分隔成前后排布的出风通道(160)与进风通道(150),所述进风端(142)与所述进风通道(150)连通,所述出风端(141)与所述出风通道(16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机组安装结构(100)还包括两个引风件(170),两个所述引风件(170)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各所述引风件(170)均具有前后排布的进风口(171)与出风口(172),所述进风口(171)与多个所述进风通道(150)的同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172)与多个所述出风通道(160)的同一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件(170)包括边框(173)及隔热板(174),所述隔热板(174)设置于所述边框(173)内,并将所述边框(173)分隔成所述进风口(171)与所述出风口(172),所述隔热顶板(110)与所述隔热侧板(120)均与所述边框(173)连接,各所述安装通道对应的所述隔风板(131)均与所述隔热板(17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板(130)包括框体(132)及多个支撑横梁(133),多个所述支撑横梁(133)在所述框体(132)内部依次间隔排布,所述框体(132)相对的两边与两个所述隔热侧板(120)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横梁(133)连接并支撑对应的所述液冷机组(1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32)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隔热顶板(110)平行,框体(132)靠近所述隔热顶板(110)的一侧焊接所述隔风板(1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30)还包括隔热填充物(134),多个所述支撑横梁(133)将所述框体(132)分隔成的多个空缺中均填充有所述隔热填充物(134),所述隔热填充物(134)支撑所述液冷机组(140)及所述隔风板(1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安装通道内均设置有两个与水平面垂直的所述隔风板(131),两个所述隔风板(131)各自在水平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液冷机组(140)与所述安装通道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隔风板(131)各自在水平方向上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安装通道的两端开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所述隔热顶板(110)的所述安装通道中的两个所述隔风板(131),各自在竖直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隔热顶板(110)及所述支撑板(130)分别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处于两个所述支撑板(130)之间的所述安装通道中的两个所述隔风板(131),各自在竖直方向上的两端与两个所述支撑按分别连接。

10.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1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顶板(110)、隔热侧板(120)、支撑板(130)及液冷机组(140),两个所述隔热侧板(12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隔热顶板(110)跨设于两个所述隔热侧板(120)的顶端,并共同形成安装槽;多个所述支撑板(130)均设置于两个所述隔热侧板(120)之间,并将所述安装槽分隔成在竖直方向上排布的多个安装通道;多个所述液冷机组(140)分别容置于多个所述安装通道内并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板(130)连接,所述液冷机组(140)具有出风端(141)与进风端(142);多个所述支撑板(130)上均设置有隔风板(131),所述隔风板(131)将对应的所述安装通道分隔成前后排布的出风通道(160)与进风通道(150),所述进风端(142)与所述进风通道(150)连通,所述出风端(141)与所述出风通道(16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机组安装结构(100)还包括两个引风件(170),两个所述引风件(170)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各所述引风件(170)均具有前后排布的进风口(171)与出风口(172),所述进风口(171)与多个所述进风通道(150)的同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172)与多个所述出风通道(160)的同一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件(170)包括边框(173)及隔热板(174),所述隔热板(174)设置于所述边框(173)内,并将所述边框(173)分隔成所述进风口(171)与所述出风口(172),所述隔热顶板(110)与所述隔热侧板(120)均与所述边框(173)连接,各所述安装通道对应的所述隔风板(131)均与所述隔热板(17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组安装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