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定子组件、电机以及电动泵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定子组件、电机以及电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84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绝缘部,所述绝缘部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部分表面,用于隔离所述定子绕组与所述定子铁芯,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至少包括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绕组部次外绕线层在径向方向的长度为L1mm,所述第二绕线部的次外绕线层在径向方向的长度为L2mm,所述L1>L2,所述第一绕线部的最外绕线层在径向方向的长度为L3mm,所述第二绕线部最外绕线层在径向方向的长度为L4mm,所述L3<L4。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定子组件的槽满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子组件、电机和电动泵。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绝缘部以及定子绕组,绝缘部能够为定子绕组的缠绕提供支撑以及绝缘的作用,定子铁芯包括定子槽,定子绕组包括漆包线,漆包线缠绕在绝缘部上,如何提高定子组件的槽满率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组件、电机以及电动泵,有利于提高定子组件的槽满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绝缘部,绝缘部设置在定子铁芯的至少部分表面,用于隔离定子绕组与定子铁芯,定子组件还包括定子绕组,定子绕组至少包括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相邻设置,定义第一绕组部的最外绕线层为第一子部,第二绕组部的最外绕线层为第二子部,第一子部的首匝相对第一子部的尾匝靠近定子铁芯的轭部,第二子部的首匝相对第二子部的尾匝靠近定子铁芯的轭部,第一子部的首匝和第二子部的首匝距定子铁芯的轭部的距离相同,第一子部沿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子部沿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定义第一绕组部的次外绕线层为第三子部,第二绕组部的次外绕线层为第四子部,第三子部的首匝相对第三子部的尾匝靠近定子铁芯的轭部,第四子部的首匝相对第四子部的尾匝靠近定子铁芯的轭部,第三子部沿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大于第四子部沿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

3、本申请一实施方式还公开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定子组件为上述的定子组件。

4、本申请一实施方式还公开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泵,包括泵外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以及叶轮组件,电动泵具有泵内腔,定子组件、转子组件以及叶轮组件设置在泵内腔,定子组件为上述的定子组件。

5、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相邻设置,定义第一绕组部的最外绕线层为第一子部,第二绕组部的最外绕线层为第二子部,,第一子部沿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子部沿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第三子部沿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大于第四子部沿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相同的绕线槽的空间内,有利于避开相邻两个定子绕组之间的干涉,有利于提高定子组件的槽满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组件(11),包括定子铁芯(111)、绝缘部(113),所述绝缘部(113)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至少部分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定子绕组(112),所述定子绕组(112)至少包括第一绕线部(1121)和第二绕线部(1122),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相邻设置,定义所述第一绕组部(1121)的最外绕线层为第一子部(1121c),所述第二绕组部(1122)的最外绕线层为第二子部(1122c),所述第一子部(1121c)的首匝相对所述第一子部(1121c)的尾匝靠近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轭部,所述第二子部(1122c)的首匝相对所述第二子部(1122c)的尾匝靠近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轭部,所述第一子部(1121c)的首匝和第二子部(1122c)的首匝距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轭部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子部(1121c)沿所述定子铁芯(111)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子部(1122c)沿所述定子铁芯(111)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定义所述第一绕组部(1121)的次外绕线层为第三子部(1121d),所述第二绕组部(1122)的次外绕线层为第四子部(1122d),所述第三子部(1121d)的首匝相对所述第三子部(1121d)的尾匝靠近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轭部,所述第四子部(1122d)的首匝相对所述第四子部(1122d)的尾匝靠近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轭部,所述第三子部(1121d)沿所述定子铁芯(111)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子部(1122d)沿所述定子铁芯(111)的径向方向的长度。

2.一种定子组件(11),包括定子铁芯(111)、绝缘部(113),所述绝缘部(113)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至少部分表面,用于隔离所述定子绕组(112)与所述定子铁芯(11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定子绕组(112),所述定子绕组(112)至少包括第一绕组部(1121)和第二绕组部(1122),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绕组部(1121)次外绕线层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为L1 mm,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次外绕线层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为L2mm,所述L1>L2,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最外绕线层在径向方向的长度为L3mm,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最外绕线层在径向方向的长度为L4mm,所述L3<L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次外绕线层匝数为Y,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次外绕线层匝数为Y-2,定义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最外绕线层匝数为X,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最外绕线层匝数为X+2,其中Y-X≥4,X,Y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次外绕线层匝数为Y,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次外绕线层匝数为Y-2,定义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最外绕线层匝数为X,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最外绕线层匝数为X+2,其中Y-X≥4,X,Y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绕组部(1121)、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靠近所述绝缘部(113)的绕线层为第一绕线层,位于所述第一绕线层外侧的为第二绕线层,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第一绕线层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第一绕线层的匝数相同,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第二绕线层的匝数与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第二绕线层的匝数相同,定义所述第一绕线层或所述第二绕线层的匝数为Z,Z≥Y。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绕组部(1121)、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靠近所述绝缘部(113)的绕线层为第一绕线层,位于所述第一绕线层上面的为第二绕线层,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第一绕线层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第一绕线层的匝数相同,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第二绕线层的匝数与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第二绕线层的匝数相同,定义所述第一绕线层或所述第二绕线层的匝数为Z,Z≥Y。

7.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还包括连接导线部(1123)、进线接线端(1121a)和出线接线端(1122a),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为同一根漆包线绕制形成,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通过所述连接导线部(1123)一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4、6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组件(11),包括定子铁芯(111)、绝缘部(113),所述绝缘部(113)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至少部分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定子绕组(112),所述定子绕组(112)至少包括第一绕线部(1121)和第二绕线部(1122),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相邻设置,定义所述第一绕组部(1121)的最外绕线层为第一子部(1121c),所述第二绕组部(1122)的最外绕线层为第二子部(1122c),所述第一子部(1121c)的首匝相对所述第一子部(1121c)的尾匝靠近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轭部,所述第二子部(1122c)的首匝相对所述第二子部(1122c)的尾匝靠近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轭部,所述第一子部(1121c)的首匝和第二子部(1122c)的首匝距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轭部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子部(1121c)沿所述定子铁芯(111)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子部(1122c)沿所述定子铁芯(111)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定义所述第一绕组部(1121)的次外绕线层为第三子部(1121d),所述第二绕组部(1122)的次外绕线层为第四子部(1122d),所述第三子部(1121d)的首匝相对所述第三子部(1121d)的尾匝靠近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轭部,所述第四子部(1122d)的首匝相对所述第四子部(1122d)的尾匝靠近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轭部,所述第三子部(1121d)沿所述定子铁芯(111)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子部(1122d)沿所述定子铁芯(111)的径向方向的长度。

2.一种定子组件(11),包括定子铁芯(111)、绝缘部(113),所述绝缘部(113)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111)的至少部分表面,用于隔离所述定子绕组(112)与所述定子铁芯(11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定子绕组(112),所述定子绕组(112)至少包括第一绕组部(1121)和第二绕组部(1122),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绕组部(1121)次外绕线层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为l1 mm,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次外绕线层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的长度为l2mm,所述l1>l2,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最外绕线层在径向方向的长度为l3mm,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最外绕线层在径向方向的长度为l4mm,所述l3<l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次外绕线层匝数为y,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次外绕线层匝数为y-2,定义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最外绕线层匝数为x,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最外绕线层匝数为x+2,其中y-x≥4,x,y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次外绕线层匝数为y,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次外绕线层匝数为y-2,定义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最外绕线层匝数为x,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最外绕线层匝数为x+2,其中y-x≥4,x,y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绕组部(1121)、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靠近所述绝缘部(113)的绕线层为第一绕线层,位于所述第一绕线层外侧的为第二绕线层,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第一绕线层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第一绕线层的匝数相同,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第二绕线层的匝数与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第二绕线层的匝数相同,定义所述第一绕线层或所述第二绕线层的匝数为z,z≥y。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绕组部(1121)、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靠近所述绝缘部(113)的绕线层为第一绕线层,位于所述第一绕线层上面的为第二绕线层,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第一绕线层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第一绕线层的匝数相同,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第二绕线层的匝数与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第二绕线层的匝数相同,定义所述第一绕线层或所述第二绕线层的匝数为z,z≥y。

7.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还包括连接导线部(1123)、进线接线端(1121a)和出线接线端(1122a),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为同一根漆包线绕制形成,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通过所述连接导线部(1123)一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4、6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还包括连接导线部(1123)、进线接线端(1121a)和出线接线端(1122a),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为同一根漆包线绕制形成,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通过所述连接导线部(1123)一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部(113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1132)之间形成有绕线槽(1133),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包括进线接线端(1121a),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包括出线接线端(1122a),或者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包括进线接线端(1122c),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包括出线接线端(1121c),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漆包线的绕制方向相反,所述进线接线端(1121a)和所述出线接线端(1122a)不在同一所述绕线槽(1133),所述连接导线部(1123)、所述进线接线端(1121a)和所述出线接线端(1122a)位于所述定子铁芯(111)的同侧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部(1131)和所述第二绝缘部(1132)之间形成有绕线槽(1133),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包括进线接线端(1121a),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包括出线接线端(1122a),或者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包括进线接线端(1122c),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包括出线接线端(1121c),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漆包线的绕制方向相反,所述进线接线端(1121a)和所述出线接线端(1122a)不在同一所述绕线槽(1133),所述连接导线部(1123)、所述进线接线端(1121a)和所述出线接线端(1122a)位于所述定子铁芯(111)的同侧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定子铁芯(111)俯视角度的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相对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位于所述定子铁芯(111)俯视角度的顺时针方向上,所述出线接线端(1122a)相对所述进线接线端(1121a)位于所述定子铁芯(111)俯视角度的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一绕线部(1121)的所述进线接线端(1121a)位于所述绕线槽(1133,或者所述第二绕线部(1122)的所述出线接线端(1122a)位于所述绕线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定子铁芯(111)俯视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