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7383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涉及毫米波雷达领域,包括汽车保险杠、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的内部安装有毫米波雷达本体;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的侧壁,所述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与汽车保险杠的侧壁相贴合,且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汽车保险杠连接;所述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为分体式结构,所述上保护壳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下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卡槽对应卡合。该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使得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汽车的保险杠连接,同时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之间通过螺纹杆和卡槽的作用进行限位卡合,减少了后续拆卸维护的繁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毫米波雷达,具体为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几乎变成了家家户户的必需品,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同时随着技术的提高,辅助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热点方向,其中,车载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特定波长的电磁波来感知周围的物体,来及时的对驾驶员提醒周边环境,避免车辆发生剐蹭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现有技术通过粘接或螺栓螺母固定的方式将毫米波雷达安装在汽车保险杠的表面,螺栓螺母的固定方式虽然较为牢固,但是在后期对毫米波雷达进行检修维护的过程中,需要一一的将螺栓和螺母拆卸取下,从而对毫米波雷达的拆卸和安装操作较为繁琐,而粘接的方式虽然安装操作简单快捷,但是固定方式不够稳固,汽车行驶长期的震动容易造成其脱落。

3、因此我们便提出了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技术中螺栓螺母的固定方式虽然较为牢固,但是在后期对毫米波雷达进行检修维护的过程中,需要一一的将螺栓和螺母拆卸取下,从而对毫米波雷达的拆卸和安装操作较为繁琐,而粘接的方式虽然安装操作简单快捷,但是固定方式不够稳固,汽车行驶长期的震动容易造成其脱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包括汽车保险杠、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的内部安装有毫米波雷达本体;

3、还包括:

4、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的侧壁,所述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与汽车保险杠的侧壁相贴合,且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汽车保险杠连接;

5、所述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为分体式结构,且下保护壳的侧壁设置有调节轮,所述上保护壳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下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卡槽对应卡合。

6、优选的,所述调节轮与所述下保护壳构成转动结构,且调节轮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等弧度的分布在所述调节轮的侧壁。

7、优选的,所述下保护壳的内部通过连接弹簧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槽对应卡合,且限位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拨杆。

8、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得拨动拨杆可以带动限位杆的移动,从而使得限位杆与限位槽的对应卡合,来对调节轮进行限位固定。

9、优选的,所述下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套杆,所述套杆与所述下保护壳轴承连接,且套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蜗轮,所述调节轮上固定连接有蜗杆,且蜗杆与下保护壳的内部轴承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对应啮合。

10、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得转动调节轮使得蜗杆转动,进一步的带动蜗轮旋转。

11、优选的,所述套杆的内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下保护壳的内壁构成上下滑动结构,且螺纹杆与套杆螺纹连接,所述上保护壳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螺纹杆与卡槽对应卡合。

12、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蜗轮转动带动套杆旋转,因螺纹杆与下保护壳的内壁构成上下滑动结构,进一步的带动螺纹杆的移动,使得螺纹杆与卡槽对应卡合。

13、优选的,所述上保护壳和所述下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下两侧均通过防护弹簧与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的内壁连接。

14、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防护板侧壁与毫米波雷达本体与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的内侧壁通过防护弹簧连接,从而能够有效的对震动进行缓冲,来降低汽车剐蹭时,毫米波雷达本体受到的损伤。

15、优选的,所述毫米波雷达本体的侧壁也通过防护弹簧与所述上保护壳和所述下保护壳的内壁连接,所述防护板的侧壁设置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部安装有转动珠,所述转动珠对应在毫米波雷达本体的四角处。

16、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四角处安装的转动珠,能够提高毫米波雷达本体与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同时提供了移动性,来降低汽车剐蹭时,毫米波雷达本体受到的损伤。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车载毫米波雷达通过上下保护壳进行防护保护着,并且上下保护壳的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汽车的保险杠连接,同时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之间通过螺纹杆和卡槽的作用进行限位卡合,减少了后续拆卸维护的繁琐性,同时连接稳定,其具体内容如下:

18、(1)该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上下保护壳的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汽车的保险杠连接,同时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之间通过调节轮的作用,可以带动套杆的旋转,进一步的带动螺纹杆的移动,从而使得螺纹杆和卡槽进行限位卡合,并且通过限位杆能够与限位槽对应卡合,从而对调节轮进行限位,使得螺纹杆稳定的与卡槽卡合,从而减少了后续拆卸维护的繁琐性,同时连接稳定性强。

19、(2)该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设置有保护壳对其内部的毫米波雷达进行防护保护,并且防护板侧壁与毫米波雷达和保护壳的内侧壁通过防护弹簧连接,使得能够有效的对震动进行缓冲,从而在汽车受到剐蹭产生震动时,能够避免雷达因为震动而产生损伤,配合其四角处安装的转动珠,提高毫米波雷达与保护壳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同时提供了移动性,来降低汽车剐蹭时,毫米波雷达受到的损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包括汽车保险杠(1)、上保护壳(2)和下保护壳(3),所述上保护壳(2)和下保护壳(3)的内部安装有毫米波雷达本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轮(11)与所述下保护壳(3)构成转动结构,且调节轮(11)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等弧度的分布在所述调节轮(11)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保护壳(3)的内部通过连接弹簧连接有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与所述限位槽(12)对应卡合,且限位杆(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拨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保护壳(3)的内部设置有套杆(15),所述套杆(15)与所述下保护壳(3)轴承连接,且套杆(1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蜗轮(16),所述调节轮(11)上固定连接有蜗杆(14),且蜗杆(14)与下保护壳(3)的内部轴承连接,所述蜗杆(14)与所述蜗轮(16)对应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15)的内部连接有螺纹杆(17),所述螺纹杆(17)与所述下保护壳(3)的内壁构成上下滑动结构,且螺纹杆(17)与套杆(15)螺纹连接,所述上保护壳(2)的内部开设有卡槽(18),所述螺纹杆(17)与卡槽(18)对应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壳(2)和所述下保护壳(3)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板(6),所述防护板(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上下两侧均通过防护弹簧(8)与上保护壳(2)和下保护壳(3)的内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雷达本体(5)的侧壁也通过防护弹簧(8)与所述上保护壳(2)和所述下保护壳(3)的内壁连接,所述防护板(6)的侧壁设置有活动槽(9),且活动槽(9)的内部安装有转动珠(10),所述转动珠(10)对应在毫米波雷达本体(5)的四角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包括汽车保险杠(1)、上保护壳(2)和下保护壳(3),所述上保护壳(2)和下保护壳(3)的内部安装有毫米波雷达本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轮(11)与所述下保护壳(3)构成转动结构,且调节轮(11)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等弧度的分布在所述调节轮(11)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保护壳(3)的内部通过连接弹簧连接有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与所述限位槽(12)对应卡合,且限位杆(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拨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保护壳(3)的内部设置有套杆(15),所述套杆(15)与所述下保护壳(3)轴承连接,且套杆(1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蜗轮(16),所述调节轮(11)上固定连接有蜗杆(14),且蜗杆(14)与下保护壳(3)的内部轴承连接,所述蜗杆(14)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林郭云昌黄小毛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汉哲森工控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