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157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1
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属于凝汽器技术领域。冷凝区域内设有的换热管组由多个换热管支撑板支撑,每个换热管组内嵌有热管棒。使得换热管支撑板也兼具冷却水蒸汽的效果,从提高了冷却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管呈现鱼骨状排布,且在换热管支撑板上加设导流加固板,使得外部气流流入内部换热区,可以实现提高局部结构强度和导流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管根据气流位置分区,设计了不同管径和疏密度分区,实现换热效率稳定的目标;本发明专利技术热管棒内设螺旋状多孔纤维,同时根据功能分区,将热管分为三个区域,具有提高热管棒顶部蒸发制冷,和底部冷却液回收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管倾斜布置,用于降低循环水泵功耗,以及降低换热管结垢堵塞问题发生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凝汽器,具体涉及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


技术介绍

1、目前凝汽器存在的问题:1、冷凝效率较低,换热管布置方式缺少导流装置,降低了中心区域的换热效果;2、传统凝气器中有大量支撑换热管的板结构,这部分结构换热未被充分利用;3、传统凝汽器抽真空区域没有加装除雾装置,使得部分液滴被抽出,提高了凝结水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提供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

2、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上方的凝汽器喉部区域及设置在壳体内部下方的冷凝区域;所述壳体在冷凝区域上设有循环水入口、循环水出口和凝结水出口,所述冷凝区域内设有的换热管组由多个换热管支撑板支撑,每个换热管组内嵌有热管棒。

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1.本专利技术中的换热管支撑板除支撑换热管之外,还有强化换热的功能,在换热管支撑板中心区域加装了热管棒,可以实现将凝结水底部冷源提升至上方,使得换热管支撑板也兼具冷却水蒸汽的效果,从提高了冷却效率。

6、2.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管呈现鱼骨状排布,且在换热管支撑板上加设导流加固板,使得外部气流流入内部换热区,可以实现提高局部结构强度和导流的作用;

7、3.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管根据气流位置分区,设计了不同管径和疏密度分区,实现换热效率稳定的目标;

8、4.本专利技术热管棒内设螺旋状多孔纤维,同时根据功能分区,将热管分为三个区域,具有提高热管棒顶部蒸发制冷,和底部冷却液回收的目的。

9、5.本专利技术在抽真空区域加装了除雾装置,降低了凝结水消耗。

10、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换热管倾斜布置方式,用于降低循环水泵功耗,以及降低换热管结垢堵塞问题发生概率。

11、7.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管,内部有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热管棒,内部有封闭的蒸发液作为冷却介质,能够实现多重冷却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设置在壳体(2)内部上方的凝汽器喉部区域(1)及设置在壳体(2)内部下方的冷凝区域(3);所述壳体(2)在冷凝区域(3)上设有循环水入口(203)、循环水出口(201)和凝结水出口(202),所述冷凝区域(3)内设有的换热管组(301)由多个换热管支撑板(303)支撑,每个换热管组(301)内嵌有热管棒(3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区域(3)包括换热管组(301)、过滤板(302)、端口封堵板(304)、多个换热管支撑板(303)及多个热管棒(305);所述过滤板(302)设置在换热管组(301)和凝结水出口(202)之间,过滤板(302)安装在壳体(2)上,多个换热管支撑板(303)安装在壳体(2)上,所述端口封堵板(304)设置在循环水出口(201)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换热管支撑板(303)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分为ABCDE五个区域,管径从小到大布置的区域依次为,A=E<C<D<B=F,密集程度顺序依次为:A=E>C=D>B=F,在换热管支撑板(303)上开设多个槽口分为引流支撑区域(3031)和不凝气体汇集区域(3032),端口封堵板(304)的管孔分布规律与换热管支撑板(303)分布规律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管支撑板(303)的引流支撑区域(3031)成仿生“鱼骨”状布置,“鱼骨”脊骨区域布置热管棒(305),“鱼头”部分布置不凝气体汇集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引流支撑区域(3031)的槽口外围均加装有导流加固板(303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支撑板(303)整体通过悬吊横梁(306)固定在壳体(2)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热管棒(305)外部采用传热系数较高的金属材料作为外壳(3051),每个热管棒(305)中心区域均设有蒸发气体回流管(3053),蒸发气体回流管(3053)和外壳(3051)之间布置多层圆形纤维棉(3052),每个热管棒(305)整体从上到下分为鳍片蒸发段(3054)、光管提升段(3055)和冷却液回收段(3056),鳍片蒸发段(3054)采用多个竖向排列的向上的凸起结构(3057),所述冷却液回收段(3056)为热管棒(305)的扩径段,作为一个冷却介质储存空间,内部有一定量的蒸发冷却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纤维棉(3052)呈螺旋布置,在光管提升段(3055)中的圆形纤维棉(3052)外侧套装有套管(3058),所述套管(3058)采用低导热的陶瓷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管支撑板(303)的不凝气体汇集区域(3032)上方加装不凝气限流板(307),并在不凝气限流板(307)内侧安装有多层s型除雾板(308),用于捕捉微型液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区域(3)内设有的换热管组(301)沿循环水入口(203)到循环水出口(201)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外循环水从循环水入口(203)进入,经过向下倾斜的换热管组(301),由循环水出口(201)流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设置在壳体(2)内部上方的凝汽器喉部区域(1)及设置在壳体(2)内部下方的冷凝区域(3);所述壳体(2)在冷凝区域(3)上设有循环水入口(203)、循环水出口(201)和凝结水出口(202),所述冷凝区域(3)内设有的换热管组(301)由多个换热管支撑板(303)支撑,每个换热管组(301)内嵌有热管棒(3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区域(3)包括换热管组(301)、过滤板(302)、端口封堵板(304)、多个换热管支撑板(303)及多个热管棒(305);所述过滤板(302)设置在换热管组(301)和凝结水出口(202)之间,过滤板(302)安装在壳体(2)上,多个换热管支撑板(303)安装在壳体(2)上,所述端口封堵板(304)设置在循环水出口(201)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换热管支撑板(303)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分为abcde五个区域,管径从小到大布置的区域依次为,a=e<c<d<b=f,密集程度顺序依次为:a=e>c=d>b=f,在换热管支撑板(303)上开设多个槽口分为引流支撑区域(3031)和不凝气体汇集区域(3032),端口封堵板(304)的管孔分布规律与换热管支撑板(303)分布规律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管支撑板(303)的引流支撑区域(3031)成仿生“鱼骨”状布置,“鱼骨”脊骨区域布置热管棒(305),“鱼头”部分布置不凝气体汇集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引流支撑区域(303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杰文李少华程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协同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