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光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131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光开关,涉及光开关技术领域,包括开关外壳,所述转动开关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一侧活动连接有接收盘,且接收盘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元组件。本技术通过开关外壳将转动盘和接收盘防护于开关外壳内部,通过转动转动开关,使转动盘一侧电元接板能够与接收盘一侧相对应,实现电性连接,转动盘与接收盘之间通过电阻件间接电性连接,转动盘一侧的电元接板与衔接槽相抵触,同时还可通过连接块依次与不同的电接块形成电性连接时,触发不同的灯光开关,当连接块与不同的电接块完全对应后触发全部灯光,满足装置对灯光的控制和全光的开关,且装置结构简单,方便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开关,具体是一种全光开关


技术介绍

1、光通信、光传感和监控网路中常要进行光路的切换,将信号传输到所需的路径上,进行光路保护或光路的监测。这种光路的切换需要用到光开关来实现。目前机械式光开关技术已比较成熟,国内已有多家厂家能生产,但单个器件仅能实现1x2光开关的功能。如要用到1x4或1x8的光开关则需要用到多个1x2的光开关进行接联。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成本,体积也大,而且接联所产生的插入损耗也大。

2、现有装置中大部分全光开关都是由一个总开关同时去控制大量灯光,对数量较多的灯光需要另外再连接一个控制开关去控制大量灯光中心部分灯光,不能由一个开关进行控制,其连接结构复杂,增加装置制造成本,鉴于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全光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光开关。

3、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光开关,包括开关外壳,所述开关外壳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前表面中心活动连接有转动开关,所述转动开关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一侧活动连接有接收盘,且接收盘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元组件,所述开关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有电阻件,且开关外壳内部中心设有限位槽所述开关外壳背面中心固定连接有连接端。

5、上述的,所述开关外壳整体为矩形,且开关外壳套接于转动盘和接收盘外围,所述连接板中心与转动开关转动连接,且转动开关一端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于开关外壳内部。

6、上述的,所述转动开关一端通过转动杆贯穿于接收盘内部中心,且转动杆一端与限位槽内部中心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槽外壁开设有凹槽,且限位槽内壁与接收盘外壁固定连接。

7、上述的,所述转动盘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元接板,且电元接板一端设有接头,所述电元接板一侧活动连接有多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端通过导电伸缩弹簧与电元接板电性连接。

8、上述的,所述电元接板一端接头通过电源线与电阻件电性连接,且接头另一端通过电源线穿过电元接板内部分别连接块进行电性连接。

9、上述的,所述接收盘一侧顶部开设有衔接槽,且衔接槽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接块,所述接收盘一侧与转动盘相抵触,且衔接槽内部与连接块相对应衔接。

10、上述的,所述电接块一端分别通过电源线与电元组件电性连接,且电元组件一端通过电源线与电阻件电性连接,所述电阻件通过电源线与连接端电性连接,且转动盘与接收盘分别通过电源线与电阻件电性连接,形成闭环式电性连接。

11、有益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全光开关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3、一、本技术通过开关外壳将转动盘和接收盘防护于开关外壳内部,转动开关一端通过转动杆与转动盘固定连接,且转动杆一端转动连接于开关外壳内部一侧中心,通过转动转动开关,由转动开关带动转动杆和转动盘,转动盘一侧沿接收盘一侧进行转动,使转动盘一侧电元接板能够与接收盘一侧相对应,实现电性连接,装置内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14、二、本技术转动盘与接收盘之间通过电阻件间接电性连接,通过转动转动开关时,转动盘一侧的电元接板与衔接槽相抵触,同时利用连接块的整体结构,连接块受导电伸缩弹力影响进行伸缩,在转动盘转动的过程中依次与对应的衔接槽相互衔接,使连接块一端与衔接槽内部电接块相抵触,形成电性连接,再由电阻件将电力输送至连接端,将连接端通过电器连接组件与灯连接,完成电路闭环,从而通过转动开关实现灯光的开关,同时还可通过连接块依次与不同的电接块形成电性连接时,触发不同的灯光开关,当连接块与不同的电接块完全对应后触发全部灯光,满足装置对灯光的控制和全光的开关,且装置结构简单,方便调节。

15、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光开关,包括开关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外壳(1)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且连接板(2)前表面中心活动连接有转动开关(3),所述转动开关(3)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且转动杆(4)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盘(5),所述转动盘(5)一侧活动连接有接收盘(6),且接收盘(6)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元组件(7),所述开关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有电阻件(8),且开关外壳(1)内部中心设有限位槽(9)所述开关外壳(1)背面中心固定连接有连接端(10),所述开关外壳(1)整体为矩形,且开关外壳(1)套接于转动盘(5)和接收盘(6)外围,所述连接板(2)中心与转动开关(3)转动连接,且转动开关(3)一端通过转动杆(4)转动连接于开关外壳(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开关(3)一端通过转动杆(4)贯穿于接收盘(6)内部中心,且转动杆(4)一端与限位槽(9)内部中心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槽(9)外壁开设有凹槽,且限位槽(9)内壁与接收盘(6)外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5)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元接板(501),且电元接板(501)一端设有接头,所述电元接板(501)一侧活动连接有多个连接块(502),所述连接块(502)一端通过导电伸缩弹簧与电元接板(501)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元接板(501)一端接头通过电源线与电阻件(8)电性连接,且接头另一端通过电源线穿过电元接板(501)内部分别连接块(502)进行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盘(6)一侧顶部开设有衔接槽(601),且衔接槽(601)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接块(602),所述接收盘(6)一侧与转动盘(5)相抵触,且衔接槽(601)内部与连接块(502)相对应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块(602)一端分别通过电源线与电元组件(7)电性连接,且电元组件(7)一端通过电源线与电阻件(8)电性连接,所述电阻件(8)通过电源线与连接端(10)电性连接,且转动盘(5)与接收盘(6)分别通过电源线与电阻件(8)电性连接,形成闭环式电性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光开关,包括开关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外壳(1)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且连接板(2)前表面中心活动连接有转动开关(3),所述转动开关(3)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且转动杆(4)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盘(5),所述转动盘(5)一侧活动连接有接收盘(6),且接收盘(6)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元组件(7),所述开关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有电阻件(8),且开关外壳(1)内部中心设有限位槽(9)所述开关外壳(1)背面中心固定连接有连接端(10),所述开关外壳(1)整体为矩形,且开关外壳(1)套接于转动盘(5)和接收盘(6)外围,所述连接板(2)中心与转动开关(3)转动连接,且转动开关(3)一端通过转动杆(4)转动连接于开关外壳(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开关(3)一端通过转动杆(4)贯穿于接收盘(6)内部中心,且转动杆(4)一端与限位槽(9)内部中心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槽(9)外壁开设有凹槽,且限位槽(9)内壁与接收盘(6)外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昕叶云洋王爱新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