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6800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通过设置第一导电件来电连接线路板,第二导电件来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由于手柄位于第一导电件远离第二导电件的一侧,且在手柄上设置有抵接部,这样在扳动手柄转至合闸位置时,通过抵接部施力使第一导电件变形以接触到第二导电件,从而使得线路板与火线连接,以为线路板供电,实现漏电检测的功能,保证断路器能够正常跳闸,而在断路器跳闸后手柄转至分闸位置时,抵接部对第一导电件分离,第一导电件就会与第二导电件分离,从而切断火线和线路板,这样即使出现接线错误,将市电火线接到第二L极接线端子上,线路板也不会有电压存在,从而可以避免线路板烧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气开关,尤其是涉及一种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


技术介绍

1、漏电断路器(residual current breaker operator,简称rcbo)是在断路器的基础上,扩展漏电功能,全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作为用户家中配电箱里的必需品,时刻保护着用户的人身安全。

2、传统漏电断路器中的线路板通过导线连接到用于供用户家电零火线连接的接线端子上进行取电,但是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错误接线的情况,例如将市电零火线接到供用户家电零火线接线的接线端子上,这种状况下,即使断路器动作跳闸,线路板上的电压依然存在,继而导致开关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板取电机构和漏电断路器,在用户出现错误接线的情况下,线路板也不会有电压存在,从而可以避免线路板烧毁。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线路板取电机构,包括:

3、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用于电连接线路板,所述第二导电件用于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

4、可转动设置的手柄,位于所述第一导电件远离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侧,所述手柄能够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手柄设置有凸起的抵接部;

5、当所述手柄转至所述合闸位置时,所述抵接部挤压所述第一导电件抵接,以使所述第一导电件发生弹性形变接触所述第二导电件;

6、当所述手柄向所述分闸位置切换时,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一导电件分离,以使所述第一导电件回弹从而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分离。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呈夹角状相连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一接触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电连接线路板,所述第一接触段朝靠近所述第二导电件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抵接部用于抵接所述第一接触段远离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侧。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相连的第二连接段和第二接触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于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触段呈朝所述第一导电件凸起的弧形,以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接触。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段包括呈夹角状连接的第一折段和第二折段,所述第一折段与所述第二接触段连接,所述第二折段用于与第二l极接线端子电连接。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接部具有夹角状相连的抵接弧面和连接面,所述抵接弧面和所述连接面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与手柄连接,所述抵接弧面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导电件。

1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

12、壳体;

13、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线路板;

14、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l极接线端子和第二n极接线端子,所述线路板与所述第二n极接线端子通过导线电连接;

15、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手柄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l极接线端子电连接。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锡焊工艺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17、和/或,

18、所述第二导电件通过锡焊工艺电连接于l极取电线,所述l极取电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二l极接线端子。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线路板和所述手柄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筋部,所述筋部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导电件穿过的穿槽。

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筋部靠近所述手柄的一面有凸起设置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朝所述第二导电件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导电件位于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侧。

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柱,所述第二导电件有部分卷在所述安装柱外。

22、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23、通过设置第一导电件来电连接线路板,第二导电件来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由于手柄位于第一导电件远离第二导电件的一侧,且在手柄上设置有抵接部,这样在扳动手柄转至合闸位置时,通过抵接部施力使第一导电件变形以接触到第二导电件,从而使得线路板与火线连接,以为线路板供电,实现漏电检测的功能,保证断路器能够正常跳闸,而在断路器跳闸后手柄转至分闸位置时,抵接部对第一导电件分离,第一导电件就会与第二导电件分离,从而切断火线和线路板,这样即使出现接线错误,将市电火线接到第二l极接线端子上,线路板也不会有电压存在,从而可以避免线路板烧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70)包括呈夹角状相连的第一连接段(172)和第一接触段(171),所述第一连接段(172)用于电连接线路板(164),所述第一接触段(171)朝靠近所述第二导电件(180)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抵接部(132)用于抵接所述第一接触段(171)远离所述第二导电件(18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件(180)包括相连的第二连接段(182)和第二接触段(181),所述第二连接段(182)用于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所述第二接触段(181)呈朝所述第一导电件(170)凸起的弧形,以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70)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182)包括呈夹角状连接的第一折段(1820)和第二折段(1821),所述第一折段(1820)与所述第二接触段(181)连接,所述第二折段(1821)用于与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电连接。

<p>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132)具有夹角状相连的抵接弧面(1320)和连接面(1321),所述抵接弧面(1320)和所述连接面(132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与手柄(130)连接,所述抵接弧面(1320)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导电件(170)。

6.一种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70)通过锡焊工艺与所述线路板(164)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上位于所述线路板(164)和所述手柄(130)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筋部(111),所述筋部(111)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导电件(170)穿过的穿槽(11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筋部(111)靠近所述手柄(130)的一面有凸起设置的固定部(1111),所述固定部(1111)朝所述第二导电件(180)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导电件(170)位于所述固定部(1111)靠近所述第二导电件(180)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设置有安装柱(112),所述第二导电件(180)有部分卷在所述安装柱(112)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70)包括呈夹角状相连的第一连接段(172)和第一接触段(171),所述第一连接段(172)用于电连接线路板(164),所述第一接触段(171)朝靠近所述第二导电件(180)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抵接部(132)用于抵接所述第一接触段(171)远离所述第二导电件(18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件(180)包括相连的第二连接段(182)和第二接触段(181),所述第二连接段(182)用于电连接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所述第二接触段(181)呈朝所述第一导电件(170)凸起的弧形,以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70)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182)包括呈夹角状连接的第一折段(1820)和第二折段(1821),所述第一折段(1820)与所述第二接触段(181)连接,所述第二折段(1821)用于与第二l极接线端子(161)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路板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江宁张慎虎陈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低压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