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悬浮隧道连接,涉及一种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1、悬浮隧道一般由悬浮在水中一定深度的用于满足交通功能要求的管状结构、防止过大位移的水上或水下定位系统、管段间接头以及和两岸相连的驳岸结构组成。管节接头是悬浮隧道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悬浮隧道结构体系的力学行为,而施工工艺又决定了管段接头往往是悬浮隧道结构体系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接头结构是悬浮隧道防水性能的薄弱处,接头防水在悬浮隧道防水体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2、悬浮隧道的管节接头形式常见的有沉管隧道、超大型海上浮式结构(vlfs)。然而,无论是沉管隧道还是vlfs,与悬浮隧道的结构形式、尺度及工作环境仍存在较大差异,其连接构件型式仅可为悬浮隧道管节接头设计提供参考,无法直接满足于悬浮隧道的功能需求。
3、现有悬浮隧道接头结构专利均以限制位移大小的刚性接头为主要设计思路,而悬浮隧道长期漂浮于长周期波浪荷载的作用环境下,若遇到极端波浪环境接头处会随管体位移而发生较大变形。现有专利的接头结构均不能满足在管节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包括同轴连接的两个管节(1),所述管节(1)间通过接头结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结构通过柔性的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管节(1);所述接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管节(1)相连接部位之间的第一止水结构(10),所述第一止水结构(10)随所述管节(1)间的变形伸长或压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节(1)相连接部位一侧的第二止水结构(2),所述第二止水结构(2)为环形止水带,其截面的两边为平展的贴合段,中间为褶皱段,两边的所述贴合段分别紧贴相邻的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包括同轴连接的两个管节(1),所述管节(1)间通过接头结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结构通过柔性的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管节(1);所述接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管节(1)相连接部位之间的第一止水结构(10),所述第一止水结构(10)随所述管节(1)间的变形伸长或压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节(1)相连接部位一侧的第二止水结构(2),所述第二止水结构(2)为环形止水带,其截面的两边为平展的贴合段,中间为褶皱段,两边的所述贴合段分别紧贴相邻的所述管节(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段上远离所述管节(1)的一侧套设有环形套箍(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箍(3)与所述第二止水结构(2)通过第一螺栓(4)固定在所述管节(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浩,周嘉玮,李科,钟丹,黄博,程亮,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