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下行床反应器的二氧化碳吸收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下行床反应器的二氧化碳吸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6523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7
一种基于下行床反应器的二氧化碳吸收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流化床二氧化碳吸收器吸收效率低、磨损严重的问题,它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送风口、碳酸钾颗粒送粉仓、尾气收集仓、碳酸氢钾颗粒收集仓和负压设备,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的上部设有碳酸钾颗粒送粉仓,尾气收集仓安装在碳酸钾颗粒送粉仓内,负压设备与尾气收集仓连接,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下部设有四个送风口,四个送风口沿圆周方向设置在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的外壁上,且每个送风口的轴线与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的外壁相切,四个送风口形成四角切圆式送风口结构,碳酸氢钾颗粒收集仓位于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能源、化工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下行床反应器的二氧化碳吸收设备,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化工。


技术介绍

1、使用碱金属碳酸盐进行二氧化碳(co2)吸收是一种常见的二氧化碳捕集和碳捕捉技术,用于减少工业排放或从燃煤电厂等高碳排放源中捕捉二氧化碳。这种技术的背后有以下技术背景和原理:碳酸盐的碱性:碱金属碳酸盐,如钠碱(na2co3)或钾碱(k2co3),具有较高的碱性,可以与二氧化碳在水蒸气的参与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碳酸氢盐。同时,生成的碳酸氢盐可以随后被进一步再生,例如通过加热来释放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富集纯化。加热后的碳酸氢盐可以再生成碱,重新投入使用,在二氧化碳捕集过程可以实现零污染排放。

2、选择碱金属碳酸盐作为二氧化碳的吸收物(如碳酸钾),发生以下化学反应:

3、k2co3+co2+h2o→2khco3

4、现有的专利技术有采用流化床的方式进行二氧化碳捕捉的,但由于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相对剧烈,床层磨损极为严重。同时当采用流化床处理二氧化碳市,高温烟气(一般温度为100-150℃)将直接与碱金属碳酸盐接触,同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很难保证床层温度,而当温度过高(100℃以上碳酸氢钾便会发生分解)会使产物碳酸氢钾发生分解;参与反应的水蒸气将与碱金属碳酸盐结合表征较大的粘性,也将导致流态恶化,最终结果将导致二氧化碳捕集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流化床二氧化碳吸收器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基于下行床反应器的二氧化碳吸收设备。

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本专利技术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送风口、碳酸钾颗粒送粉仓、尾气收集仓、碳酸氢钾颗粒收集仓和负压设备,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的上部设有碳酸钾颗粒送粉仓,尾气收集仓安装在碳酸钾颗粒送粉仓内,负压设备与尾气收集仓连接,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下部设有四个送风口,四个送风口沿圆周方向设置在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的外壁上,且每个送风口的轴线与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的外壁相切,四个送风口形成四角切圆式送风口结构,碳酸氢钾颗粒收集仓位于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的底部。

4、进一步的,尾气收集仓出气口的高度高于碳酸钾颗粒送粉仓进料口的高度。

5、进一步的,每个送风口的气流入口向上方倾斜设置,其倾斜的角度为15°。

6、进一步的,由碳酸钾颗粒送粉仓的进料口向设备内部补充碳酸钾颗粒,所述碳酸钾颗粒的粒径在2mm—10mm之间。

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8、1、本专利技术选择下行床反应器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反应的反应炉,由于其颗粒由上方加料口自上而下运动,预处理的混合气体自下而上运动,两部分相向运动的过程中,达到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在控制内部温度时只需要对进气气流进行温度调整即可;

9、2、同时在进气口的改进上,采用四角切圆的进风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反应器内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减少了气体的逸散,增大了气流对颗粒的接触面积,增强气体和固体反应,提高了吸收效率;

10、3、中间反应物可以再生,碱金属碳酸盐加热就可以再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11、4、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率、低故障的运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下行床反应器的二氧化碳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基于下行床反应器的二氧化碳吸收设备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1)、送风口(2)、碳酸钾颗粒送粉仓(3)、尾气收集仓(4)、碳酸氢钾颗粒收集仓(5)和负压设备(6),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1)的上部设有碳酸钾颗粒送粉仓(3),尾气收集仓(4)安装在碳酸钾颗粒送粉仓(3)内,负压设备(6)与尾气收集仓(4)连接,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1)下部设有四个送风口(2),四个送风口(2)沿圆周方向设置在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1)的外壁上,且每个送风口(2)的轴线与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1)的外壁相切,四个送风口(2)形成四角切圆式送风口结构,碳酸氢钾颗粒收集仓(5)位于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下行床反应器的二氧化碳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尾气收集仓(4)出气口的高度高于碳酸钾颗粒送粉仓(3)进料口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下行床反应器的二氧化碳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送风口(2)的气流入口向上方倾斜设置,其倾斜的角度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下行床反应器的二氧化碳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由碳酸钾颗粒送粉仓(3)的进料口向设备内部补充碳酸钾颗粒,所述碳酸钾颗粒的粒径在2mm—10mm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下行床反应器的二氧化碳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基于下行床反应器的二氧化碳吸收设备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1)、送风口(2)、碳酸钾颗粒送粉仓(3)、尾气收集仓(4)、碳酸氢钾颗粒收集仓(5)和负压设备(6),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1)的上部设有碳酸钾颗粒送粉仓(3),尾气收集仓(4)安装在碳酸钾颗粒送粉仓(3)内,负压设备(6)与尾气收集仓(4)连接,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1)下部设有四个送风口(2),四个送风口(2)沿圆周方向设置在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1)的外壁上,且每个送风口(2)的轴线与二氧化碳吸收反应主体床仓(1)的外壁相切,四个送风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尊阔崔续桐戴正霄任永灿苏明兴杨敏王林朱健郭优马池莹于振波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