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6175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5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二次电池,包括裸电芯本体、极耳和转接片,其中,所述裸电芯本体上设置有所述极耳;所述极耳沿所述裸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分为第一极耳组和第二极耳组,所述第一极耳组和所述第二极耳组在所述裸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部分重叠;所述转接片夹持设置在所述第一极耳组和所述第二极耳组之间。如上述结构,通过将极耳分为第一极耳组和第二极耳组,其可夹持转接片后进行连接,由于第一极耳组和第二极耳组仅有部分重合,这方便进行焊接并观测焊接效果,有利于保证焊接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1、锂电池的电芯部分,通常会采用卷芯结构或叠芯结构,主要是由极片构成,卷芯电芯是由长极片卷绕形成,而叠芯电芯则是由短极片进行堆叠形成,在电芯上具有极耳,极耳一般由极片的箔材裁切形成,或通过焊接工艺焊接到电芯上,极耳用于连接极柱、盖板等导电组件使用。

2、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393646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裸电芯的极耳连接结构和软包电池,其中,极耳组中的多个极片极耳分成多组极耳单元组;多组极耳单元组通过转接支架与连接极耳相连,转接支架包括定位部和与定位部连接的焊接部,定位部包括在裸电芯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与极耳单元组相连的多个隔板,连接极耳焊接在焊接部上。

3、如上述技术方案中,极耳组需要先与转接支架进行连接,再通过连接支架与连接极耳进行连接,该种结构会使得极耳部分结构复杂,装配流程复杂化,进而影响到电池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装配便利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二次电池,以解决现有电池中极耳部分结构复杂,装配流程复杂化,进而影响到电池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包括裸电芯本体、极耳和转接片,其中,

4、裸电芯本体上设置有极耳;

5、极耳沿裸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分为第一极耳组和第二极耳组,第一极耳组和第二极耳组在裸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部分重叠;

6、转接片夹持设置在第一极耳组和第二极耳组之间。

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极耳呈平行四边形形状,第一极耳组远离裸电芯本体的边缘,与第二极耳组远离裸电芯本体的边缘相重合。

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极耳组与第二极耳组的重叠面为等腰梯形状结构。

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极耳组靠近裸电芯本体处的边缘与第二极耳组靠近裸电芯本体的边缘的重叠长度为10~20mm。

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极耳组靠近裸电芯本体处的边缘与第二极耳组靠近裸电芯本体的边缘的重叠长度为15mm。

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限位块,限位块设置在转接片上,且限位块抵持第一极耳组或第二极耳组。

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转接片的厚度为3~8mm。

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极耳组与第二极耳组的厚度相同。

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裸电芯本体为叠芯结构或卷芯结构。

15、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上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

16、本技术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二次电池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将极耳分为第一极耳组和第二极耳组,其可夹持转接片后进行连接,由于第一极耳组和第二极耳组仅有部分重合,这方便进行焊接并观测焊接效果,且有利于保证焊接结构强度;

18、(2)第一极耳组和第二极耳组的重叠面为梯形状,如此极耳可充分夹持转接片,以保证该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其不但具有良好的汇流能力,且转接片不易变形;

19、(3)转接片上设置有限位块,其可抵持到极片组上,如此对转接片进行定位,从而提高焊接工作进行的便利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裸电芯本体(1)、极耳(2)和转接片(3),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呈平行四边形形状,所述第一极耳组(21)远离所述裸电芯本体(1)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极耳组(22)远离所述裸电芯本体(1)的边缘相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组(21)与所述第二极耳组(22)的重叠面为等腰梯形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组(21)靠近所述裸电芯本体(1)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极耳组(22)靠近所述裸电芯本体(1)的边缘的重叠长度为10~2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组(21)靠近所述裸电芯本体(1)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极耳组(22)靠近所述裸电芯本体(1)的边缘的重叠长度为15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设置在所述转接片(3)上,且所述限位块(4)抵持所述第一极耳组(21)或所述第二极耳组(2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3)的厚度为3~8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组(21)与所述第二极耳组(22)的厚度相同。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本体(1)为叠芯结构或卷芯结构。

10.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裸电芯本体(1)、极耳(2)和转接片(3),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呈平行四边形形状,所述第一极耳组(21)远离所述裸电芯本体(1)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极耳组(22)远离所述裸电芯本体(1)的边缘相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组(21)与所述第二极耳组(22)的重叠面为等腰梯形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组(21)靠近所述裸电芯本体(1)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极耳组(22)靠近所述裸电芯本体(1)的边缘的重叠长度为10~2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组(21)靠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懿孙海明陈成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