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6091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冷却装置包括控制模组、热交换器、和至少两个循环模组;各个循环模组并联设置,且各个循环模组均连通于热交换器以形成多个冷却循环回路;各个循环模组均包括驱动源、电磁阀和液冷板组件;电磁阀连接于热交换器和液冷板组件之间,且电磁阀电连接于控制模组以用于切换流经液冷板组件的液冷介质的流向;液冷板组件设置于电池单体周侧;驱动源设置于电磁阀的进液口处。各个循环模组并联设置,互为备用,互不干扰的。一个循环模组有两种流向模式,冷却装置可以有2<supgt;n</supgt;种流向模式。当流向模式越多时,本申请中控制电池单体间均温的方法就会更多,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电池单体间的均温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尤其涉及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电池热管理一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和储能行业的重大技术课题,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的重大安全事故往往与热管理息息相关,特别是电池的均温问题,最容易引起热失控,从而引起火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然而不仅仅是安全问题,电池模组不均温造成的短板效应,也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或者储能柜的蓄电量。

2、相关技术中会在电池包上设置冷却系统,然而,传统的冷却系统尽管可以通过切换液冷介质的流向以,避免电池包出现温差较大的问题,但是因为传统的冷却系统为单循环系统,在进行切换时,无法做到先停止冷却介质运输,再切换方向,因为若冷却介质停止循环后,会引起电池包的急剧升温,只能强行切换方向,短时间内,甚至瞬时转变水流方向,不可避免的带来水锤冲击,从而不可避免的会对系统中的各个器件的寿命带来影响。另外,单循环系统中,当水泵等器件出现故障时,无论是车载用的,还是储能用的,都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比如汽车在高速上行驶时,水泵突然坏了,此时系统不能提供冷却介质给电池包散热,如果继续行驶就会热失控而可能引起汽车自燃等安全事故。因此,传统的冷却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单循环系统容易造成器件损坏、以及容易有安全事故发生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的均温冷却,电池模组具有若干个电池单体,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包括控制模组、热交换器、和至少两个循环模组;各个循环模组并联设置,且各个循环模组均连通于热交换器以形成多个冷却循环回路;各个循环模组均包括驱动源、电磁阀和液冷板组件;电磁阀连接于热交换器和液冷板组件之间,且电磁阀电连接于控制模组以用于切换流经液冷板组件的液冷介质的流向;液冷板组件设置于电池单体周侧;驱动源设置于电磁阀的进液口处。

3、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装置包括第一循环模组和第二循环模组,方法包括:

4、控制模组控制装置处于第一种流向模式或第四种流向模式;

5、控制模组实时获取各个电池单体间的温度差值;

6、控制模组根据温度差值控制驱动源动作以改变流经液冷板组件的液冷介质的流量大小;

7、和/或,

8、控制模组根据温度差值控制电磁阀动作,以将第一种流向模式切换为第二种流向模式或第三种流向模式;或,以将第四种流向模式切换为第二种流向模式或第三种流向模式;

9、其中,第一种流向模式为冷却介质在第一循环模组为第一流向且冷却介质在第二循环模组为第二流向;第二种流向模式为冷却介质在第一循环模组和第二循环模组均为第一流向;第三种流向模式为冷却介质在第一循环模组和第二循环模组均为第二流向;第四种流向模式为冷却介质在第一循环模组为第二流向且冷却介质在第二循环模组为第一流向。

10、本专利技术的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相关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1、本申请设置有至少两个循环模组,各个循环模组并联设置,且各个循环模组均连通热交换器形成冷却循环回路,因此,在为电池模组进行降温冷却的过程中,各个循环模组可以互为备用,各个冷却循环回路是互不干扰的,可以相互独立运行的。其中,循环模组包括驱动源、电磁阀和液冷板组件,当其中一个循环模组的驱动源或者电磁阀等出现故障时,其他循环模组仍然可以维持装置的正常运转,从而可以提高整个冷却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由于一个循环模组的电磁阀可以用于切换流经液冷板组件的液冷介质的流向,即一个循环模组可以有两种液冷介质的流向模式,而当循环模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则整个冷却装置的液冷介质的流动模式则可以为2n种流向模式,比如有两个循环模组时,则整个冷却装置的液冷介质的流动模式可以有四种,当流向模式越多时,本申请中控制电池单体间均温的方法就会更多,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电池单体间的均温过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应用于电池包的均温冷却,所述电池包具有若干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具有若干个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3.一种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循环模组和第二循环模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电池包的若干个第一温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模组的驱动源为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循环模组的驱动源为第二水泵;所述电池模组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流向进液口处的第一电池模组和位于第一流向出液口处的第二电池模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模组的驱动源为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循环模组的驱动源为第二水泵;所述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循环模组处的第三电池模组和位于第二循环模组处的第三电池模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模组的电磁阀为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循环模组的电磁阀为第二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驱动源的工作状态,控制调节所述驱动源的工作状态之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循环模组进液口处和出液口处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应用于电池包的均温冷却,所述电池包具有若干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具有若干个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3.一种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循环均温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循环模组和第二循环模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电池包的若干个第一温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模组的驱动源为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循环模组的驱动源为第二水泵;所述电池模组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流向进液口处的第一电池模组和位于第一流向出液口处的第二电池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蔡彪尤志毅岳兴王渭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英飞源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