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支原体培养检测,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支原体培养加样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为0.1~0.3微米。由于能形成丝状与分枝形状,故称为支原体。支原体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大多不致病,对人致病的支原体主要有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等。
2、现有技术中,支原体的检测方法中最准确的为培养检测法,即将取得的样品投放至培养基中,并在适宜环境中培养一定周期,最后根据观察得出样品中是否存在支原体。
3、但是,由于支原体需要在培养皿中培养的时间较长、培养环境固定,且其往往在医院进行,随着医护人员的在进行培养皿的取放过程中,容易导致消毒物质进入至支原体培养环境中,抑制支原体的培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支原体培养加样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支原体培养加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支原体培养加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前侧转动连接有所述开关门(2),所述开关门(2)的后表面外沿设置有密封条(21),所述开关门(2)在与所述培养箱(1)关闭后,通过所述密封条(21)密封连接,所述开关门(2)的中部设置为观测玻璃(22),所述开关门(2)的前侧右边中部上固定连接有把手(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支原体培养加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后侧内壁设置有活动槽(11),所述活动槽(11)设置为多边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支原体培养加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支原体培养加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前侧转动连接有所述开关门(2),所述开关门(2)的后表面外沿设置有密封条(21),所述开关门(2)在与所述培养箱(1)关闭后,通过所述密封条(21)密封连接,所述开关门(2)的中部设置为观测玻璃(22),所述开关门(2)的前侧右边中部上固定连接有把手(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支原体培养加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后侧内壁设置有活动槽(11),所述活动槽(11)设置为多边形,所述活动槽(11)前滑动连接有所述装载组件(3),所述装载组件(3)包括活动块(33),所述活动块(33)设置在所述活动槽(11)内,并与所述活动槽(11)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33)的前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的前侧端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支原体培养加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31)的上方中部设置有放置槽(34),所述放置槽(34)内放置有培养皿,所述放置槽(3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5),所述固定架(35)设置为半圆形,所述固定架(35)的上方外侧设置有活动架(36),所述活动架(36)设置为半圆形,所述活动架(36)的设置开口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垫(37),所述活动架(36)的下方转动安装在所述活动板(31)上,所述活动架(36)的下方外壁设置有齿环(38),所述活动架(36)的中部上方设置有加样管(39),所述加样管(39)的下方与所述活动架(36)的下方联通,所述加样管(39)的上方设置有密封块(3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支原体培养加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包括第一皮带(44),所述第一皮带(44)设置为与所述活动槽(11)相同的多边形,所述第一皮带(44)的下方拐点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轮(41),所述第一皮带(44)的其他拐点内设置有扩展轮(43),所述第一传动轮(41)和所述扩展轮(43)与所述第一皮带(44)啮合传动,所述第一皮带(44)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块(45),所述连接块(45)的前侧延伸出所述第一皮带(44)的范围,所述连接块(45)的前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筒(46),所述套筒(46)为内侧设置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套筒(46)的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滑杆(47),所述滑杆(47)的内侧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48),所述固定环(48)套设在所述连接杆(32)上,并与所述连接杆(32)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支原体培养加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41)的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小椿,王昊,张旭东,张志敏,杨舒淇,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