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输电导线全向抑振自供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531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20
一种高压输电导线全向抑振自供能装置,属于抑振和能量回收技术领域,本申请为了解决现有防振锤无法根据特定的架空输电线路的需求进行频率调整,无法满足架空输电线路个性化防护要求的问题,本申请包括上固定盘、内风勺、束磁环、抑振磁铁、抑振器、内抑振框、外抑振框、抑振线圈、回转磁体、压电单元、下固定盘、外风勺等部件。本申请通过内外风勺的相对转动产生离心力抵消低频振动传输,通过抑振器产生自供能高频激振抑制导线传递高频振动到线塔,这两种手段实现了大带宽下对输电导线的全向抑振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输电导线的抑振效果,还可以将输电线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储存,用以实现自供能抑振和监测线路振动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抑振和能量回收,具体涉及一种高压输电导线全向抑振自供能装置


技术介绍

1、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远距离输送电能。然而,由于其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例如雷击、风振和气体腐蚀,导致输电线路经常出现损毁问题。因此,风振问题对架空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构成了挑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2、在风振方面,架空输电线路的振动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根据振动频率和振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三种类型包括高频微小振动、中频中等振动以及低频大幅振动。这些振动都会对输电线路造成损害,其中高频微小振动最常见且频繁发生。微振动可能在初期并不明显,导致局部磨损或断股问题不容易被察觉,难以通过常规巡检方法及时发现。如果我们不能迅速而准确地监测和辨识架空输电导线的运行状态,并及时解决异常情况,这将会导致架空输电线路的故障,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目前,为了抑制微风振动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影响,广泛使用防振锤。然而,现有的防振锤通常具有固定的谐振频率,无法根据特定的架空输电线路的需求进行频率调整。因此,它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输电导线全向抑振自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输电导线全向抑振自供能装置包括一号固定盘(2)、第一内风勺轴承(3)、第一外风勺轴承(4)、内风勺(5)、束磁环(6)、第二外风勺轴承(11)、第二内风勺轴承(12)、二号固定盘(13)、四个抑振器(9)、四个外风勺扇片(14)和八个回转磁体(7),所述一号固定盘(2)和二号固定盘(13)平行相对设置,一号固定盘(2)的端面中心处加工有一号通过孔,二号固定盘(13)的端面中心处上加工有二号通过孔,内风勺(5)的进线端设置在一号通过孔中,且内风勺(5)与一号通过孔的孔壁之间设有第一外风勺轴承(4),第一外风勺轴承(4)的轴承外圈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输电导线全向抑振自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输电导线全向抑振自供能装置包括一号固定盘(2)、第一内风勺轴承(3)、第一外风勺轴承(4)、内风勺(5)、束磁环(6)、第二外风勺轴承(11)、第二内风勺轴承(12)、二号固定盘(13)、四个抑振器(9)、四个外风勺扇片(14)和八个回转磁体(7),所述一号固定盘(2)和二号固定盘(13)平行相对设置,一号固定盘(2)的端面中心处加工有一号通过孔,二号固定盘(13)的端面中心处上加工有二号通过孔,内风勺(5)的进线端设置在一号通过孔中,且内风勺(5)与一号通过孔的孔壁之间设有第一外风勺轴承(4),第一外风勺轴承(4)的轴承外圈与一号通过孔的孔壁固定连接,第一外风勺轴承(4)的轴承内圈与内风勺(5)进线端的外环壁固定连接,内风勺(5)进线端中嵌入有第一内风勺轴承(3),第一内风勺轴承(3)的轴承外圈与内风勺(5)进线端的内环壁固定连接,第一内风勺轴承(3)的轴承内圈与穿过内风勺(5)的高压输电导线(16)固定连接,内风勺(5)的出线端设置在二号通过孔中,且内风勺(5)与二号通过孔的孔壁之间设有第二外风勺轴承(11),第二外风勺轴承(11)的轴承外圈与二号通过孔的孔壁固定连接,第二外风勺轴承(11)的轴承内圈与内风勺(5)出线端的外环壁固定连接,内风勺(5)出线端中嵌入有第二内风勺轴承(12),第二内风勺轴承(12)的轴承外圈与内风勺(5)出线端的内环壁固定连接,第二内风勺轴承(12)的轴承内圈与穿过内风勺(5)的高压输电导线(16)固定连接,束磁环(6)套设在内风勺(5)的外圈上,且束磁环(6)与内风勺(5)固定连接,八个回转磁体(7)沿周向等距设置在束磁环(6)的外圈上,且每个回转磁体(7)与束磁环(6)固定连接,四个抑振器(9)均设置在一号固定盘(2)和二号固定盘(13)之间,且四个抑振器(9)沿周向等距布置在束磁环(6)的外侧,每个抑振器(9)的一端通过两组一号固定螺母(1)和一号固定螺栓(8)与一号固定盘(2)固定连接,每个抑振器(9)的另一端通过两组二号固定螺母(15)和二号固定螺栓(10)与二号固定盘(13)固定连接,每个外风勺扇片(14)对应粘接在一个抑振器(9)上,且四个外风勺扇片(14)组成的外风勺与内风勺(5)形成反向转动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输电导线全向抑振自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风勺(5)包括一个空心筒和四个内风勺扇片,四个内风勺扇片沿周向粘接在空心筒的外环壁上,且每个内风勺扇片与一个外风勺扇片(14)呈反向转动趋势布置,第一外风勺轴承(4)套装在空心筒的进线端上,第一内风勺轴承(3)嵌入在空心筒的进线端内,第二外风勺轴承(11)套装在空心筒的出线端上,第二内风勺轴承(12)嵌入在空心筒的出线端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输电导线全向抑振自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磁环(6)为导磁材料,束磁环(6)套设在内风勺(5)中的四个内风勺扇片上,且束磁环(6)与每个内风勺扇片粘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压输电导线全向抑振自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磁体(7)为圆片状铷磁铁,回转磁体(7)粘接在束磁环(6)的外圈上,且回转磁体(7)的轴线与束磁环(6)的轴线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输电导线全向抑振自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抑振器(9)包括上部铜片组(17-1)、下部铜片组(17-2)、外抑振框(19)、外线圈(21-1)、内线圈(21-2)、抑振梁(24)、内抑振框(25)、两个压电片组(18)、两个密封盖(20)、两个抑振磁铁(22)和两个侧密封盖(23);所述外抑振框(19)和内抑振框(25)相对设置,抑振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为丛沫岳高永卓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