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523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14
本技术属于供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供热系统,该供热系统包括双源热泵供热装置和锅炉供热装置,非采暖季时,双源热泵独立运行单独供热,采暖季时,双源热泵与锅炉串联运行联合供热,既满足了节能降耗的要求,又能保持供热系统供热的稳定性,同时还实现了最佳的投资回报比,对于既有项目的节能改造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热,尤其涉及一种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自然能源系统的利用越来越多,技术也经过了不断的发展进步,热泵技术的发展让自然能源发展越来越成熟。热泵是将低温热源中的热量通过电能驱动释放到高温热水中的设备,根据低温热源的来源,热泵分为水源热泵、空气热泵和双源热泵,其中双源热泵能够将单一的水源热泵和空气热泵的优点完美结合,既拥有水源热泵能源利用率高,又拥有空气热泵适用范围广的双重优点。

2、与锅炉(电、燃料)供热装置相比,双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能量。因此在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在对供热系统进行改造时通常直接利用双源热泵代替供热系统中的锅炉供热装置。然而,双源热泵要想为用户提供充足的热量,需要以采暖季高峰(冬季)热负荷需求对双源热泵选型,选型机组容量会较大且投资较高,而且室外气象温度偏低的特性还会影响双源热泵独立运行供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现有的锅炉供热装置改进的供热系统,能够在保证供热稳定的同时节能减排,改造成本低。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供热系统,包括锅炉供热装置和双源热泵供热装置,所述锅炉供热装置包括锅炉、锅炉出水管和锅炉回水管,所述锅炉通过所述锅炉出水管接驳供热支管,所述供热支管与用户端连接,为所述用户端供热,所述锅炉出水管与所述供热支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锅炉通过所述锅炉回水管接驳回水支管,所述回水支管与所述用户端连接,接收所述用户端的回水,所述锅炉回水管与所述回水支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4、双源热泵供热装置,所述双源热泵供热装置包括双源热泵、供热侧出水管和供热侧回水管,所述供热侧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双源热泵供热侧的出水口连接,所述供热侧出水管的第二端接驳锅炉回水管与供热支管;所述供热侧回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双源热泵供热侧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供热侧回水管的第二端连接回水支管。

5、作为优选,还包括空调制冷装置,所述空调制冷装置包括空调以及与所述空调的冷水回水口连接的冷水回水干管,所述双源热泵供热装置还包括供冷侧出水管和供冷侧回水管,所述供冷侧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双源热泵热源侧的出水口连接,所述供冷侧出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冷水回水干管连接;所述供冷侧回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双源热泵热源侧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供冷侧回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冷水回水干管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供冷侧回水管上设置有供冷循环泵。

7、作为优选,所述供热侧回水管上设置有供热循环泵。

8、作为优选,所述供热侧出水管与所述供热支管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供热侧出水管与所述锅炉回水管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阀门为蝶阀,所述第四阀门为闸阀。

10、作为优选,所述供热支管包括向所述用户端提供使用水的第一支管和向所述用户端提供采暖水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供热侧出水管之间。

11、作为优选,所述供热侧回水管与所述回水支管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为蝶阀。

12、作为优选,所述回水支管包括回收所述用户端使用水的第三支管和回收所述用户端采暖水的第四支管,所述第五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支管与所述供热侧回水管之间。

13、作为优选,所述锅炉供热装置还包括集水器和分水器,所述分水器设置于所述锅炉出水管与所述供热支管之间,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分水器的出口,所述集水器设置于所述锅炉回水管与所述回水支管之间,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集水器的进口。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供热系统在原有的锅炉供热装置上接驳双源热泵,双源热泵能够配合原有的锅炉供热装置使用,在采暖季使用双源热泵与锅炉串联运行联合供热模式,在非采暖季使用双源热泵独立运行模式,在充分利用双源热泵的高效制热优势以节能减排的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原有的锅炉供热装置在采暖季对供热水补充加热,保证供热的稳定性,而且由于锅炉供热装置的存在,在对双源热能选型时可以参考非采暖季的容量,降低了改造的投资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制冷装置,所述空调制冷装置包括空调以及与所述空调的冷水回水口连接的冷水回水干管(7),所述双源热泵供热装置还包括供冷侧出水管(8)和供冷侧回水管(9),所述供冷侧出水管(8)的第一端与所述双源热泵(1)热源侧的出水口连接,所述供冷侧出水管(8)的第二端与所述冷水回水干管(7)连接;所述供冷侧回水管(9)的第一端与所述双源热泵(1)热源侧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供冷侧回水管(9)的第二端与所述冷水回水干管(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侧回水管(9)上设置有供冷循环泵(16)。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侧回水管(3)上设置有供热循环泵(15)。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侧出水管(2)与所述供热支管(18)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10),所述供热侧出水管(2)与所述锅炉回水管(6)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门(10)为蝶阀,所述第四阀门(12)为闸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支管(18)包括向所述用户端提供使用水的第一支管和向所述用户端提供采暖水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三阀门(1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供热侧出水管(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侧回水管(3)与所述回水支管(19)之间设置有第五阀门(11),所述第五阀门(11)为蝶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支管(19)包括回收所述用户端使用水的第三支管和回收所述用户端采暖水的第四支管,所述第五阀门(11)设置于所述第三支管与所述供热侧回水管(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供热装置还包括集水器(13)和分水器(14),所述分水器(14)设置于所述锅炉出水管(5)与所述供热支管(18)之间,所述第一阀门(20)设置于所述分水器(14)的出口,所述集水器(13)设置于所述锅炉回水管(6)与所述回水支管(19)之间,所述第二阀门(21)设置于所述集水器(13)的进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制冷装置,所述空调制冷装置包括空调以及与所述空调的冷水回水口连接的冷水回水干管(7),所述双源热泵供热装置还包括供冷侧出水管(8)和供冷侧回水管(9),所述供冷侧出水管(8)的第一端与所述双源热泵(1)热源侧的出水口连接,所述供冷侧出水管(8)的第二端与所述冷水回水干管(7)连接;所述供冷侧回水管(9)的第一端与所述双源热泵(1)热源侧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供冷侧回水管(9)的第二端与所述冷水回水干管(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侧回水管(9)上设置有供冷循环泵(16)。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侧回水管(3)上设置有供热循环泵(15)。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侧出水管(2)与所述供热支管(18)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10),所述供热侧出水管(2)与所述锅炉回水管(6)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天宇王伊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