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装置及真空断路器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装置及真空断路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521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带有灭弧或防弧装置的高压或大电流开关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装置及真空断路器。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真空灭弧室仅有一端能够运动,需要组合支架同时连接所有的真空灭弧室的动端,导致真空断路器的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灭弧室,包括壳体、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静触头沿静触头和动触头的连线方向可活动地装配在壳体上,静触头远离动触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另外一个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直接或间接传动连接的连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含上述真空灭弧室的真空灭弧室装置和真空断路器。通过设置两个活动触头,能够使一个真空灭弧室带动另一个真空灭弧室合闸或分闸,从而省去组合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带有灭弧或防弧装置的高压或大电流开关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装置及真空断路器


技术介绍

1、真空断路器中不需要充sf6气体就能够达到良好的绝缘效果,因此,将其作为开断单元并配合环保气体作为外绝缘是现阶段在高压开关领域实现绿色、环保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真空介质固有的“绝缘饱和”效应,增大动、静触头间的开距对提升真空断路器的绝缘性能的作用随着开距的逐渐增大而逐渐减弱,进而限制了真空灭弧室及真空断路器向更高电压等级发展。

2、授权公告号为cn 214542008 u,授权公告日为2021.10.29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断口真空断路器极柱,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绝缘拉杆以及以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外壳内的第一真空灭弧室、第一软连接、第二真空灭弧室和第二软连接,第一真空灭弧室的静触头连接上导电端(即静端出线结构),第一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与第二真空灭弧室的静触头通过第一软连接相串联,第二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与第二软连接相串联,第二软连接与下导电端(即动端出线结构)相串联,第一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与第二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通过组合支架固定连接,绝缘拉杆能够同时带动第一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和第二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运动以实现第一真空灭弧室和第二真空灭弧室的状态相同。其中,外壳包括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将灭弧室包围以形成灭弧室壳体(即灭弧室套管)。

3、但是上述双断口真空断路器极柱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真空灭弧室仅有一端能够运动,所以组合支架必须同时连接所有的真空灭弧室的动端,从而导致需要预留出组合支架运动的空间,导致外壳的体积较大,进一步导致真空断路器的体积较大,不利于充气柜的体积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装置及真空断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真空灭弧室仅有一端能够运动,所以组合支架必须同时连接所有的真空灭弧室的动端,从而导致需要预留出组合支架运动的空间,导致外壳的体积较大,进一步导致真空断路器的体积较大,不利于充气柜的体积小型化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真空灭弧室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真空灭弧室,包括壳体、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静触头沿静触头和动触头的连线方向可活动地装配在壳体上,静触头远离动触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另外一个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直接或间接传动连接的连接结构。

4、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为改进性专利技术创造。通过将真空灭弧室的两个触头均设置为可活动的触头,在将本实施例中的真空灭弧室转用到
技术介绍
中并替换
技术介绍
中的第二真空灭弧室后,将第一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和第二真空灭弧室的静触头固定电连接(可连接结构与连接杆焊接或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杆和双头螺杆螺接等方式传动连接)后,绝缘拉杆就能够同时带动第一真空灭弧室和第二真空灭弧室进行合闸和分闸,从而省去了组合支架,不需要在外壳内预留出组合支架运动的空间,进而能够缩小真空断路器的体积,有利于充气柜的体积小型化。

5、更进一步地,所述静触头伸出壳体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壳体止挡配合以限制静触头朝向动触头运动的极限位置的挡板。

6、有益效果为:通过挡板能够限制动触头运动的极限位置,防止静触头全部进入壳体内导致真空灭弧室的密封性变差。

7、更进一步地,所述静触头上靠近动触头的一端与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分隔真空灭弧室内部与外界气体的波纹管。

8、有益效果为:通过波纹管能够保证在静触头活动时真空灭弧室的气密性满足要求。

9、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为设置在静触头端面上的用于连接螺柱的螺纹孔。

10、有益效果为:将连接结构设置为螺纹孔,能够便于将静触头与另一个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传动连接,且螺纹连接能够防止静触头与另一个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发生沿静触头和动触头连线方向的不必要的滑动。

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真空灭弧室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12、一种真空灭弧室装置,包括灭弧室套管、静端盖板和依次设置在灭弧室套管中并串联在一起的至少两个真空灭弧室,除最靠近静端盖板的真空灭弧室以外的真空灭弧室均为传动灭弧室,传动灭弧室包括壳体、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静触头沿静触头和动触头的连线方向可活动地装配在壳体上,静触头远离动触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另外一个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直接或间接传动连接的连接结构,任意一个传动灭弧室的静触头均通过连接结构与相邻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传动连接。

13、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为改进性专利技术创造。通过将真空灭弧室的两个触头均设置为可活动的触头,在将本实施例中的真空灭弧室转用到
技术介绍
中并替换
技术介绍
中的第二真空灭弧室后,将第一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和第二真空灭弧室的静触头固定电连接(可连接结构与连接杆焊接或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杆和双头螺杆螺接等方式传动连接)后,绝缘拉杆就能够同时带动第一真空灭弧室和第二真空灭弧室进行合闸和分闸,从而省去了组合支架,不需要在外壳内预留出组合支架运动的空间,进而能够缩小真空断路器的体积,有利于充气柜的体积小型化。

14、更进一步地,所述静触头伸出壳体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壳体止挡配合以限制静触头朝向动触头运动的极限位置的挡板。

15、有益效果为:通过挡板能够限制动触头运动的极限位置,防止静触头全部进入壳体内导致真空灭弧室的密封性变差。

16、更进一步地,所述静触头上靠近动触头的一端与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分隔真空灭弧室内部与外界气体的波纹管。

17、有益效果为:通过波纹管能够保证在静触头活动时真空灭弧室的气密性满足要求。

18、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为设置在静触头端面上的用于连接螺柱的螺纹孔。

19、有益效果为:将连接结构设置为螺纹孔,能够便于将静触头与另一个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传动连接,且螺纹连接能够防止静触头与另一个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发生沿静触头和动触头连线方向的不必要的滑动。

20、更进一步地,传动连接的一组动触头和静触头中的至少一个与相应的真空灭弧室的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在真空灭弧室合闸时受力变形,以在真空灭弧室分闸时为动触头提供分闸动力。

21、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弹性件,能够在真空灭弧室分闸时为动触头提供分闸动力,从而使真空灭弧室装置能够卧式布置,或者将操动机构置于真空灭弧室装置上方。

22、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套装在动触头和静触头的至少一个上,且动触头和/或静触头作为弹性件的导向结构。

23、有益效果为:使动触头和/或静触头作为弹性件的导向结构,不用另设导向结构,结构简单。

24、更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压缩弹性件,压缩弹性件设置在动触头与该动触头所在的真空灭弧室的壳体之间以在真空灭弧室分闸时直接为动触头提供分闸动力;或者,弹性件为压缩弹性件,压缩弹性件设置在静触头与同组动触头所在的真空灭弧室的壳体之间以在真空灭弧室分闸时为静触头提供动力,从而间接为同组动触头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灭弧室,包括壳体、静触头和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沿静触头和动触头的连线方向可活动地装配在壳体上,静触头远离动触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另外一个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直接或间接传动连接的连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伸出壳体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壳体止挡配合以限制静触头朝向动触头运动的极限位置的挡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上靠近动触头的一端与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分隔真空灭弧室内部与外界气体的波纹管。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设置在静触头端面上的用于连接螺柱的螺纹孔。

5.一种真空灭弧室装置,包括灭弧室套管、静端盖板和依次设置在灭弧室套管中并串联在一起的至少两个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除最靠近静端盖板的真空灭弧室以外的真空灭弧室均为传动灭弧室,传动灭弧室为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真空灭弧室,任意一个传动灭弧室的静触头均通过连接结构与相邻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传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灭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连接的一组动触头和静触头中的至少一个与相应的真空灭弧室的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在真空灭弧室合闸时受力变形,以在真空灭弧室分闸时为动触头提供分闸动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灭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套装在动触头和静触头的至少一个上,且动触头和/或静触头作为弹性件的导向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真空灭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件为压缩弹性件,压缩弹性件设置在动触头与该动触头所在的真空灭弧室的壳体之间以在真空灭弧室分闸时直接为动触头提供分闸动力;或者,弹性件为压缩弹性件,压缩弹性件设置在静触头与同组动触头所在的真空灭弧室的壳体之间以在真空灭弧室分闸时为静触头提供动力,从而间接为同组动触头提供分闸动力;或者,弹性件为拉伸弹性件,拉伸弹性件连接在静触头与该静触头所在的真空灭弧室的壳体之间以在真空灭弧室分闸时为静触头提供动力,从而间接为同组动触头提供分闸动力;又或者,弹性件为拉伸弹性件,拉伸弹性件连接在动触头与同组静触头所在的真空灭弧室的壳体之间以在真空灭弧室分闸时直接为动触头提供分闸动力。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灭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真空灭弧室装置立式布置,且最下端的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上设有用于与绝缘拉杆连接的连接部,传动连接的一组动触头和静触头中的至少一个上连接有与上方真空灭弧室壳体连接的缓冲拉伸弹性件,或者,传动连接的一组动触头和静触头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与下方真空灭弧室壳体连接的缓冲压缩弹性件,所述缓冲拉伸弹性件或缓冲压缩弹性件的弹性力竖直向上以平衡同组静触头和动触头的重力,且所述缓冲拉伸弹性件或缓冲压缩弹性件的弹性力始终不大于同组静触头和动触头的重力。

10.一种真空断路器,包括真空灭弧室装置和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灭弧室装置为权利要求5-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真空灭弧室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灭弧室,包括壳体、静触头和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沿静触头和动触头的连线方向可活动地装配在壳体上,静触头远离动触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另外一个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直接或间接传动连接的连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伸出壳体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壳体止挡配合以限制静触头朝向动触头运动的极限位置的挡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上靠近动触头的一端与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分隔真空灭弧室内部与外界气体的波纹管。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设置在静触头端面上的用于连接螺柱的螺纹孔。

5.一种真空灭弧室装置,包括灭弧室套管、静端盖板和依次设置在灭弧室套管中并串联在一起的至少两个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除最靠近静端盖板的真空灭弧室以外的真空灭弧室均为传动灭弧室,传动灭弧室为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真空灭弧室,任意一个传动灭弧室的静触头均通过连接结构与相邻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传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灭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连接的一组动触头和静触头中的至少一个与相应的真空灭弧室的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在真空灭弧室合闸时受力变形,以在真空灭弧室分闸时为动触头提供分闸动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灭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套装在动触头和静触头的至少一个上,且动触头和/或静触头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建英赵晓民李永林马朝阳毕迎华张友鹏李旭旭刘庆孙广雷刘文魁庞素敏关昕张航李潇李一林杨帆胡锦汐林鑫谭传亮高芳范美琪李志和王浩源刘心雨
申请(专利权)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