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仿古编织鳞光聚氨酯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仿古编织鳞光聚氨酯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4921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仿古编织鳞光聚氨酯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基布层和逐层打印在基布层上的3D打印结构层,3D打印结构层的表面经改性PU树脂处理后形成编织纹理层,编织纹理层的表面经水性光亮剂硅油处理后叠加有水性鳞光层,按质量份,所述3D打印结构层的打印材料包括60‑62份水性聚氨酯树脂、34‑36份低模量超柔软湿法树脂、18‑20份钛酸正丁脂、18‑20环氧树脂,13‑15份牛骨粉、10‑12份由蓖麻油与山苍子油混合而成的混合液、4‑6份水性色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真皮感强、弹性佳、外观美、收缩性能好的特点,其制备方法简化了生产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合成革制造,具体涉及一种仿古编织鳞光聚氨酯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本专利技术名称中的“仿古”意在强调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制备的聚氨酯合成革具有返璞归真的特点,亦即在手感上与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真皮近似。本专利技术名称中的“编织”,是指经过表面处理后,在聚氨酯合成革的表面形成编织纹理层。本专利技术名称中的“鳞光”,是指经过表面处理后,在聚氨酯合成革的表面形成水性鳞光层(水性鳞光层叠加在编织纹理层之上)。

2、在启动本专利技术的研发工作之前,申请人曾研发出一种编织鳞光聚氨酯合成革,该合成革采用3d打印技术与表面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制备,其主要的生产设备为cn115305728 a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聚氨酯合成革自动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由前到后交替排列的第一涂胶机、第一3d打印机,第二涂胶机、第二3d打印机,第三涂胶机、第三3d打印机,以及位于第三3d打印机之后的辊压机;从最前端第一涂胶机到最末端的辊压机8,相邻的各装置(涂胶机、3d打印机、辊压机)之间通过传送带7连接;还包括与各涂胶机、3d打印机以及辊压机和传送带的控制部件通信连接的工控机。此外,该生产线在每一台3d打印机的打印喷头旁边均安装有摄像仪和led紫外线灯。该合成革的主要生产步骤如下:

3、步骤一,按质量份,将60-62份水性聚氨酯树脂、34-36份低模量超柔软湿法树脂、13-15份钛酸正丁脂,13-1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13-15份硅化镁粉末、6-8份水性丙烯酸树脂、6-8份蓖麻油、4-6份水性色浆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抽真空60min消泡,控制粘度在650-700cps/25℃范围内,制得3d打印材料,将所述3d打印材料分别存储在第一3d打印机,第二3d打印机、第三3d打印机的料盒中。

4、步骤二,将基布层输送到最前端的第一涂胶机上,由第一涂胶机在基布层的表面涂胶;在该步骤中,基布层优选以剑麻纤维捻成的线作经线,以竹纤维捻成的线作纬线的混纺织物。

5、步骤三,由第一3d打印机将其料盒中存放的3d打印材料按设定的程序逐层打印在基布层上;同时开启led紫外线灯对已打印的3d打印材料同步进行光固化处理,开启自动摄像仪,获取3d打印图像,并将3d打印图像传送至工控机。另外,在该步骤以及后续的打印步骤中,每台3d打印机的分层打印厚度(单次打印的厚度)为0.08mm-0.1mm,至于由各分层叠加而成的膜层厚度,则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设定。

6、步骤四,由后续的第二涂胶机、第二3d打印机、第三涂胶机、第三打印机重复上述涂胶与3d打印的过程,并由led紫外线灯对已打印的3d打印材料同步进行光固化处理,与此同时,由自动摄像仪获取并向工控机传送打印图像,直至位于最后的第三3d打印机将3d打印材料按设定的程序逐层打印完成。

7、步骤五,用辊压机对打印完成的聚氨酯合成革进行辊压(胶水的固化有一个过程,并非led紫外线灯对已打印的聚氨酯材料同步进行了光固化处理,就实现了胶水的彻底固化——彻底固化意味着进行挤压没有意义,实际上仍有一部分胶水是没有完全固化的,因此,用辊压机对打印完成的聚氨酯合成革进行辊压,其作用是确保膜层之间的结构强度)。

8、步骤六,以高固轮为工具,以改性pu树脂为处理剂,对步骤五所形成的聚氨酯合成革的进行表面处理,从而在聚氨酯合成革的表面形成编织纹理层,所述改性pu树脂添加有3-5%的色粉(具体颜色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其粘度为750-800cps/25℃。

9、步骤七,以网目轮为工具,以水性光亮剂硅油为处理剂,对步骤五所形成的编织纹理层进行表面处理,从而在编织纹理层上叠加水性鳞光层。

10、总的说来,该合成革弹性佳、外观美、收缩性能好,特别是其生产过程成功地应用了3d打印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解决了传统的干法或/和湿法工艺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然而,根据用户的反映,该合成革也存在一些技术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第一,缺乏真皮感。

12、第二,由于打印材料层与基布层之间,以及不同的打印材料层之间,分别设置有胶水层(其作用是提高逐层打印后形成的合成革的结构强度),且胶水层的弹性相对较差,该合成革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硬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编织鳞光聚氨酯合成革)所存在的缺乏真皮感,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硬感的技术缺陷。该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2、一种仿古编织鳞光聚氨酯合成革,包括基布层和逐层打印在基布层上的3d打印结构层,3d打印结构层的表面经改性pu树脂处理后形成编织纹理层,编织纹理层的表面经水性光亮剂硅油处理后叠加有水性鳞光层,按质量份,所述3d打印结构层的打印材料包括60-62份水性聚氨酯树脂、34-36份低模量超柔软湿法树脂、18-20份钛酸正丁脂,18-20环氧树脂,13-15份牛骨粉、10-12份由蓖麻油与山苍子油混合而成的混合液、4-6份水性色浆。

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可附加下述技术手段:

4、在所述混合液中,蓖麻油与山苍子油的质量比为2比3。

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仿古编织鳞光聚氨酯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6、步骤一,按质量份,将60-62份水性聚氨酯树脂、34-36份低模量超柔软湿法树脂、18-20份钛酸正丁脂,18-20环氧树脂,13-15份牛骨粉、10-12份由蓖麻油与山苍子油混合而成的混合液(蓖麻油与山苍子油的质量比优选为2比3)、4-6份水性色浆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抽真空60min消泡,控制粘度在650-700cps/25℃范围内,制得3d打印材料,将所述3d打印材料分别存储在第一3d打印机,第二3d打印机、第三3d打印机的料盒中;

7、步骤二,由第一3d打印机将其料盒中存放的3d打印材料按设定的程序逐层打印在基布层上;同时开启led紫外线灯对已打印的3d打印材料同步进行光固化处理,开启自动摄像仪,获取3d打印图像,并将3d打印图像传送至工控机;

8、步骤三,由第二3d打印机、第三3d打印机重复上述3d打印的过程,并由led紫外线灯对已打印的3d打印材料同步进行光固化处理,与此同时,由自动摄像仪获取并向工控机传送打印图像,直至第三3d打印机将3d打印材料按设定的程序逐层打印完成;

9、步骤四,用辊压机对打印完成的聚氨酯合成革进行辊压;

10、步骤五,以高固轮为工具,以改性pu树脂为处理剂,对步骤四所得到的聚氨酯合成革进行表面处理,从而在聚氨酯合成革的表面形成编织纹理层,优选地,所述改性pu树脂添加有3-5%的色粉(具体颜色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其粘度为750-800cps/25℃;

11、步骤六,以网目轮为工具,以水性光亮剂硅油为处理剂,对步骤五所形成的编织纹理层进行表面处理,从而在编织纹理层上叠加水性鳞光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除保留了此前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古编织鳞光聚氨酯合成革,包括基布层和逐层打印在基布层上的3D打印结构层,3D打印结构层的表面经改性PU树脂处理后形成编织纹理层,编织纹理层的表面经水性光亮剂硅油处理后叠加有水性鳞光层,按质量份,所述3D打印结构层的打印材料包括60-62份水性聚氨酯树脂、34-36份低模量超柔软湿法树脂、18-20份钛酸正丁脂、4-6份水性色浆,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所述3D打印结构层的打印材料还包括18-20份环氧树脂,13-15份牛骨粉、10-12份由蓖麻油与山苍子油混合而成的混合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编织鳞光聚氨酯合成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液中,蓖麻油与山苍子油的质量比为2比3。

3.一种仿古编织鳞光聚氨酯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古编织鳞光聚氨酯合成革,包括基布层和逐层打印在基布层上的3d打印结构层,3d打印结构层的表面经改性pu树脂处理后形成编织纹理层,编织纹理层的表面经水性光亮剂硅油处理后叠加有水性鳞光层,按质量份,所述3d打印结构层的打印材料包括60-62份水性聚氨酯树脂、34-36份低模量超柔软湿法树脂、18-20份钛酸正丁脂、4-6份水性色浆,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然郑重左宜胜张世炎罗志清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齐力聚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