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池湿热预警方法和车辆技术_技高网

电池湿热预警方法和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4014899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湿热预警方法和车辆。其中,该方法包括:基于车辆的电池包上不同区域中的历史特征参数,生成电池包的风险变化云图,其中,风险变化云图用于表征特征参数在未来时间段内的参数变化情况;对电池包的热物性参数进行辨识,得到电池包的辨识参数,其中,热物性参数用于表征对电池包进行热物性测试得到的参数;基于辨识参数对风险变化云图进行湿热预警,确定电池包是否存在湿热风险。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车辆电池进行湿热预警的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湿热预警方法和车辆


技术介绍

1、在目前的动力电池安全设计中,对湿热条件导致电池热失控的预警方法,一般都是通过增加多种传感器,例如烟雾传感器、热成像温度采样器等设备实时地对电池包的湿热情况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异常数据时发出警告,以及时的提醒用户车辆电池可能存在湿热风险。但是由于对电池包进行感知得到的参数的种类较多,仅在任意传感器感知到的数据存在异常时就判断电池包可能存在湿热风险,很大程度上会出现误判的情况,对电池包进行湿热预警的效果较差。

2、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湿热预警方法和车辆,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对车辆电池进行湿热预警的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湿热预警方法,包括:基于车辆的电池包上不同区域中的历史特征参数,生成电池包的风险变化云图,其中,风险变化云图用于表征特征参数在未来时间段内的参数变化情况;对电池包的热物性参数进行辨识,得到电池包的辨识参数,其中,热物性参数用于表征对电池包进行热物性测试得到的参数;基于辨识参数对风险变化云图进行湿热预警,确定电池包是否存在湿热风险。

3、可选地,基于车辆的电池包上不同区域中的历史特征参数,生成电池包的风险变化云图,包括:获取电池包在当前时刻的运行参数;基于运行参数和历史特征参数,预测在第一时间段内电池包上不同区域中的未来特征参数,其中,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刻为当前时刻,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大于或等于未来时间段的结束时刻;基于未来特征参数确定不同区域对应的风险变化曲线;按照不同区域的区域位置对风险变化曲线进行组合,得到风险变化云图。

4、可选地,对电池包的热物性参数进行辨识,得到电池包的辨识参数,包括:基于电池包的型号获取第一参数群体,其中,第一参数群体用于表征由多个热物性参数构建的参数群体;对第一参数群体包含的多个热物性参数进行适应度检测,得到多个第一适应度,其中,第一适应度和热物性参数一一对应;基于第一适应度对第一参数群体进行更新,得到第二参数群体;响应于第二参数群体满足预设辨识条件,从第二参数群体中确定辨识参数。

5、可选地,基于电池包的型号获取第一参数群体,包括:基于型号获取多个热物性参数的参数类型;基于参数类型确定多个热物性参数的参数数量;从预设热物性参数库中,获取与参数类型和参数数量匹配的多个热物性参数;基于多个热物性参数构建第一参数群体。

6、可选地,对第一参数群体包含的多个热物性参数进行适应度检测,得到多个第一适应度,包括:从多个热物性参数中筛选出与目标参数类型匹配的第一热物性参数;基于目标参数类型对应的仿真方式对电池包进行热物性仿真,得到仿真参数;获取第一热物性参数和仿真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基于第一差值的平方和,得到多个热物性参数对应的第一适应度。

7、可选地,基于第一适应度对第一参数群体进行更新,得到第二参数群体,包括:从第一参数群体中筛选出第一适应度大于预设适应度阈值的第二热物性参数;基于预设交叉算子对第二热物性参数进行交叉运算,得到交叉参数;基于预设变异算子对第二热物性参数进行变异运算,得到变异参数;基于交叉参数,变异参数和第二热物性参数,构建第二参数群体。

8、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参数群体对应的更新次数和残差值;响应于更新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或者残差值小于预设残差阈值,确定第二参数群体满足预设辨识条件。

9、可选地,基于辨识参数对风险变化云图进行湿热预警,确定电池包是否存在湿热风险,包括:将风险变化云图在不同区域上的风险变化曲线和辨识参数进行匹配,得到参数匹配结果;响应于参数匹配结果为风险变化曲线异常,确定电池包存在湿热风险;响应于参数匹配结果为风险变化曲线正常,确定电池包不存在湿热风险。

10、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电池包存在湿热风险,基于参数匹配结果,确定电池包中存在湿热风险的目标区域;输出目标区域。

1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湿热预警装置,包括:云图生成模块,用于基于车辆的电池包上不同区域中的历史特征参数,生成电池包的风险变化云图,其中,风险变化云图用于表征特征参数在未来时间段内的参数变化情况;参数辨识模块,用于对电池包的热物性参数进行辨识,得到电池包的辨识参数,其中,热物性参数用于表征对电池包进行热物性测试得到的参数;风险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辨识参数对风险变化云图进行湿热预警,确定电池包是否存在湿热风险。

12、可选地,云图生成模块包括: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池包在当前时刻的运行参数;参数预测单元,用于基于运行参数和历史特征参数,预测在第一时间段内电池包上不同区域中的未来特征参数,其中,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刻为当前时刻,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大于或等于未来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曲线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未来特征参数确定不同区域对应的风险变化曲线;曲线组合单元,用于按照不同区域的区域位置对风险变化曲线进行组合,得到风险变化云图。

13、可选地,参数辨识模块包括:群体获取单元,用于基于电池包的型号获取第一参数群体,其中,第一参数群体用于表征由多个热物性参数构建的参数群体;适应度检测单元,用于对第一参数群体包含的多个热物性参数进行适应度检测,得到多个第一适应度,其中,第一适应度和热物性参数一一对应;群体更新单元,用于基于第一适应度对第一参数群体进行更新,得到第二参数群体;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二参数群体满足预设辨识条件,从第二参数群体中确定辨识参数。

14、可选地,群体获取单元还用于:基于型号获取多个热物性参数的参数类型;基于参数类型确定多个热物性参数的参数数量;从预设热物性参数库中,获取与参数类型和参数数量匹配的多个热物性参数;基于多个热物性参数构建第一参数群体。

15、可选地,适应度检测单元还用于:从多个热物性参数中筛选出与目标参数类型匹配的第一热物性参数;基于目标参数类型对应的仿真方式对电池包进行热物性仿真,得到仿真参数;获取第一热物性参数和仿真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基于第一差值的平方和,得到多个热物性参数对应的第一适应度。

16、可选地,群体更新单元还用于:从第一参数群体中筛选出第一适应度大于预设适应度阈值的第二热物性参数;基于预设交叉算子对第二热物性参数进行交叉运算,得到交叉参数;基于预设变异算子对第二热物性参数进行变异运算,得到变异参数;基于交叉参数,变异参数和第二热物性参数,构建第二参数群体。

17、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残差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参数群体对应的更新次数和残差值;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更新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或者残差值小于预设残差阈值,确定第二参数群体满足预设辨识条件。

18、可选地,风险确定模块还用于:匹配单元,用于将风险变化云图在不同区域上的风险变化曲线和辨识参数进行匹配,得到参数匹配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湿热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车辆的电池包上不同区域中的历史特征参数,生成所述电池包的风险变化云图,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电池包的热物性参数进行辨识,得到所述电池包的辨识参数,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电池包的型号获取第一参数群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参数群体包含的多个热物性参数进行适应度检测,得到多个第一适应度,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适应度对所述第一参数群体进行更新,得到第二参数群体,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辨识参数对所述风险变化云图进行湿热预警,确定所述电池包是否存在湿热风险,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0.一种车辆,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湿热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车辆的电池包上不同区域中的历史特征参数,生成所述电池包的风险变化云图,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电池包的热物性参数进行辨识,得到所述电池包的辨识参数,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电池包的型号获取第一参数群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参数群体包含的多个热物性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雷王书洋李雪潘垂宇孙士杰赵名翰刘佳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