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软骨修复假体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软骨修复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675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骨修复假体,包括:修复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植入件,包括与第一端固定连接的植入部及可翻转设置在修复件外侧的刺入件,刺入件的刺入端朝向第二端,当修复件和植入部固定在一起时,修复件驱动刺入件翻转预设角度以使刺入端处于刺入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微型修复假体在软骨缺损处容易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骨修复假体


技术介绍

1、关节软骨是滑膜关节的承载体,低粗糙度并富有弹性,主要起到关节面载荷传递、增加关节接触面积、降低接触压力、缓解冲击、吸收震荡等作用。软骨层是一种结缔组织,呈现出海绵状,关节软骨组织内的水分为组织传递营养和介质,使得软骨组织能够更好的负重变形,且能在关节运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低摩擦界面,具有独特的润滑机制。但天然关节软骨组织受到外部创伤或者过量磨损后难以自我修复,进而导致骨关节炎。在骨关节炎中,由于渗透性增加和基质的破坏,水分含量急剧降低,因此导致润滑机制失效,进而使得软骨磨损和病痛进一步加剧。

2、对于较为严重的局灶性关节软骨损伤,在植入置换术中,将微型修复假体植入至软骨缺损处可以有效减缓关节炎蔓延,缓解病人关节炎症恶化周期,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3、但在微型修复假体植入置换术后,关节长期会发生骨头与骨头之间直接的摩擦和碰撞,微型修复假体在软骨缺损处容易松动,对关节软骨容易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骨修复假体,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微型修复假体在软骨缺损处容易松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骨修复假体,包括:修复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植入件,包括与第一端固定连接的植入部及可翻转设置在修复件外侧的刺入件,刺入件的刺入端朝向第二端,当修复件和植入部固定在一起时,修复件驱动刺入件翻转预设角度以使刺入端处于刺入位置

3、进一步地,第一端通过固定结构与植入部连接,刺入件可翻转地设置在固定结构上。

4、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圈、固定板及固定槽,固定圈沿植入部轴线与植入部间隔设置,固定板连接在固定圈的内侧和植入部之间,固定槽设置在第一端,固定板与固定槽过盈连接,固定圈套设在修复件的外侧,刺入件可翻转地设置在固定圈上。

5、进一步地,固定槽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防脱齿结构。

6、进一步地,防脱齿结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槽上的第一齿部和设置在固定板上的第二齿部,第一齿部包括第一倾斜面及与第一倾斜面连接的第一止挡面,第二齿部包括第二倾斜面及与第二倾斜面连接的第二止挡面,固定板与固定槽过盈连接的过程中,第二倾斜面与第一倾斜面抵接配合,第二止挡面与第一止挡面止挡配合。

7、进一步地,修复件的外侧上设置有与刺入件导向配合的导向槽,导向槽沿修复件的轴线延伸,导向槽的朝向第二端的端部设置有驱动凸起,驱动凸起与刺入件推顶配合,以使刺入件翻转预设角度。

8、进一步地,刺入件包括可翻转设置在修复件外侧的转套及设置在转套上的刺入钉,刺入钉的钉尖端为刺入端。

9、进一步地,修复件包括修复体和修复帽,修复体连接在修复帽和植入部之间,修复体与植入部连接的一端为第一端,修复体与修复帽连接的一端为第二端,修复帽的顶端面为凸曲面,凸曲面上设置有多个储液槽组,每个储液槽组包括多个储液槽。

10、进一步地,凸曲面包括沿修复帽周向间隔设置的多条螺旋线区,每条螺旋线区沿顺时针方向延伸,每条螺旋线区的顶端均连接在凸曲面的顶点上,在凸曲面的内部至外部方向上,相邻的两条螺旋线区的顶端之间的距离至该相邻的两条螺旋线区的底端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多个储液槽组一一对应地布置在多条螺旋线区上。

11、进一步地,凸曲面上设置有亲水层,亲水层覆盖多个储液槽组。

12、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软骨修复假体包括:修复件和植入件。修复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植入件包括与第一端固定连接的植入部及可翻转设置在修复件外侧的刺入件,刺入件的刺入端朝向第二端,在植入置换术中,将植入件先植入至软骨缺损内,当修复件和植入部固定在一起时,修复件驱动刺入件翻转预设角度以使刺入端处于刺入位置,此时刺入端刺入至骨缺损内的周围骨结构中,以使软骨修复假体能够牢固地植入软骨缺损处。并且由于刺入端朝向第二端,刺入件的设置能够防止软骨修复假体反向从软骨缺损处脱离,即使关节长期会发生骨头与骨头之间直接的摩擦和碰撞,只会增加刺入端刺入至骨缺损内的周围骨结构中的深度,增加牢固度,有效地避免在软骨缺损处松动。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微型修复假体在软骨缺损处容易松动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11)通过固定结构(40)与所述植入部(31)连接,所述刺入件(32)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4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40)包括固定圈(41)、固定板(42)及固定槽(43),所述固定圈(41)沿所述植入部(31)轴线与所述植入部(31)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板(42)连接在所述固定圈(41)的内侧和所述植入部(31)之间,所述固定槽(43)设置在所述第一端(11),所述固定板(42)与所述固定槽(43)过盈连接,所述固定圈(41)套设在所述修复件(10)的外侧,所述刺入件(32)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圈(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43)和所述固定板(42)之间设置有防脱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槽(43)上的第一齿部(51)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板(42)上的第二齿部(52),所述第一齿部(51)包括第一倾斜面及与所述第一倾斜面连接的第一止挡面,所述第二齿部(52)包括第二倾斜面及与所述第二倾斜面连接的第二止挡面,所述固定板(42)与所述固定槽(43)过盈连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配合,所述第二止挡面与所述第一止挡面止挡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件(10)的外侧上设置有与所述刺入件(32)导向配合的导向槽(13),所述导向槽(13)沿所述修复件(10)的轴线延伸,所述导向槽(13)的朝向所述第二端(12)的端部设置有驱动凸起(14),所述驱动凸起(14)与所述刺入件(32)推顶配合,以使所述刺入件(32)翻转所述预设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入件(32)包括可翻转设置在所述修复件(10)外侧的转套(321)及设置在所述转套(321)上的刺入钉(322),所述刺入钉(322)的钉尖端为所述刺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件(10)包括修复体(15)和修复帽(16),所述修复体(15)连接在所述修复帽(16)和所述植入部(31)之间,所述修复体(15)与所述植入部(31)连接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端(11),所述修复体(15)与所述修复帽(16)连接的一端为所述第二端(12),所述修复帽(16)的顶端面为凸曲面(17),所述凸曲面(17)上设置有多个储液槽组,每个所述储液槽组包括多个储液槽(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曲面(17)包括沿所述修复帽(16)周向间隔设置的多条螺旋线区(171),每条所述螺旋线区(171)沿顺时针方向延伸,每条所述螺旋线区(171)的顶端均连接在所述凸曲面(17)的顶点上,在所述凸曲面(17)的内部至外部方向上,相邻的两条所述螺旋线区(171)的顶端之间的距离至该相邻的两条所述螺旋线区(171)的底端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多个所述储液槽组一一对应地布置在多条所述螺旋线区(17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曲面(17)上设置有亲水层(22),所述亲水层(22)覆盖多个所述储液槽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11)通过固定结构(40)与所述植入部(31)连接,所述刺入件(32)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4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40)包括固定圈(41)、固定板(42)及固定槽(43),所述固定圈(41)沿所述植入部(31)轴线与所述植入部(31)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板(42)连接在所述固定圈(41)的内侧和所述植入部(31)之间,所述固定槽(43)设置在所述第一端(11),所述固定板(42)与所述固定槽(43)过盈连接,所述固定圈(41)套设在所述修复件(10)的外侧,所述刺入件(32)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圈(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43)和所述固定板(42)之间设置有防脱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槽(43)上的第一齿部(51)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板(42)上的第二齿部(52),所述第一齿部(51)包括第一倾斜面及与所述第一倾斜面连接的第一止挡面,所述第二齿部(52)包括第二倾斜面及与所述第二倾斜面连接的第二止挡面,所述固定板(42)与所述固定槽(43)过盈连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配合,所述第二止挡面与所述第一止挡面止挡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件(10)的外侧上设置有与所述刺入件(32)导向配合的导向槽(13),所述导向槽(13)沿所述修复件(10)的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文常默黄朝阳王彩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