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车与发电轮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61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22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无动力车与发电轮的连接结构,涉及车轮技术领域。卡箍、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调节杆和调节件;第二安装板的一侧用于安装发电轮;调节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板的另一侧,调节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安装板,且调节杆与第一安装板螺纹连接的一端连接有与其配合的调节件,使得能够调节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间距;第三安装板垂直安装于第一安装板,卡箍可拆卸安装于第三安装板,卡箍用于将第三安装板固定于横梁。采用本技术,可以通过调节该连接结构的高度,从而使将发电轮安装于不同类型的无动力车时,保证发电轮与地面抵接,在无动力车行走过程中实现持续转动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轮,尤其涉及无动力车与发电轮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机场对行李车、小推车等的停放地点有严格限制,为了掌握车辆的具体位置,需要加装电子设备,如定位装置、通信装置等。由于这些车辆都没有动力,而为了向电子设备供电,一般做法是给电子设备加装太阳能电池板、配备充电电池或蓄电池。但是,太阳能电池板受限于气候影响,可能导致太阳能输出不足;或者对电池进行定期更换(或充电),其运维成本偏高。

2、基于以上因素,在车辆上安装一发电轮,该发电轮在车辆的移动过程中发生自转,以将其动能转换为电能后向电子设备供电,从而解决了上述供电方式不足的问题。

3、但是现有的无动力车的种类繁多,导致各无动力车的横梁离地高度不同,而发电轮需要保持与地面抵接,从而才能实现在无动力车行走过程中持续转动供电。

4、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车与发电轮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动力车与发电轮的连接结构,无动力车设有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卡箍、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调节杆和调节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车与发电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为U型卡箍,所述U型卡箍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三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车与发电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卡箍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U型卡箍间隔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车与发电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安装板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多个挂孔,所述第一夹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车与发电轮的连接结构,无动力车设有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卡箍、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调节杆和调节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车与发电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为u型卡箍,所述u型卡箍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三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车与发电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卡箍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u型卡箍间隔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车与发电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安装板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多个挂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安装于所述挂孔,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连接所述横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动力车与发电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设有多个配套使用的第二安装孔,所述螺杆可选择地连接于一组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光绪王小康梅刚杨皓苏恒邓茂伟汪珂伦向德贵徐其涛邓平刘凌飞吕孟婕刘鹏黄晓虎张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民航成都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