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612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属于混凝土板技术领域,包括若干呈水平分布的混凝土顶板主体,混凝土顶板主体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板,混凝土顶板主体两端贯穿开设有空心槽,混凝土顶板主体的空心槽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承载钢板并与钢筋笼主体配合使用,将使得对应位置的承载钢板和钢筋笼形成一个网状的结构对混凝土顶板主体进行支撑,且混凝土顶板主体内呈空心设置,有效的增加混凝土顶板主体承载能力,大跨径的混凝土顶板主体只需要在中部位置设立少量的几个承重柱,避免地下室有限空间被浪费,且整个混凝土顶板主体可以在其他施工场所进行预制,再进行现场组装,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板,具体涉及到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


技术介绍

1、混凝土顶板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顶板形式,采用混凝土材料进行施工。它通常是水平覆盖在楼层或屋顶上,用于承载楼层荷载并提供水平支撑。

2、混凝土顶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承载能力强:混凝土作为一种高强度材料,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能够有效地承受楼层和屋顶的荷载,包括人员、家具、设备等。耐久性好:混凝土顶板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可以长时间使用而不容易变形或破损。它抵抗天气、化学物质和日常使用带来的影响,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防火性能优秀:混凝土具有出色的防火性能,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保护建筑结构和人员安全。维护成本较低:混凝土顶板不需要频繁的维护和保养,一旦施工完毕,通常只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洁即可,这降低了长期使用成本。

3、混凝土顶板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防火性能优秀等特点和优势。它在各种建筑项目中广泛应用,如住宅、商业建筑、工厂等。正确的设计和施工能够确保顶板的质量和性能,提供稳固和可靠的建筑结构。

4、在现有技术中地下空间中的混凝土顶板为了保持其良好的承载能力,多采用混凝土和钢结构直接一体铸造成形,为了保证承载能力,保证施工进度,顶板内为实心,且顶板浇铸时跨度较大,造成顶板重量大,顶板中部位置不稳定,容易坍塌,需要在顶板与地下空间的地面之间设立大量的承重柱,过多的设立承重柱影响地下空间的有限空间,且不方便管理和使用,同时混凝土顶板多为现场焊接钢筋笼并进行浇铸,造成施工进度缓慢。


>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重量轻,减少承重柱设立且可以直接安装的混凝土顶板。

2、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包括若干呈水平分布的混凝土顶板主体,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板,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两端贯穿开设有空心槽,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的空心槽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结构,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下方位置设置有加强连接结构。

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顶板主体作为地下空间的顶部承载结构,横向连接板可以将某一个混凝土顶板主体的载荷进行分散到周围的混凝土顶板主体上,避免载荷集中造成混凝土顶板主体坍塌,使得混凝土顶板主体的强度增加,空心槽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投入使用,且降低混凝土顶板主体的重量,加强筋结构避免混凝土顶板主体的空心槽坍塌,加强混凝土顶板主体的承载能力和强度。

4、所述加强连接结构包括若干横向加固槽,若干所述横向加固槽均匀分布在混凝土顶板主体的下表面,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的横向加固槽表面位置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混凝土焊接孔,相邻的两个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的横向加固槽之间设置有承载钢板。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横向加固槽可以在两个相邻的混凝土顶板主体之间设置有承载钢板,将相邻的混凝土顶板主体相互连接起来,分散每个混凝土顶板主体所受到的应力,且与钢筋笼主体形成网状结构,使得混凝土顶板主体形成的承载结构承载能力强,减少承重柱的使用,混凝土焊接孔和贯穿孔主体内填充混凝土,可以对加强钢钎进行固定。

6、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加强连接槽,两个相邻的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之间的横向连接板位于加强连接槽内,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内均设置有钢筋笼主体。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连接槽可以对横向连接板进行容纳,且加大横向连接板与混凝土顶板主体的接触面积,方便分散载荷,提高混凝土顶板主体的强度,钢筋笼主体为混凝土顶板主体增加强度,使其能够承受载荷的能力增强。

8、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笼主体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纵向钢筋柱,若干纵向钢筋柱外侧位置通过铁丝捆绑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连接钢筋环,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为混凝土材料,通过模具浇铸在钢筋笼主体外侧。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若干纵向钢筋柱并在纵向钢筋柱外侧设置连接钢筋环即可形成钢筋笼主体,再通过模具浇铸混凝土可以将钢筋笼主体包裹在混凝土内,形成强度高的混凝土顶板主体。

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结构为混凝土材料,所述加强筋结构与混凝土顶板主体呈一体浇铸成形。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结构呈三角形且呈波浪状设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增加混凝土顶板主体强度,且一体浇铸成形可以简化工艺,提高制备效率。

12、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连接板呈t字形设置,所述横向连接板两端位置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纵向焊接柱,所述横向连接板表面两侧位置贯穿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连接孔。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t形设置的横向连接板方便进行生产制造,且使得横向连接板与混凝土顶板主体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孔方便将横向连接板与混凝土顶板主体进行固定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连接槽与横向加固槽之间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钢钎槽,所述加强连接槽位于钢钎槽位置开设有焊接槽,所述横向连接板位置的连接孔与对应位置的焊接槽之间设置有连接钢钎,且连接钢钎与连接孔和焊接槽通过混凝土固定连接,且钢钎槽内填充有混凝土。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钢钎槽方便对连接钢钎进行安装,方便往焊接槽和连接孔内注入混凝土,连接钢钎将横向连接板与混凝土顶板主体进行固定,填充的混凝土具有粘接固定的作用,使得连接钢钎固定充分,在钢钎槽内填充有混凝土使得钢钎槽位置被密封,与混凝土顶板主体形成一体。

16、进一步的,所述承载钢板包括加强钢板,所述加强钢板表面位置贯穿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贯穿孔主体,所述加强钢板一侧位置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插槽,所述加强钢板远离定位插槽一端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插块,且相邻的两个加强钢板之间通过定位插块和对应的定位插槽插合,且相邻的两个加强钢板连接处位置通过焊接固定。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插槽和定位插块可以将相邻的两个承载钢板进行辅助连接,方便进行焊接定位,焊接固定使得连接充分稳定。

18、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主体位置贯穿设置有加强钢钎,所述加强钢钎与对应位置的混凝土焊接孔呈贯穿设置,并通过混凝土固定连接,所述加强钢钎与加强钢板之间通过电焊固定连接。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钢钎将承载钢板与混凝土顶板主体充分固定,加强钢钎与加强钢板之间通过电焊固定连接,使得同一条直线位置的承载钢板被焊接固定呈一体。

20、进一步的,钢筋笼主体位置的所述纵向钢筋柱在混凝土顶板主体外的部分大于30公分。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纵向钢筋柱超出混凝土顶板主体外的部分大于30公分,方便将混凝土顶板主体与楼体进行浇铸混凝土,进行安装固定,使得混凝土顶板主体在楼体位置固定稳定。

22、进一步的,所述纵向焊接柱的长度大于10公分。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纵向焊接柱使得横向连接板也被混凝土浇铸固定在楼体位置,接横向连接板可以承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呈水平分布的混凝土顶板主体(1),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1)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板(6),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1)两端贯穿开设有空心槽(7),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1)的空心槽(7)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结构(4),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1)下方位置设置有加强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主体(3)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纵向钢筋柱(30),若干纵向钢筋柱(30)外侧位置通过铁丝捆绑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连接钢筋环(31),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1)为混凝土材料,通过模具浇铸在钢筋笼主体(3)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4)为混凝土材料,所述加强筋结构(4)与混凝土顶板主体(1)呈一体浇铸成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板(6)呈T字形设置,所述横向连接板(6)两端位置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纵向焊接柱(5),所述横向连接板(6)表面两侧位置贯穿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连接孔(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槽(13)与横向加固槽(2)之间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钢钎槽(11),所述加强连接槽(13)位于钢钎槽(11)位置开设有焊接槽(12),所述横向连接板(6)位置的连接孔(10)与对应位置的焊接槽(12)之间设置有连接钢钎(14),且连接钢钎(14)与连接孔(10)和焊接槽(12)通过混凝土固定连接,且钢钎槽(11)内填充有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钢板(9)包括加强钢板(90),所述加强钢板(90)表面位置贯穿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贯穿孔主体(91),所述加强钢板(90)一侧位置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插槽(93),所述加强钢板(90)远离定位插槽(93)一端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插块(92),且相邻的两个加强钢板(90)之间通过定位插块(92)和对应的定位插槽(93)插合,且相邻的两个加强钢板(90)连接处位置通过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主体(91)位置贯穿设置有加强钢钎(15),所述加强钢钎(15)与对应位置的混凝土焊接孔(8)呈贯穿设置,并通过混凝土固定连接,所述加强钢钎(15)与加强钢板(90)之间通过电焊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钢筋笼主体(3)位置的所述纵向钢筋柱(30)在混凝土顶板主体(1)外的部分大于30公分。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焊接柱(5)的长度大于10公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呈水平分布的混凝土顶板主体(1),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1)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板(6),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1)两端贯穿开设有空心槽(7),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1)的空心槽(7)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结构(4),若干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1)下方位置设置有加强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主体(3)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纵向钢筋柱(30),若干纵向钢筋柱(30)外侧位置通过铁丝捆绑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连接钢筋环(31),所述混凝土顶板主体(1)为混凝土材料,通过模具浇铸在钢筋笼主体(3)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4)为混凝土材料,所述加强筋结构(4)与混凝土顶板主体(1)呈一体浇铸成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板(6)呈t字形设置,所述横向连接板(6)两端位置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纵向焊接柱(5),所述横向连接板(6)表面两侧位置贯穿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连接孔(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槽(13)与横向加固槽(2)之间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钢钎槽(11),所述加强连接槽(13)位于钢钎槽(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同华丁鹏文王光磊牛连慧马祥源赵兴营王金平林星艳张文凤杨勇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汇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