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4588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外壳顶部与底部均设置为敞口,底座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滚轮,底座内部开设有凹槽一,凹槽一内部设有支板,外壳顶部设有移动板,移动板内部开设有凹槽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移动板和顶板向上移动,支板向下移动,这样顶板就可以对古建筑修复部位起到支撑的作用,而支板就可以与地面相接触从而对装置进行支撑,这样就不是滚轮与地面相接触了,这样装置与地面接触面积变大了,稳定性也提高了,这样本装置在进行支撑时就不会出现装置移位的现象,进而可以避免出现对古建筑造成不可逆损伤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古建筑修复,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1、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为了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会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并且在进行修复时需要使用支撑保护装置对修复部位进行支撑;

2、公开号为cn212176655u的技术专利,该专利在对修复部位进行支撑时发现装置与地面是通过滚轮接触的,由于滚轮的受力面积较小,而且滚轮的稳定性较差,这样在对修复部位进行支撑时修复工人一旦触碰到装置时装置极易出现移位的现象,这样容易对古建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3、为此,专利技术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顶部与底部均设置为敞口,所述底座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滚轮,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部设有支板,所述外壳顶部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内部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部设有顶板,所述外壳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顶部连接有两个螺纹杆,另一个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两个所述螺纹杆顶端均延伸至另一个支撑板顶部外侧且其中一个螺纹杆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外部均套设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与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纹块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板一,两个所述衔接板一底端均贯穿底座并固定连接在支板顶部,两个所述衔接板一外侧均设有衔接板二,两个所述衔接板二顶端均固定连接在移动板底部,两个所述衔接板一外侧均设有辅助组件。

3、优选的,所述支板与凹槽一滑动连接,所述顶板与凹槽二滑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衔接板一顶部与移动板底部相接触,所述衔接板一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衔接板二底部与底座顶部相接触。

5、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转轴一,所述转轴一连接在外壳内部且转轴一位于衔接板一和衔接板二内侧,所述衔接板一与衔接板二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齿板一和齿板二,所述齿板一与齿板二内侧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轮一和齿轮二啮合连接且齿轮固定套设在转轴一外部。

6、优选的,两个所述螺纹杆外部均固定套设有链轮,两个所述链轮外部套设有链条,两个所述链轮之间通过链条驱动连接,所述链条位于螺纹块顶部。

7、优选的,两个所述螺纹块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支撑板内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贯穿两个限位块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贯穿链条。

8、优选的,两个所述衔接板二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外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贯穿滑槽并与其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与支撑板通过轴承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转轴一与外壳通过轴承连接。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本技术通过电机工作就可以使两个螺纹杆转动,两个螺纹杆转动带动两个螺纹块向下移动,从而使两个衔接板一向下移动,然后在两个辅助组件的设计下两个衔接板一向下移动的时候还可以使两个衔接板二向上移动,这样就可以使移动板和顶板向上移动,支板向下移动,这样顶板就可以对古建筑修复部位起到支撑的作用,而支板就可以与地面相接触从而对装置进行支撑,这样就不是滚轮与地面相接触了,这样装置与地面接触面积变大了,稳定性也提高了,这样本装置在进行支撑时就不会出现装置移位的现象,进而可以避免出现对古建筑造成不可逆损伤的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2),所述外壳(2)顶部与底部均设置为敞口,所述底座(1)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滚轮(3),所述底座(1)内部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部设有支板(4),所述外壳(2)顶部设有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内部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部设有顶板(6),所述外壳(2)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7),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7)顶部连接有两个螺纹杆(8),另一个所述支撑板(7)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9),两个所述螺纹杆(8)顶端均延伸至另一个支撑板(7)顶部外侧且其中一个螺纹杆(8)与电机(9)输出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8)外部均套设有螺纹块(10),所述螺纹块(10)与螺纹杆(8)通过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纹块(10)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板一(11),两个所述衔接板一(11)底端均贯穿底座(1)并固定连接在支板(4)顶部,两个所述衔接板一(11)外侧均设有衔接板二(12),两个所述衔接板二(12)顶端均固定连接在移动板(5)底部,两个所述衔接板一(11)外侧均设有辅助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4)与凹槽一滑动连接,所述顶板(6)与凹槽二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一(11)顶部与移动板(5)底部相接触,所述衔接板一(11)与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衔接板二(12)底部与底座(1)顶部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转轴一(13),所述转轴一(13)连接在外壳(2)内部且转轴一(13)位于衔接板一(11)和衔接板二(12)内侧,所述衔接板一(11)与衔接板二(12)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齿板一(14)和齿板二(15),所述齿板一(14)与齿板二(15)内侧设有齿轮(16),所述齿轮(16)与齿轮(16)一和齿轮(16)二啮合连接且齿轮(16)固定套设在转轴一(13)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纹杆(8)外部均固定套设有链轮(17),两个所述链轮(17)外部套设有链条(18),两个所述链轮(17)之间通过链条(18)驱动连接,所述链条(18)位于螺纹块(10)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纹块(10)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9),两个所述支撑板(7)内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20),两个所述限位杆(20)分别贯穿两个限位块(19)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20)贯穿链条(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衔接板二(12)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21),所述外壳(2)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21)贯穿滑槽并与其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8)与支撑板(7)通过轴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一(13)与外壳(2)通过轴承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2),所述外壳(2)顶部与底部均设置为敞口,所述底座(1)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滚轮(3),所述底座(1)内部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部设有支板(4),所述外壳(2)顶部设有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内部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部设有顶板(6),所述外壳(2)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7),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7)顶部连接有两个螺纹杆(8),另一个所述支撑板(7)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9),两个所述螺纹杆(8)顶端均延伸至另一个支撑板(7)顶部外侧且其中一个螺纹杆(8)与电机(9)输出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8)外部均套设有螺纹块(10),所述螺纹块(10)与螺纹杆(8)通过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纹块(10)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板一(11),两个所述衔接板一(11)底端均贯穿底座(1)并固定连接在支板(4)顶部,两个所述衔接板一(11)外侧均设有衔接板二(12),两个所述衔接板二(12)顶端均固定连接在移动板(5)底部,两个所述衔接板一(11)外侧均设有辅助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4)与凹槽一滑动连接,所述顶板(6)与凹槽二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一(11)顶部与移动板(5)底部相接触,所述衔接板一(11)与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衔接板二(12)底部与底座(1)顶部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支撑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清孙玉坤苏瑾唐春雨黄增福陈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工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