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52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章动减速器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包括减速器箱体,减速器箱体的一端穿设有输入轴,输入轴位于减速器箱体内的轴段上套设有随输入轴旋转而章动运转的第一内锥齿轮和第二内锥齿轮,第一内锥齿轮和第二内锥齿轮同轴心且周向传动连接;第一内锥齿轮朝向减速器输入端一侧啮合有第一外锥齿轮,第二内锥齿轮朝向减速器输出端一侧啮合有第二外锥齿轮;第一内锥齿轮的啮合点与第二内锥齿轮的啮合点同时出现且分别位于输入轴的两侧;第一外锥齿轮固接于减速器箱体内,第一内锥齿轮和第二外锥齿轮均与所述输入轴同轴心。本发明专利技术双侧啮合的结构形式能够使轴向力相互抵消,降低轴承工作载荷,提升减速器整体性能与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章动减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


技术介绍

1、双圆弧螺旋锥齿轮章动传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承载能力高、传动比大、传动效率高等特点,作为一种同轴传动的新型减速器,在工业机器人、汽车和航空航天设备等领域有极大应用前景。但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发现,单级章动减速器存在着较大的轴向力,对减速器寿命和传动精度都有一定损害。

2、针对此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两个对向布置的单级章动锥齿轮副在啮合传动过程中,轴向力相互抵消,减低减速器内部轴向载荷,提升轴承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包括减速器箱体,所述减速器箱体的一端穿设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位于减速器箱体内的轴段上套设有随输入轴旋转而章动运转的第一内锥齿轮和第二内锥齿轮,所述第一内锥齿轮和第二内锥齿轮同轴心且周向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内锥齿轮朝向减速器输入端一侧啮合有第一外锥齿轮,所述第二内锥齿轮朝向减速器输出端一侧啮合有第二外锥齿轮;所述第一内锥齿轮的啮合点与所述第二内锥齿轮的啮合点同时出现且分别位于所述输入轴的两侧;所述第一外锥齿轮固接于所述减速器箱体内,所述第一内锥齿轮和第二外锥齿轮均与所述输入轴同轴心。

3、本结构旨在提供一种包含两级减速,能够实现少齿差、大传动比传动的章动减速器,通过齿轮双侧啮合的方式降低章动减速器内部的轴向力,减低轴承载荷,提升减速器整体性能。

4、优选地,所述第一内锥齿轮的啮合点与所述第二内锥齿轮的啮合点的受力方向相反。当双侧啮合点的位置在空间上实现对称分布的时候,受力方向呈反方向分布,内部轴向力远小于单侧啮合章动齿轮减速器。

5、优选地,所述输入轴上通过键连接有章动套,所述第一内锥齿轮和第二内锥齿轮通过轴承装配在所述章动套上。章动套是实现章动传动的主要构件,也是保证章动锥齿轮副轴交角的前提,第一内锥齿轮和第二内锥齿轮通过轴承装配在章动套上,在传动过程中既实现章动运动,又实现自转。

6、优选地,所述章动套的外周一侧边缘设有从外侧抵住轴承的限位肩部,另一侧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拆卸安装用于从外侧抵住轴承的挡圈。

7、优选地,所述第一内锥齿轮和第二内锥齿轮通过螺栓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一内锥齿轮和第二内锥齿轮一体成型。

9、优选地,所述第一内锥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外锥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二内锥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外锥齿轮的齿数。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外锥齿轮、第一内锥齿轮、第二内锥齿轮、第二外锥齿轮的齿数分别为26、28、32、30。

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2、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创新性地提出将单级章动弧齿锥齿轮副双侧对向布置,在不增加额外零件和机构复杂度的前提,极大降低了章动减速器内部的轴向力。该减速器由两个单级弧齿锥齿轮副组成,形成两个少齿差齿轮副传动,传动比能够达到10-3000。不仅结构简单紧凑,而且章动锥齿轮副的重合度大,传动过程中振动噪声小、传动平稳,双侧啮合的结构形式能够使轴向力相互抵消,降低轴承工作载荷,提升减速器整体性能与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包括减速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箱体的一端穿设有输入轴(6),所述输入轴(6)位于减速器箱体内的轴段上套设有随输入轴(6)旋转而章动运转的第一内锥齿轮(2)和第二内锥齿轮(3),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和第二内锥齿轮(3)同轴心且周向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朝向减速器输入端一侧啮合有第一外锥齿轮(1),所述第二内锥齿轮(3)朝向减速器输出端一侧啮合有第二外锥齿轮(4);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的啮合点与所述第二内锥齿轮(3)的啮合点同时出现且分别位于所述输入轴(6)的两侧;所述第一外锥齿轮(1)固接于所述减速器箱体内,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和第二外锥齿轮(4)均与所述输入轴(6)同轴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的啮合点与所述第二内锥齿轮(3)的啮合点的受力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6)上通过键连接有章动套(5),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和第二内锥齿轮(3)通过轴承(7)装配在所述章动套(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章动套(5)的外周一侧边缘设有从外侧抵住轴承(7)的限位肩部(52),另一侧设有限位凹槽(53),所述限位凹槽(53)内拆卸安装用于从外侧抵住轴承(7)的挡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和第二内锥齿轮(3)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和第二内锥齿轮(3)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外锥齿轮(1)的齿数,所述第二内锥齿轮(3)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外锥齿轮(4)的齿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锥齿轮(1)、第一内锥齿轮(2)、第二内锥齿轮(3)、第二外锥齿轮(4)的齿数分别为26、28、32、3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包括减速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箱体的一端穿设有输入轴(6),所述输入轴(6)位于减速器箱体内的轴段上套设有随输入轴(6)旋转而章动运转的第一内锥齿轮(2)和第二内锥齿轮(3),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和第二内锥齿轮(3)同轴心且周向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朝向减速器输入端一侧啮合有第一外锥齿轮(1),所述第二内锥齿轮(3)朝向减速器输出端一侧啮合有第二外锥齿轮(4);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的啮合点与所述第二内锥齿轮(3)的啮合点同时出现且分别位于所述输入轴(6)的两侧;所述第一外锥齿轮(1)固接于所述减速器箱体内,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和第二外锥齿轮(4)均与所述输入轴(6)同轴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的啮合点与所述第二内锥齿轮(3)的啮合点的受力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双级螺旋锥齿轮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6)上通过键连接有章动套(5),所述第一内锥齿轮(2)和第二内锥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立纲丁嘉鑫张彪伟陈扬鑫汤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