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469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包括上套筒和下套筒,上套筒的内腔上方设置有密封气室,密封气室内设置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的一端伸出上套筒,滑动组件的另一端伸出密封气室并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伸出上套筒并伸入下套筒内连接有发电组件,发电组件设置在下套筒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复合了空气阻尼,提供了较大且软性的阻尼力,既有电磁馈能的高效性,又益于电动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与拆卸简单,易于检修,不用改变悬架结构,可直接替代原有的电动汽车减振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尤其涉及一种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电动汽车的发展正盛,但仍存在续航短、各微型设备供电需求、充电时间长等问题,除了电动汽车自身技术的提升外,需要尽可能的回收和利用车辆行驶过程耗散掉的能量。汽车悬架振动能量收集由于其存在范围广,且不受天气影响,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能量收集方式。汽车减振器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频繁的振动,传统液压式减振器在吸收振动的同时也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耗散掉了,而馈能式减振器在减振的同时能够收集耗散掉的振动能量,它的出现对电动汽车的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据检索,目前已有馈能式减振器的技术出现,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20092266.7公开的“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机构”,通过内外锥形螺旋齿轮和齿轮组的使用,实现了将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分解为两个相反方向的旋转运动,再利用单向轴承在一个方向上可以自由转动,在另一个方向上锁死的特点,以及斜齿轮之间的啮合,将外锥形螺旋齿轮的两个相反方向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电机轴的单向旋转运动,从而带动电机轴朝一个方向旋转进行发电,避免由于转换旋转方向带来的能量损失,同时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这种机械结构式的馈能式减振器虽有较高的发电效率,但提供的是硬性阻尼力,这降低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3、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1193086.4公开的“液电馈能式减振器”,液电馈能式减振器采用机-电-液的混合系统,其工作原理类似电子学上的“二级管整流器+电容滤波”标准电路(二级管类似于单向阀,电容类似于蓄能器),将直线往复运动转化为液压马达的旋转,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利用发电机的反电动势作用产生阻尼力,可实现主动控制。该种设计虽能提供较软的阻尼力,但在发电效率上却不如机械结构式的馈能式减振器,且存在漏油的风险。

4、鉴于上述状况,研发一种发电效率高、提供软阻尼力、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的馈能式减振器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包括上套筒和下套筒,所述上套筒和所述下套筒固接,所述上套筒的内腔上方设置有密封气室,所述密封气室内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一端伸出所述上套筒,所述滑动组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密封气室并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伸出所述上套筒并伸入所述下套筒内连接有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设置在所述下套筒内。

3、优选的,所述上套筒的顶端固接有上套筒盖,所述上套筒内固接有挡板,所述上套筒盖与所述挡板之间形成所述密封气室。

4、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气室内的活塞,所述活塞上设置有若干导气孔,所述活塞与所述上套筒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的顶端固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上套筒盖并与所述上套筒盖滑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活塞底端螺纹连接的两个导杆,两所述导杆关于所述活塞中心对称设置,两所述导杆伸出所述挡板并与所述挡板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导杆铰接的连杆,其中一所述连杆上铰接有棘爪,另一所述连杆上铰接有棘勾,所述棘爪啮合有棘轮,所述棘轮的中间固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安装组件上。

7、优选的,两所述连杆上分别铰接有摇杆,所述摇杆与所述第一驱动轴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摇杆位于所述连杆与所述棘爪之间,另一所述摇杆位于所述摇杆与所述棘勾之间。

8、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上固接有竖直锥齿轮,所述竖直锥齿轮啮合有水平锥齿轮,所述水平锥齿轮的中间固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水平锥齿轮与所述安装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伸出所述安装组件并传动连接有发电组件。

9、优选的,所述发电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套筒内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传动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固接所述第二驱动轴。

10、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上套筒底端的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底端固接所述下套筒,所述水平锥齿轮与所述中间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伸出所述中间板并与所述中间板转动连接,所述中间板上固接有对称设置的两轴承座,所述第一驱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轴承座上。

11、优选的,所述下套筒的底端固接有下套筒盖,所述下套筒盖上固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接若干支撑杆,若干所述支撑杆绕设在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变速箱的四周,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下套筒盖的一端固接有所述支撑杆,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伸出上方的所述支撑板并转动连接,所述下套筒盖的底端固接有固定杆。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3、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粗糙度引起悬架上下振动,上套筒内的滑动组件的一端与车身销轴连接,下套筒与车轮销轴连接,车身的震颤带动滑动组件在密封气室内上下滑动,进而带着传动组件进行转动,传动组件会使得下套筒内的发电组件输出电量。

14、本专利技术复合了空气阻尼,提供了较大且软性的阻尼力,既有电磁馈能的高效性,又益于电动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本专利技术安装与拆卸简单,易于检修,不用改变悬架结构,可直接替代原有的电动汽车减振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套筒(6)和下套筒(14),所述上套筒(6)和所述下套筒(14)固接,所述上套筒(6)的内腔上方设置有密封气室,所述密封气室内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一端伸出所述上套筒(6),所述滑动组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密封气室并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伸出所述上套筒(6)并伸入所述下套筒(14)内连接有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设置在所述下套筒(1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6)的顶端固接有上套筒盖(2),所述上套筒(6)内固接有挡板(4),所述上套筒盖(2)与所述挡板(4)之间形成所述密封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气室内的活塞(3),所述活塞(3)上设置有若干导气孔,所述活塞(3)与所述上套筒(6)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3)的顶端固接有活塞杆(1),所述活塞杆(1)伸出所述上套筒盖(2)并与所述上套筒盖(2)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活塞(3)底端螺纹连接的两个导杆(5),两所述导杆(5)关于所述活塞(3)中心对称设置,两所述导杆(5)伸出所述挡板(4)并与所述挡板(4)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导杆(5)铰接的连杆(7),其中一所述连杆(7)上铰接有棘爪(9),另一所述连杆(7)上铰接有棘勾(23),所述棘爪(9)啮合有棘轮(8),所述棘轮(8)的中间固接有第一驱动轴(25),所述第一驱动轴(2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安装组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杆(7)上分别铰接有摇杆(24),所述摇杆(24)与所述第一驱动轴(25)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摇杆(24)位于所述连杆(7)与所述棘爪(9)之间,另一所述摇杆(24)位于所述摇杆(24)与所述棘勾(2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轴(25)的上固接有竖直锥齿轮(22),所述竖直锥齿轮(22)啮合有水平锥齿轮(21),所述水平锥齿轮(21)的中间固接有第二驱动轴(20),所述水平锥齿轮(21)与所述安装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20)伸出所述安装组件并传动连接有发电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套筒(14)内的发电机(16),所述发电机(16)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变速箱(19),所述变速箱(19)传动连接有联轴器(12),所述联轴器(12)固接所述第二驱动轴(2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上套筒(6)底端的中间板(11),所述中间板(11)的底端固接所述下套筒(14),所述水平锥齿轮(21)与所述中间板(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20)伸出所述中间板(11)并与所述中间板(11)转动连接,所述中间板(11)上固接有对称设置的两轴承座(10),所述第一驱动轴(2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轴承座(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套筒(14)的底端固接有下套筒盖(17),所述下套筒盖(17)上固接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上固接若干支撑杆(15),若干所述支撑杆(15)绕设在所述发电机(16)和所述变速箱(19)的四周,所述支撑杆(15)远离所述下套筒盖(17)的一端固接有所述支撑杆(15),所述变速箱(19)的输出轴伸出上方的所述支撑板(13)并转动连接,所述下套筒盖(17)的底端固接有固定杆(1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套筒(6)和下套筒(14),所述上套筒(6)和所述下套筒(14)固接,所述上套筒(6)的内腔上方设置有密封气室,所述密封气室内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一端伸出所述上套筒(6),所述滑动组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密封气室并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伸出所述上套筒(6)并伸入所述下套筒(14)内连接有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设置在所述下套筒(1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6)的顶端固接有上套筒盖(2),所述上套筒(6)内固接有挡板(4),所述上套筒盖(2)与所述挡板(4)之间形成所述密封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气室内的活塞(3),所述活塞(3)上设置有若干导气孔,所述活塞(3)与所述上套筒(6)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3)的顶端固接有活塞杆(1),所述活塞杆(1)伸出所述上套筒盖(2)并与所述上套筒盖(2)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活塞(3)底端螺纹连接的两个导杆(5),两所述导杆(5)关于所述活塞(3)中心对称设置,两所述导杆(5)伸出所述挡板(4)并与所述挡板(4)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导杆(5)铰接的连杆(7),其中一所述连杆(7)上铰接有棘爪(9),另一所述连杆(7)上铰接有棘勾(23),所述棘爪(9)啮合有棘轮(8),所述棘轮(8)的中间固接有第一驱动轴(25),所述第一驱动轴(2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安装组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气复合串联式电磁馈能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杆(7)上分别铰接有摇杆(24),所述摇杆(24)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令飞宋居煌王源陈志伟李禹宝高岩岩宗睿思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