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机构及投影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409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04
本申请提供一种绕线机构及投影设备,涉及绕线技术领域。该绕线机构可以提高绕线机构所能承载的电流强度和线路回路数量。该绕线机构包括:盒体、盖体和滑动件,其中,盒体和盖体转动连接,滑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盒体和盖体之间;可以将线材通过滑动件设置在盒体和盖体之间的不同空间内。本申请的绕线机构用于电连接存在相对转动的两部分结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绕线,尤其涉及一种绕线机构及投影设备


技术介绍

1、在两个需要电连接的结构件之间存在旋转运动时,通常采用滑环将这两个结构件电连接。

2、滑环是用于为旋转体连通、输送能源与信号的电气部件。根据传输介质来区分,滑环分为电滑环、流体滑环和光滑环等。滑环主要由旋转与静止两大部分组成,旋转部分连接设备的旋转结构并随之旋转运动,称为“转子”,静止部分连接设备的固定结构,称为“定子”。

3、相关技术中,电滑环的定子和转子是滑动连接的,两者在相对转动时,还需要导通电流,这样的电滑环存在电刷组数受限、电流强度受限等问题,且价格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绕线机构及投影设备,可以提高绕线机构所能承载的电流强度和线路回路数量。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绕线机构,包括:盒体、盖体和滑动件,其中,盒体和盖体转动连接,且在盒体和盖体之间设置有限位槽;滑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限位槽内,且具有滑动缺口;滑动件和一部分限位槽围合形成第一限位空间,第一限位空间用于容纳线材;滑动件和另一部分限位槽围合形成第二限位空间,第二限位空间用于容纳线材,第一限位空间和第二限位空间通过滑动缺口相连通。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构,由于设置有盖体和盒体,且盖体和盒体转动连接,在盖体和盒体之间设置限位槽,可以将因为盖体和盒体在转动时,需要产生运动的一部分线材容置在限位槽内;并且在限位槽内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滑动件,至少通过滑动件和限位槽分别围合成第一限位空间和第二限位空间,且在滑动件上设置滑动缺口,可以通过滑动缺口使第一限位空间和第二限位空间相连通。这样,可以使一部分线材容纳于第一限位空间内,使另一部分线材容纳于第二限位空间内,并使线材通过滑动缺口从第一限位空间内延伸至第二限位空间内,这样,由于产生运动的线材的部分局限于第一限位空间和第二限位空间内,这一部分线材在运动时,仅能沿着第一限位空间和第二限位空间的延伸方向运动,可以将线材的延伸方向限制在两个限位空间内,并可以通过滑动件将线材相邻的两部分隔离开。一方面在盖体相对盒体转动而带动线材运动时,可以通过限位空间引导线材,使线材仅在限位空间内的有限空间内运动,可以避免线材发生弯折等,而卡在盖体和盒体之间;另一方面,通过滑动件将线材因为运动而形成的相邻的两部分隔离开,可以避免相邻的两部分线材因为自身的摩擦而卡在盖体和盒体之间。

4、同时,由于滑动件可以在限位槽内转动,在线材产生运动时,通过滑动缺口可以引导线材持续地产生弯折变形,以使线材持续地从第一限位空间运动至第二限位空间内,或从第二限位空间运动至第一限位空间内,从而在盖体相对盒体转动时,可以使线材按照确定的路径运动,并可以避免对线材产生过渡的牵拉,可以提高该绕线机构的可靠性。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将需要产生运动的线材通过滑环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构,不需要将线材通过其他零部件电连接,而是可以将一根完整的线材设置在绕线机构中,进而可以提高绕线机构所能承载的电流强度和线路回路数量。

5、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滑动件包括滑动部,滑动件通过滑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限位槽内。

6、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滑动件还包括隔离部,隔离部沿滑动件的周向方向延伸形成,且与限位槽相适配;其中,在沿滑动件的周向方向上,隔离部的两端之间形成滑动缺口。

7、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隔离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件,转动件的轴线与滑动件的径向方向一致;在线材经过滑动缺口运动的过程中,线材与转动件抵接,并带动转动件转动。

8、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设置在盒体上朝向盖体的一侧,第二限位槽设置在盖体上与第一限位槽对应的位置,滑动件位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滑动件和第一限位槽围合形成第一限位空间,滑动件和第二限位槽围合形成第二限位空间。

9、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盒体上还形成有第三限位槽,第三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槽同轴设置,且与第一限位槽相连通,第三限位槽用于容纳线材。

10、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沿第三限位槽的径向方向上,在第三限位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卡,线材的一部分通过固定卡固定在第三限位槽的侧壁上。

11、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沿盖体的轴向方向上,在盖体上形成有第二线材通孔,第二线材通孔与第二限位槽相连通,线材从第二限位空间内穿过第二线材通孔延伸至盖体上的远离盒体的一侧。

12、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盖体上远离盒体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且固定件设置在与第二线材通孔对应的位置,通过固定件将线材的一部分固定在盖体上。

13、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投影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提供的绕线机构。

14、本申请提供的投影设备,由于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绕线机构,因此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即可以提高投影设备中的绕线机构所能承载的电流强度和线路回路数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包括滑动部(31),所述滑动件(3)通过所述滑动部(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限位槽(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还包括隔离部(32),所述隔离部(32)沿所述滑动件(3)的周向方向延伸形成,且与所述限位槽(7)相适配;其中,在沿所述滑动件(3)的周向方向上,所述隔离部(32)的两端之间形成所述滑动缺口(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离部(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件(5),所述转动件(5)的轴线与所述滑动件(3)的径向方向一致;在所述线材(4)经过所述滑动缺口(33)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线材(4)与所述转动件(5)抵接,并带动所述转动件(5)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7)包括第一限位槽(71)和第二限位槽(7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上还形成有第三限位槽(11),所述第三限位槽(1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71)同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限位槽(71)相连通,所述第三限位槽(11)用于容纳所述线材(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第三限位槽(11)的径向方向上,在所述第三限位槽(11)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卡(12),所述线材(4)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固定卡(12)固定在所述第三限位槽(11)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盖体(2)的轴向方向上,在所述盖体(2)上形成有第二线材通孔(21),所述第二线材通孔(2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72)相连通,所述线材(4)从所述第二限位空间(74)内穿过所述第二线材通孔(21)延伸至所述盖体(2)上的远离所述盒体(1)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2)上远离所述盒体(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6),且所述固定件(6)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线材通孔(21)对应的位置,通过所述固定件(6)将所述线材(4)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盖体(2)上。

10.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线机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包括滑动部(31),所述滑动件(3)通过所述滑动部(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限位槽(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还包括隔离部(32),所述隔离部(32)沿所述滑动件(3)的周向方向延伸形成,且与所述限位槽(7)相适配;其中,在沿所述滑动件(3)的周向方向上,所述隔离部(32)的两端之间形成所述滑动缺口(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离部(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件(5),所述转动件(5)的轴线与所述滑动件(3)的径向方向一致;在所述线材(4)经过所述滑动缺口(33)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线材(4)与所述转动件(5)抵接,并带动所述转动件(5)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7)包括第一限位槽(71)和第二限位槽(7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上还形成有第三限位槽(11),所述第三限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况文柱徐剑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