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282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涉及组织工程技术领域,包括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层,所述真皮层包括第一立体网状结构层,所述皮下组织层包括第二立体网状结构层,所述支架中部设置有若干微管,所述微管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微侧管,所述支架中部开设有若干微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立体网状结构层、第二立体网状结构层、微管和微侧管,通过第一立体网状结构层和第二立体网状结构层,利用网状结构的分布提高模型组织的韧性,能够仿生皮肤脂肪层的血管分布结构,便于形成血管通道,促进血管生成再生,利用微管和微侧管,便于营养物质的输送和代谢废物的排出,提高模型韧性,且符合人体真实皮肤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组织工程,尤其涉及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


技术介绍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不仅具有抵御外部环境感染的功能,还承担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其他物质丢失的任务。一般情况下,如果皮肤受到较轻的损伤,皮肤可以自我恢复。当大面积的皮肤受到严重的损害,例如烧伤,医生必须立即输入液体并保护伤口。如果仅是皮肤浅层受损,对于正常健康的人,新皮肤会再生,但对于一些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皮肤修复过程非常困难。此外,如果病人受到严重的烧伤,影响到内源性干细胞,皮肤就不能靠自己修复,通常须将身体其他部位的表层皮肤移植到伤口上,但这种方法会引起新的伤疤。如果是大面积的烧伤,人体正常皮肤所剩无几,将无法移植。没有皮肤的保护,重度烧伤者就会出现严重的脱水和细菌感染,严重时将会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人造皮肤。

2、人造皮肤的种类繁多,目前对于3d皮肤模型主要关注皮肤组织生长和修复,与真实皮肤差距较大,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对于3d皮肤模型主要关注皮肤组织生长和修复,与真实皮肤差距较大的问题。

2、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包括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层,所述真皮层包括第一立体网状结构层,所述皮下组织层包括第二立体网状结构层,所述表皮层顶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中部设置有若干微管,所述微管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微侧管,所述支架中部开设有若干微孔。

3、可选地,所述微侧管呈环形阵列排布在微管外侧,所述微侧管一端与微管内部相连通。

4、可选地,所若干所述微侧管位于第一立体网状结构层内侧,且若干所述微侧管位于第二立体网状结构层。

5、可选地,所述微侧管一端与第一立体网状结构层内侧相连通,且所述微侧管一端与第二立体网状结构层内侧相连通。

6、可选地,所述支架外边缘处与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层外边缘距离为3-6mm。

7、可选地,所述支架外侧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微针,所述微针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倒刺,若干所述倒刺呈环形阵列排布在微针外侧。

8、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9、1、本技术的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通过设置第一立体网状结构层、第二立体网状结构层、微管和微侧管,具体的,通过第一立体网状结构层和第二立体网状结构层,利用网状结构的分布,提高模型组织的韧性,能够仿生皮肤脂肪层的血管分布结构,便于形成血管通道,促进血管生成及再生,并且利用设置的微管和微侧管,便于营养物质的输送和代谢废物的排出,提高模型韧性,且符合人体真实皮肤的结构。

10、2、本技术的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通过支架、微针和倒刺的设置,具体的,通过支架进行支撑皮肤,并通过微针和倒刺作用,与皮肤贴合,使得该皮肤模型在使用时更不容易意外脱落,使用效果好。

11、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表皮层(1)、真皮层(2)和皮下组织层(3),所述真皮层(2)包括第一立体网状结构层(201),所述皮下组织层(3)包括第二立体网状结构层(301),所述表皮层(1)顶部设置有支架(401),所述支架(401)中部设置有若干微管(402),所述微管(402)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微侧管(403),所述支架(401)中部开设有若干微孔(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侧管(403)呈环形阵列排布在微管(402)外侧,所述微侧管(403)一端与微管(402)内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若干所述微侧管(403)位于第一立体网状结构层(201)内侧,且若干所述微侧管(403)位于第二立体网状结构层(3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侧管(403)一端与第一立体网状结构层(201)内侧相连通,且所述微侧管(403)一端与第二立体网状结构层(301)内侧相连通。p>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01)外边缘处与表皮层(1)、真皮层(2)和皮下组织层(3)外边缘距离为3-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01)外侧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微针(501),所述微针(501)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倒刺(502),若干所述倒刺(502)呈环形阵列排布在微针(501)外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表皮层(1)、真皮层(2)和皮下组织层(3),所述真皮层(2)包括第一立体网状结构层(201),所述皮下组织层(3)包括第二立体网状结构层(301),所述表皮层(1)顶部设置有支架(401),所述支架(401)中部设置有若干微管(402),所述微管(402)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微侧管(403),所述支架(401)中部开设有若干微孔(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侧管(403)呈环形阵列排布在微管(402)外侧,所述微侧管(403)一端与微管(402)内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皮肤制备加工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若干所述微侧管(403)位于第一立体网状结构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睿晨曹闻珊葛俊谭健徐佳洁张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腾瑞再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