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及其工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375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及其工作方法,涉及冶金设备检修技术领域,装置包括驱动轮装置、张紧轮装置、滚子链条、承载支撑装置、升降牵引小车和位置检测系统;以靠近离线检修车间的方向为右,以靠近在线轧制车间的方向为左;所述滚子链条设置于承载支撑装置中部;所述承载支撑装置包括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所述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上设置有轧机;所述承载支撑装置包括左小车轨道和右小车轨道,左小车轨道和右小车轨道上设置有升降牵引小车,右小车轨道外侧固定有位置检测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轧机由其自带的底部车轮通过升降牵引小车与位置检测系统的协同配合,实现过跨运输功能。相比传统技术,避免了车轮碎裂等风险,提升了重载设备的运输效率和运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设备检修,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冶金装备大型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运行状态、功能特性和检修效率对车间产能与产品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特别是设备停机检修时,需要将产品、设备等物件(以轧机为例)由在线轧制车间运输至离线检修车间,随后在离线区域对轧机进行拆卸和维修;轧机检修更新完毕后,会从离线检修车间运输至在线轧制车间,对后续产品进行在线轧制。因此,轧机在两个车间来回切换时,其运输效率和运输稳定性对车间产能与产品质量极为关键。

2、一般地,轧机在离线检修与在线轧制两个车间往返运输时,需要通过厂房柱列、地沟线缆等障碍物,运输情况十分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车间不在同一跨度,厂房吊车就不能实现过跨运输,需要过跨运输小车来实现轧机在厂房内不同跨度之间的转运功能。

3、传统技术中,过跨运输小车的车轮位于底部框架顶部的轨道上方,轧机在运输过程中整体置于过跨运输小车上方,由车轮拖动过跨运输小车与轧机两个物件,整体实现由在线轧制车间至离线检修车间的往返运输,车轮承受着重型轧机与过跨运输小车的双重载荷,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1、轧机整体置于过跨运输小车上方,轧机为重型装备,其全部重量载荷由过跨运输小车车体及底部车轮承受,降低了过跨运输小车的使用寿命,一旦车轮碎裂,将导致轧机运输停滞,影响运输效率和轧机设备安全性。2、轧机整体置于过跨运输小车上方,其设备重心相对较高,在运输过程中若出现紧急制动停车,轧机将因为惯性出现倾翻等安全隐患,对于运输效率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极大考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上述提出的现有运输设备承载高、运输稳定性差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及其工作方法。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底部车轮将轧机直接放置在钢轨上方,并经升降牵引小车完成过跨运输。相比传统技术,设备重心降低,避免了运输过程因惯性出现的倾翻等安全隐患,提升了设备运输过程的安全性能。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3、一种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包括驱动轮装置、张紧轮装置、滚子链条、承载支撑装置、升降牵引小车和位置检测系统;

4、以靠近离线检修车间的方向为右,以靠近在线轧制车间的方向为左;

5、所述驱动轮装置设置于承载支撑装置右侧,所述驱动轮装置包括传动链轮和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一减速电机间接带动传动链轮运转,所述传动链轮的外沿与滚子链条的右端相啮合组成链传动,所述驱动轮装置的侧面与承载支撑装置相连;

6、所述张紧轮装置设置于承载支撑装置左侧,所述张紧轮装置包括从动链轮和液压缸组件,所述从动链轮的外沿与滚子链条的左端相啮合组成链传动,所述张紧轮装置的侧面与承载支撑装置相连;

7、所述滚子链条设置于承载支撑装置中部;

8、所述承载支撑装置包括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所述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上设置有轧机;所述承载支撑装置包括左小车轨道和右小车轨道,所述左小车轨道和右小车轨道上设置有升降牵引小车,所述右小车轨道外侧固定有位置检测系统。

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装置还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底部通过螺栓锚固在地基上,所述第一底座的下方焊接有第一h型钢,所述第一h型钢通过水泥浇筑在地基内,所述第一底座的上表面右侧通过第一紧固组件固定有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外侧焊接有保护罩,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左侧输出端与第一联轴器相连,所述第一联轴器的左侧与第一轴相连并通过第一键紧固,所述第一轴由右至左依次连接第一轴承座、传动链轮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通过第二紧固组件固定于第一底座的箱体侧面,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的底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之间设置有传动链轮;所述第一底座远离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的箱体后端面上设置有第一上角钢和第一下角钢;所述第一上角钢与承载支撑装置中的第三上角钢之间通过链条上托架连接,并经第十紧固组件固定;所述第一下角钢与承载支撑装置中的第三下角钢间通过链条下托架连接,并经第十紧固组件固定。

10、进一步地,所述张紧轮装置还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由螺栓锚固在地基上,所述第二底座的下方焊接有第二h型钢,所述第二h型钢通过水泥浇筑在地基内,所述第二底座的上表面右侧放置有液压缸组件,所述液压缸组件通过第五紧固组件固定于液压缸滑板上,所述液压缸组件与液压缸滑板之间设置有第三键,所述液压缸滑板通过第四紧固组件固定于底座滑板上,所述液压缸滑板可在底座滑板上方左右滑动;所述底座滑板上设置有四组长形孔,所述底座滑板的右侧面与底座立板相连,所述底座立板的下表面固定于第二底座上,第一调整螺栓穿过底座立板上部的螺纹孔后,旋入液压缸滑板右侧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调整螺栓上设置有第一调整螺母。

11、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组件的左侧输出端与滑座的尾部之间通过第一销轴连接,所述第一销轴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挡板并通过第六紧固组件紧固,所述滑座的头部轴孔内穿入第二轴,所述第二轴两侧分别安装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所述第三轴承座与第四轴承座之间安装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的内径与第二轴之间通过第二键紧固定位,所述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分别通过第三紧固组件固定于滑座的头部钢板上,所述第二底座的箱体前侧筋板上部焊接一段第一滑动导轨,第一开关支架的左侧通过第七紧固组件固定在第一滑动导轨上,所述第一开关支架的右侧安装固定两组第一接近开关,所述第一接近开关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感应板,所述第一感应板的左侧通过第八紧固组件固定在第一开关底板上,所述第一开关底板通过第八紧固组件固定在滑座的侧面立板上;所述第二底座的箱体后端面焊接有第二上角钢和第二下角钢;所述第二上角钢与承载支撑装置中的第三上角钢之间通过链条上托架连接,并经第十紧固组件固定;所述第二下角钢与承载支撑装置中的第三下角钢之间通过链条下托架连接,并经第十紧固组件固定。

12、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支撑装置还包括右端的第一支撑架和左端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间设置有四组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三上角钢和第三下角钢,支撑底座前后两侧设置有若干个钢轨底座,支撑底座的前侧设置有第一钢轨,支撑底座的后侧设置有第二钢轨,所述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的两端设置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的上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多组钢轨压板,所述钢轨压板通过第九紧固组件固定在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钢轨底座的上部,所述支撑底座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右小车轨道和左小车轨道,所述左小车轨道、右小车轨道与第一底座的箱体上部、第二底座的箱体上部和支撑底座之间设置垫片组和第十一紧固组件。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右端设置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两侧的凹槽内放置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所述驱动轮装置与支撑底座之间、两组支撑底座之间、支撑底座与张紧轮装置之间,均通过链条上托架和链条下托架连接,并经第十紧固组件固定;若干组上角钢之间,均通过链条上托架连接;若干组下角钢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轮装置(1)、张紧轮装置(2)、滚子链条(3)、承载支撑装置(4)、升降牵引小车(5)和位置检测系统(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装置(1)还包括第一底座(101),所述第一底座(101)的底部通过螺栓锚固在地基上,所述第一底座(101)的下方焊接有第一H型钢(115),所述第一H型钢(115)通过水泥浇筑在地基内,所述第一底座(101)的上表面右侧通过第一紧固组件(103)固定有第一减速电机(102),所述第一减速电机(102)的外侧焊接有保护罩(112),所述第一减速电机(102)的左侧输出端与第一联轴器(104)相连,所述第一联轴器(104)的左侧与第一轴(105)相连并通过第一键(106)紧固,所述第一轴(105)由右至左依次连接第一轴承座(107)、传动链轮(111)和第二轴承座(109),所述第一轴承座(107)和第二轴承座(109)通过第二紧固组件(108)固定于第一底座(101)的箱体侧面,所述第一轴承座(107)和第二轴承座(109)的底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挡块(110),所述第一轴承座(107)和第二轴承座(109)之间设置有传动链轮(111);所述第一底座(101)远离第一轴承座(107)和第二轴承座(109)的箱体后端面上设置有第一上角钢(113)和第一下角钢(114);所述第一上角钢(113)与承载支撑装置(4)中的第三上角钢(413)之间通过链条上托架(404)连接,并经第十紧固组件(415)固定;所述第一下角钢(114)与承载支撑装置(4)中的第三下角钢(414)间通过链条下托架(405)连接,并经第十紧固组件(415)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装置(2)还包括第二底座(201),所述第二底座(201)的底部由螺栓锚固在地基上,所述第二底座(201)的下方焊接有第二H型钢(217),所述第二H型钢(217)通过水泥浇筑在地基内,所述第二底座(201)的上表面右侧放置有液压缸组件(202),所述液压缸组件(202)通过第五紧固组件(216)固定于液压缸滑板(211)上,所述液压缸组件(202)与液压缸滑板(211)之间设置有第三键(210),所述液压缸滑板(211)通过第四紧固组件(212)固定于底座滑板(215)上,所述液压缸滑板(211)可在底座滑板(215)上方左右滑动;所述底座滑板(215)上设置有四组长形孔,所述底座滑板(215)的右侧面与底座立板(230)相连,所述底座立板(230)的下表面固定于第二底座(201)上,第一调整螺栓(213)穿过底座立板(230)上部的螺纹孔后,旋入液压缸滑板(211)右侧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调整螺栓(213)上设置有第一调整螺母(2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组件(202)的左侧输出端与滑座(203)的尾部之间通过第一销轴(218)连接,所述第一销轴(218)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挡板(219)并通过第六紧固组件(220)紧固,所述滑座(203)的头部轴孔内穿入第二轴(207),所述第二轴(207)两侧分别安装第三轴承座(204)和第四轴承座(205),所述第三轴承座(204)与第四轴承座(205)之间安装从动链轮(206),所述从动链轮(206)的内径与第二轴(207)之间通过第二键(208)紧固定位,所述第三轴承座(204)和第四轴承座(205)分别通过第三紧固组件(209)固定于滑座(203)的头部钢板上,所述第二底座(201)的箱体前侧筋板上部焊接一段第一滑动导轨(221),第一开关支架(223)的左侧通过第七紧固组件(222)固定在第一滑动导轨(221)上,所述第一开关支架(223)的右侧安装固定两组第一接近开关(224),所述第一接近开关(22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感应板(225),所述第一感应板(225)的左侧通过第八紧固组件(227)固定在第一开关底板(226)上,所述第一开关底板(226)通过第八紧固组件(227)固定在滑座(203)的侧面立板上;所述第二底座(201)的箱体后端面焊接有第二上角钢(228)和第二下角钢(229);所述第二上角钢(228)与承载支撑装置(4)中的第三上角钢(413)之间通过链条上托架(404)连接,并经第十紧固组件(415)固定;所述第二下角钢(229)与承载支撑装置(4)中的第三下角钢(414)之间通过链条下托架(405)连接,并经第十紧固组件(415)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撑装置(4)还包括右端的第一支撑架(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轮装置(1)、张紧轮装置(2)、滚子链条(3)、承载支撑装置(4)、升降牵引小车(5)和位置检测系统(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装置(1)还包括第一底座(101),所述第一底座(101)的底部通过螺栓锚固在地基上,所述第一底座(101)的下方焊接有第一h型钢(115),所述第一h型钢(115)通过水泥浇筑在地基内,所述第一底座(101)的上表面右侧通过第一紧固组件(103)固定有第一减速电机(102),所述第一减速电机(102)的外侧焊接有保护罩(112),所述第一减速电机(102)的左侧输出端与第一联轴器(104)相连,所述第一联轴器(104)的左侧与第一轴(105)相连并通过第一键(106)紧固,所述第一轴(105)由右至左依次连接第一轴承座(107)、传动链轮(111)和第二轴承座(109),所述第一轴承座(107)和第二轴承座(109)通过第二紧固组件(108)固定于第一底座(101)的箱体侧面,所述第一轴承座(107)和第二轴承座(109)的底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挡块(110),所述第一轴承座(107)和第二轴承座(109)之间设置有传动链轮(111);所述第一底座(101)远离第一轴承座(107)和第二轴承座(109)的箱体后端面上设置有第一上角钢(113)和第一下角钢(114);所述第一上角钢(113)与承载支撑装置(4)中的第三上角钢(413)之间通过链条上托架(404)连接,并经第十紧固组件(415)固定;所述第一下角钢(114)与承载支撑装置(4)中的第三下角钢(414)间通过链条下托架(405)连接,并经第十紧固组件(415)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装置(2)还包括第二底座(201),所述第二底座(201)的底部由螺栓锚固在地基上,所述第二底座(201)的下方焊接有第二h型钢(217),所述第二h型钢(217)通过水泥浇筑在地基内,所述第二底座(201)的上表面右侧放置有液压缸组件(202),所述液压缸组件(202)通过第五紧固组件(216)固定于液压缸滑板(211)上,所述液压缸组件(202)与液压缸滑板(211)之间设置有第三键(210),所述液压缸滑板(211)通过第四紧固组件(212)固定于底座滑板(215)上,所述液压缸滑板(211)可在底座滑板(215)上方左右滑动;所述底座滑板(215)上设置有四组长形孔,所述底座滑板(215)的右侧面与底座立板(230)相连,所述底座立板(230)的下表面固定于第二底座(201)上,第一调整螺栓(213)穿过底座立板(230)上部的螺纹孔后,旋入液压缸滑板(211)右侧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调整螺栓(213)上设置有第一调整螺母(2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组件(202)的左侧输出端与滑座(203)的尾部之间通过第一销轴(218)连接,所述第一销轴(218)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挡板(219)并通过第六紧固组件(220)紧固,所述滑座(203)的头部轴孔内穿入第二轴(207),所述第二轴(207)两侧分别安装第三轴承座(204)和第四轴承座(205),所述第三轴承座(204)与第四轴承座(205)之间安装从动链轮(206),所述从动链轮(206)的内径与第二轴(207)之间通过第二键(208)紧固定位,所述第三轴承座(204)和第四轴承座(205)分别通过第三紧固组件(209)固定于滑座(203)的头部钢板上,所述第二底座(201)的箱体前侧筋板上部焊接一段第一滑动导轨(221),第一开关支架(223)的左侧通过第七紧固组件(222)固定在第一滑动导轨(221)上,所述第一开关支架(223)的右侧安装固定两组第一接近开关(224),所述第一接近开关(22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感应板(225),所述第一感应板(225)的左侧通过第八紧固组件(227)固定在第一开关底板(226)上,所述第一开关底板(226)通过第八紧固组件(227)固定在滑座(203)的侧面立板上;所述第二底座(201)的箱体后端面焊接有第二上角钢(228)和第二下角钢(229);所述第二上角钢(228)与承载支撑装置(4)中的第三上角钢(413)之间通过链条上托架(404)连接,并经第十紧固组件(415)固定;所述第二下角钢(229)与承载支撑装置(4)中的第三下角钢(414)之间通过链条下托架(405)连接,并经第十紧固组件(415)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重载过跨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撑装置(4)还包括右端的第一支撑架(401)和左端的第二支撑架(402),所述第一支撑架(401)和第二支撑架(402)间设置有四组支撑底座(403),所述支撑底座(403)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三上角钢(413)和第三下角钢(414),支撑底座(403)前后两侧设置有若干个钢轨底座(418),支撑底座(403)的前侧设置有第一钢轨(407),支撑底座(403)的后侧设置有第二钢轨(408),所述第一钢轨(407)和第二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江涛赵恒亮胡子瑞王磊刘明发曹栢闻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