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缓释型防膨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13414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田用粘土防膨剂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缓释型防膨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苄基‑季铵盐防膨剂、油相溶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其中,苄基‑季铵盐防膨剂与油相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1.5);苄基‑季铵盐防膨剂以及油相溶剂之和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质量比为(1~1.5):(1~1.5)。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这一特性,在高温条件下防膨剂主要在油相中,难以与黏土结合;低温条件下,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作用下,防膨剂与水相接触更充分,防膨剂被释放到水相中与粘土结合,达到防膨剂高温即井口端不释放,低温即远端油藏释放的效果。解决有机防膨剂耐温性差导致的防膨效果不理想,难以在远端油藏发挥防膨作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用粘土防膨剂制备,具体为一种低温缓释型防膨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粘土矿物广泛存在于油藏储层中,对于含粘土矿物的水敏性储层,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就会造成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分散和运移,极易堵塞油层通路,破坏地层,导致渗透率下降,严重影响石油的开采效率。在石油资源紧缺的今天,为实现油气田的稳产高产,粘土稳定剂即防膨剂被广泛应用。常见防膨剂主要为:无机盐类防膨剂,有机类防膨剂。

2、稠油即高粘度原油,其流动阻力大,甚至不能流动,因而使用常规的开采技术难以对其进行开发。随着原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加速了对稠油的开发。通过研究发现稠油对温度极为敏感,温度每增高10℃,粘度大约下降一半。目前,采用注蒸汽热采技术,已有效地开发了一批稠油油田,但注蒸汽热采技术采收率最高才达30%,针对采收率低的问题,采用亚临界注采工艺,使采收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此工艺所注蒸汽已接近临界点,井口温度达到300℃左右,由于无机盐类防膨剂仅可在80℃左右使用,且作用时效短,难以实现有效防膨;相比之下,有机类季铵盐防膨剂耐温性更好,但在200℃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缓释型防膨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苄基-季铵盐防膨剂、油相溶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其中,苄基-季铵盐防膨剂与油相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1.5);苄基-季铵盐防膨剂以及油相溶剂之和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质量比为(1~1.5):(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缓释型防膨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溶剂为甲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缓释型防膨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为苯并异噻唑啉酮溶液、吗啉溶液、聚乙二醇溶液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低温缓释型防膨体系,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缓释型防膨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苄基-季铵盐防膨剂、油相溶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其中,苄基-季铵盐防膨剂与油相溶剂的质量比为(1~1.5):(1~1.5);苄基-季铵盐防膨剂以及油相溶剂之和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质量比为(1~1.5):(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缓释型防膨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溶剂为甲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缓释型防膨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为苯并异噻唑啉酮溶液、吗啉溶液、聚乙二醇溶液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低温缓释型防膨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2%。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低温缓释型防膨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丽媛王武梅汪钊杨晓武王晨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