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摇杆切换阀,其包括一固定单元、一操作单元、一分水单元和至少二出水路,其中:所述操作单元包括一摇杆,所述摇杆枢接固定单元并具有一位于固定单元之外以供用户控制的手把和一位于固定单元之内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之上设置有内齿轮;所述分水单元包括转动设置在固定单元之内的一从动轮和一同轴固接在从动轮的分水盘;所述内齿轮和从动轮啮合,通过摇杆转动带动从动轮和分水盘转动,通过分水盘和固定单元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多个出水路之间的切换。本摇杆切换阀的切换方式新颖,使用方便,结构小巧,密封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是一种摇杆切换阀。
技术介绍
现有的切换阀如中国专利号CN200820229263. X,名称为《自动切换阀》的实用新 型,其内设有一阀芯,能够受水压的影响而前后移动以控制两出水口分别出水,其虽然实现 了自动切换的目的,但是未揭示用户如何通过该切换阀控制出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摇杆切换阀,其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摇杆切换阀,其包括一固定单元、一操作单元、一分水单元和至少二出水路,其 中所述操作单元包括一摇杆,所述摇杆枢接固定单元并具有一位于固定单元之外以 供用户控制的手把和一位于固定单元之内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之上设置有内齿轮;所述分水单元包括转动设置在固定单元之内的一从动轮和一同轴固接在从动轮 的分水盘;所述内齿轮和从动轮啮合,通过摇杆转动带动从动轮和分水盘转动,通过分水盘 和固定单元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多个出水路之间的切换。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包括一扇形片和一由扇形片外弧边向下延伸的挡 墙,所述挡墙之内侧面设置有内齿轮,所述扇形片圆心部固接在手把。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手把包括一枢接在固定单元的枢接部和一固接在枢接部的 手把杆,所述手把杆固设在枢接部的下部,所述扇形片固设在枢接部的上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一主体,所述操作单元位于所述主体顶面, 所述分水单元设于所述主体底面,其包括一与所述分水盘相配合的分水体,所述分水体设 有多个分别接通不同水路的分水孔。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底面开设一凹槽,所述分水盘适配于所述凹槽内。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轮下端设有一凸轴以与所述分水单元同轴固接。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单元设有一开槽,所述手把杆伸出所述开槽并能左右 摆动于其内以供用户控制。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单元上还设有一插座。本摇杆切换阀与
技术介绍
的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其包括一摇杆与切换阀内的 分水单元、固定单元以及水路配合,用户通过直接拨动摇杆的手把杆即可切换切换阀内的 出水,切换方式新颖,使用方便,结构小巧,密封性能好;2.摇杆包括一手把和一控制部,由 于控制部包括一扇形片和一挡墙,扇形片与手把固接,挡墙与从动轮齿轮啮合,因此彼此 配合紧密,实现了良好的互动;3.手把通过其枢接部与固定单元枢接,同时枢接部固接手 把杆与扇形片,使得操作单元不仅能够与固定单元配合,也保证了密封性能;4.由于分水单元还包括一设有多个分水孔的分水体,使得其与操作单元配合并分别连通至不同出水 路;5.由于分水单元的分水盘与主体底面的凹槽相适配,使得各部件配合紧密,密封性好; 6.由于从动轮下端设有一凸轴,使得其能有效地与分水单元同轴连动;7.由于固定单元设 有一开槽,因此摇杆的手把杆伸出固定单元后能够在开槽所限定的范围内左右摆动;8.固 定单元上还设有一插座,不仅能够用于夹持花洒也可以用于放置物品。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较佳实施例的摇杆切换阀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较佳实施例的摇杆切换阀的爆炸图。图3为较佳实施例的操作单元、分水盘和主体相配合的示意图。图4为较佳实施例的摇杆切换阀应用于花洒时头部花洒出水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中摇杆切换阀的剖视图。图6为图4的E-E线剖视图。图7为图4的F-F线剖视图。图8为较佳实施例的摇杆切换阀应用于花洒时侧喷花洒出水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图8中摇杆切换阀的剖视图。图10为图8的E-E线剖视图。图11为图8的F-F线剖视图。图12为较佳实施例的摇杆切换阀应用于花洒时手持花洒出水的立体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摇杆切换阀的剖视图。图14为图12的E-E线剖视图。图15为图12的F-F线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固定单元-100 ;开槽-110 ;主体-120 ;凹槽_121 ;插座_130 ;进水接头_140 ;出水 接头-150 ;摇杆-200 ;枢接部-211 ;手把杆-212 ;扇形片-221 ;挡墙-222 ;内齿轮-223 ;分 水单元-300 ;从动轮-310 ;凸轴-311 ;分水盘-320 ;通水孔-321,322 ;分水体-330 ;第一、 二、三分水孔-341,342,343 ;第一、二、三出水路 _410、420、430 ;第二、三出水孔-421,431 ; 头部花洒-510 ;侧喷花洒-520 ;手持花洒-530 ;支臂-540 ;软管-550。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15,它们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摇杆切换阀。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摇杆切换阀包括一固定单元100、一操作单元、一分水单 元300和三个出水路410,420和430,其中所述固定单元100设于所述操作单元和所述分水单元300的外面,其开设有一开 槽110,以及设有一插座130 ;所述固定单元100的一端装接一连通水源的进水接头140,对 应一端装接一出水接头150,所述固定单元100还包括一主体120设于其内,所述主体120 的两端分别与进水接头140、出水接头150相固定,其底面开设有一凹槽121。所述操作单元位于所述主体120上方,其包括一摇杆200,所述摇杆200具有一位于所述固定单元100之外以供用户控制的手把和一位于所述固定单元100之内的控制部;其中所述手把包括一枢接部211和一手把杆212,所述手把杆212能够在所述开槽110内 左右摆动,所述操作单元通过所述枢接部211与所述固定单元100枢接,所述手把杆212与 所述枢接部211的下部固接;所述控制部包括一扇形片221和一由扇形片221外弧边向下 延伸的挡墙222,所述扇形片221的圆心固设于所述枢接部211上部以固接手把,所述挡墙 222的内侧面设有内齿轮结构223。所述分水单元300包括一从动轮310、一分水盘320和一分水体330,其中所述从动轮310位于所述主体120的顶面,所述分水盘320和所述分水体330位 于所述主体120的底面。所述从动轮310为一齿轮结构,其与所述控制部挡墙222的内齿轮223相啮合以 与所述操作单元连动,所述从动轮310的下端设有一凸轴311,其分别穿过所述分水盘320、 所述主体120和所述分水体330,因此当拨动所述摇杆200时,所述控制部与从动轮310、分 水盘320和分水体330之间能够同轴转动,所述分水单元300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单元100 转动,其上开设一对通水孔321、322 ;所述分水盘320适配地位于所述主体120的凹槽121 内,其与所述分水体330相配合,复数个分别连通不同出水路的分水孔设于所述分水体330 之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阀具有三个出水路,其对应的分水孔分别为341、342和343,请 分别参考图7、图11和图15。图4至图15绘示了本较佳实施例中的摇杆切换阀的不同出水路之间的切换出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摇杆切换阀的三个出水路分别接通一头部花洒510、一侧喷花洒520和一 手持花洒530,其中,所述头部花洒510直接与所述出水接头150相装接;所述侧喷花洒520 通过一支臂540与所述切换阀相通,所述支臂540固定于墙面上;所述手持花洒530通过一 软管550与所述切换阀相接并夹持于插座130之上。图4至图7为其第一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摇杆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固定单元、一操作单元、一分水单元和至少二出水路,其中:所述操作单元包括一摇杆,所述摇杆枢接所述固定单元并具有一位于固定单元之外以供用户控制的手把和一位于所述固定单元之内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之上设置有内齿轮;所述分水单元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单元之内的一从动轮和一同轴固接在从动轮的分水盘;所述内齿轮和从动轮啮合,通过摇杆转动带动所述从动轮和分水盘转动,通过所述分水盘和固定单元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多个出水路之间的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海松,陈健民,曹斌,周华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周华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