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3065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2:05
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包括智能充电桩外壳、收集板、设备箱、水冷设备、充电枪头以及收集水箱,所述智能充电桩外壳上表面设置有收集板,收集板下表面固定连接于智能充电桩外壳上表面,智能充电桩外壳内部设置有设备箱,设备箱内部设置有充电设备,设备箱与智能充电桩外壳之间设置有水冷设备。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收集板与落水管,当露天下雨时,雨水落入收集板上表面的过滤顶盖内,经过收集板上表面收集槽通过落水管流入收集水箱内部,当收集水箱内部雨水过满时,便可以从收集水箱一端的注排水管流出,而收集水箱缺水时,则可以从注排水管内向收集水箱内注水,补充冷却水,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散热,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1、电动车充电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公共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大,充电桩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上,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在一些充电处无法通入水源,无法使用水冷提高散热效率,充电桩的内部电元器件内容易发热,若长时间的高温容易导致充电桩的内部电元器件损坏,需要及时地将充电桩内部热量进行散失,以保证充电桩能够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2、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包括:智能充电桩外壳、收集板、设备箱、水冷设备、充电枪头以及收集水箱,所述智能充电桩外壳上表面设置有收集板,收集板下表面固定连接于智能充电桩外壳上表面,智能充电桩外壳内部设置有设备箱,设备箱内部设置有充电设备,设备箱与智能充电桩外壳之间设置有水冷设备,智能充电桩外壳侧表面开设有通孔,设备箱一侧开设有通孔,设备箱一侧通孔与智能充电桩外壳外表面通孔互相对应,智能充电桩外壳外表面设置有充电枪头,充电枪头一端为输电线缆,充电枪头与输电线缆电性连接,输电线缆一端穿过智能充电桩外壳侧表面通孔与设备一侧通孔延伸至设备箱内部,输电线缆与设备箱内部充电设备电性连接,智能充电桩外壳底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顶部开设有两组通孔,通孔与智能充电桩外壳内部互相连通,空腔内壁一侧开设有两组通孔,空腔内部设置有收集水箱。

3、优选的,所述智能充电桩外壳一侧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散热孔与两组安装槽,安装槽与智能充电桩外壳内部互相连通,每组安装槽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

4、优选的,所述收集板上表面开设有收集槽,收集槽内部设置有过滤顶盖,过滤顶盖下表面固定连接于收集板上表面收集槽内底部,收集板下表面开设有落水口,落水口与收集槽内部互相连通。

5、优选的,所述收集水箱一端开设有两组通孔,收集水箱一端一组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注排水管,注排水管一端通过通孔与收集水箱内部互相连通,注排水管另一端穿过智能充电桩外壳底部空腔延伸至智能充电桩外壳外表面,收集水箱一端另一组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落水管,落水管一端通过通孔与收集水箱内部互相连通,落水管另一端穿过智能充电桩外壳底部空腔延伸至智能充电桩外壳外表面,落水管一端固定连接于收集板下表面落水口,落水管通过落水口与收集板上表面收集槽内部互相连通,收集水箱上表面开设有一组通孔,收集水箱侧表面开设有一组通孔,收集水箱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组散热翅片,每组散热翅片固定连接于收集水箱外表面。

6、优选的,所述水冷设备包括水泵与散热冷凝管,水泵一侧固定连接于收集水箱一侧,水泵进水口与收集水箱一侧通孔固定连接,水泵进水口与收集水箱一侧通孔互相连通,水泵出水口设置有散热冷凝管,散热冷凝管一端固定连接于水泵出水口,散热冷凝管与水泵出水口互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散热冷凝管另一端穿过智能充电桩外壳底部空腔内顶部通孔延伸至智能充电桩外壳内部,散热冷凝管一侧贴合于智能充电桩外壳内部,散热冷凝管远离水泵一端穿过电桩外壳底部空腔内顶部通孔以及收集水箱上表面通孔延伸至收集水箱内部,散热冷凝管外表面卡合有若干组固定卡环,固定卡环侧表面开设有两组螺纹孔,每组螺纹孔内部设置有螺栓,螺栓一端穿过固定卡环侧表面螺纹孔延伸至智能充电桩外壳内壁。

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通过设置有水冷设备、散热孔以及散热风扇,当使用智能充电桩充电枪头充电时,同时控制散热风扇启动,将智能充电桩外壳内部的热量排出,通过智能智能充电桩外壳一侧散热孔加速散热,而此时同时启动水泵,水泵将收集水箱内部雨水抽取至散热冷凝管内部,经过散热冷凝管的循环,使得雨水将智能充电桩外壳热量带出,重新流入收集水箱内部,完成循环,而收集水箱外表面散热翅片方便将收集水箱所积累的热量散发,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率,避免了长时间的高温导致充电桩的内部电元器件损坏。

10、通过设置有收集板与落水管,当露天下雨时,雨水落入收集板上表面的过滤顶盖内,经过收集板上表面收集槽通过落水管流入收集水箱内部,当收集水箱内部雨水过满时,便可以从收集水箱一端的注排水管流出,而收集水箱缺水时,则可以从注排水管内向收集水箱内注水,补充冷却水,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包括:智能充电桩外壳(1)、收集板(2)、设备箱(3)、水冷设备(4)、充电枪头(5)以及收集水箱(6),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充电桩外壳(1)上表面设置有收集板(2),收集板(2)下表面固定连接于智能充电桩外壳(1)上表面,智能充电桩外壳(1)内部设置有设备箱(3),设备箱(3)内部设置有充电设备,设备箱(3)与智能充电桩外壳(1)之间设置有水冷设备(4),智能充电桩外壳(1)侧表面开设有通孔,设备箱(3)一侧开设有通孔,设备箱(3)一侧通孔与智能充电桩外壳(1)外表面通孔互相对应,智能充电桩外壳(1)外表面设置有充电枪头(5),充电枪头(5)一端为输电线缆,充电枪头(5)与输电线缆电性连接,输电线缆一端穿过智能充电桩外壳(1)侧表面通孔与设备一侧通孔延伸至设备箱(3)内部,输电线缆与设备箱(3)内部充电设备电性连接,智能充电桩外壳(1)底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顶部开设有两组通孔,通孔与智能充电桩外壳(1)内部互相连通,空腔内壁一侧开设有两组通孔,空腔内部设置有收集水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充电桩外壳(1)一侧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散热孔(13)与两组安装槽,安装槽与智能充电桩外壳(1)内部互相连通,每组安装槽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板(2)上表面开设有收集槽,收集槽内部设置有过滤顶盖(8),过滤顶盖下表面固定连接于收集板(2)上表面收集槽内底部,收集板(2)下表面开设有落水口,落水口与收集槽内部互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水箱(6)一端开设有两组通孔,收集水箱(6)一端一组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注排水管(11),注排水管(11)一端通过通孔与收集水箱(6)内部互相连通,注排水管(11)另一端穿过智能充电桩外壳(1)底部空腔延伸至智能充电桩外壳(1)外表面,收集水箱(6)一端另一组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落水管(9),落水管(9)一端通过通孔与收集水箱(6)内部互相连通,落水管(9)另一端穿过智能充电桩外壳(1)底部空腔延伸至智能充电桩外壳(1)外表面,落水管(9)一端固定连接于收集板(2)下表面落水口,落水管(9)通过落水口与收集板(2)上表面收集槽内部互相连通,收集水箱(6)上表面开设有一组通孔,收集水箱(6)侧表面开设有一组通孔,收集水箱(6)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组散热翅片(7),每组散热翅片(7)固定连接于收集水箱(6)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设备(4)包括水泵(10)与散热冷凝管(14),水泵(10)一侧固定连接于收集水箱(6)一侧,水泵(10)进水口与收集水箱(6)一侧通孔固定连接,水泵(10)进水口与收集水箱(6)一侧通孔互相连通,水泵(10)出水口设置有散热冷凝管(14),散热冷凝管(14)一端固定连接于水泵(10)出水口,散热冷凝管(14)与水泵(10)出水口互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冷凝管(14)另一端穿过智能充电桩外壳(1)底部空腔内顶部通孔延伸至智能充电桩外壳(1)内部,散热冷凝管(14)一侧贴合于智能充电桩外壳(1)内部,散热冷凝管(14)远离水泵(10)一端穿过电桩外壳底部空腔内顶部通孔以及收集水箱(6)上表面通孔延伸至收集水箱(6)内部,散热冷凝管(14)外表面卡合有若干组固定卡环(15),固定卡环(15)侧表面开设有两组螺纹孔,每组螺纹孔内部设置有螺栓(16),螺栓(16)一端穿过固定卡环(15)侧表面螺纹孔延伸至智能充电桩外壳(1)内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包括:智能充电桩外壳(1)、收集板(2)、设备箱(3)、水冷设备(4)、充电枪头(5)以及收集水箱(6),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充电桩外壳(1)上表面设置有收集板(2),收集板(2)下表面固定连接于智能充电桩外壳(1)上表面,智能充电桩外壳(1)内部设置有设备箱(3),设备箱(3)内部设置有充电设备,设备箱(3)与智能充电桩外壳(1)之间设置有水冷设备(4),智能充电桩外壳(1)侧表面开设有通孔,设备箱(3)一侧开设有通孔,设备箱(3)一侧通孔与智能充电桩外壳(1)外表面通孔互相对应,智能充电桩外壳(1)外表面设置有充电枪头(5),充电枪头(5)一端为输电线缆,充电枪头(5)与输电线缆电性连接,输电线缆一端穿过智能充电桩外壳(1)侧表面通孔与设备一侧通孔延伸至设备箱(3)内部,输电线缆与设备箱(3)内部充电设备电性连接,智能充电桩外壳(1)底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顶部开设有两组通孔,通孔与智能充电桩外壳(1)内部互相连通,空腔内壁一侧开设有两组通孔,空腔内部设置有收集水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充电桩外壳(1)一侧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散热孔(13)与两组安装槽,安装槽与智能充电桩外壳(1)内部互相连通,每组安装槽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板(2)上表面开设有收集槽,收集槽内部设置有过滤顶盖(8),过滤顶盖下表面固定连接于收集板(2)上表面收集槽内底部,收集板(2)下表面开设有落水口,落水口与收集槽内部互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水箱(6)一端开设有两组通孔,收集水箱(6)一端一组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注排水管(11),注排水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晓昕张涛金春静鲁宏柳发亮文明马星星李文宇谢永源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玉溪中汇电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