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导航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2823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导航定位系统,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驱动腔,所述底座顶端中间对称开设有两个与驱动腔连通的散热口,所述底座顶端四角分别开设有与驱动腔连通的活动通槽;本技术底座内设置驱动腔,顶端中间对称设置两个与驱动腔连通的散热口,顶端四角设置四个与驱动腔连通的活动通槽,同时设置通过驱动机构在底座上相互靠近实现夹持或相互远离实现松开的四个夹持板,北斗定位器安装时,由四个夹持板夹持四角,不影响其侧面散热,同时底面散热可通过两个散热口、驱动腔和四个活动通槽的路径进行散热,散热性能较好,维持北斗定位器良好的工作环境,延长其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导航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1、无人机是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被广泛应用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

2、导航定位功能是无人机基本且必须具备的技术,一般通过安装的北斗定位器实现,专利号202020797726.3公开了一种北斗无人机导航定位装置,由基板、安装在基板顶端一侧带有限位槽的挡块、安装在基板顶端另一侧带有限位槽的外壳和弹性连接在挡块与外壳间的拉簧构成,装置安装时,拉动外壳向远离挡块的方向移动,直至外壳与挡块间的距离大于北斗定位器停止,将北斗定位器放置在外壳与挡块间,松开外壳,外壳在拉簧作用下复位向靠近挡块的方向移动,直至挡块与外壳配合实现北斗定位器的固定停止。

3、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即现有装置是通过挡块和外壳的两个限位槽对北斗定位器进行限位实现固定的,该种固定安装方式与北斗定位器的接触面积较大,且北斗定位器的底端同样接触封闭式基板,因此散热性能较差,而北斗定位器长期工作在散热较差的环境中容易缩短其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导航定位系统,具有散热性能较好,维持北斗定位器良好的工作环境,延长其使用年限的特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导航定位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驱动腔,所述底座顶端中间对称开设有两个与驱动腔连通的散热口,所述底座顶端四角分别开设有与驱动腔连通的活动通槽,所述底座顶端放置有盖住两个散热口但并未盖住四个活动通槽的北斗定位器,所述北斗定位器四角分别放置有夹持板,四个所述夹持板与底座间装配有驱动四个夹持板相互靠近实现夹持固定以及相互远离实现松开功能的驱动机构。

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底座顶端中间与驱动腔连通的活动口、沿活动口中心轴线对称放置在驱动腔内部且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底座内壁上的两个第一连接轴、沿活动口中心轴线对称放置在驱动腔内部位于两个第一连接轴相互远离一侧且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底座内壁上的两个第二连接轴以及放置在活动通槽内部与同侧夹持板底端固接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口内部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驱动腔底端装配有弹性支撑机构,所述活动杆两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内陷槽,所述内陷槽内部固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连接轴上固定套接有与同侧第一齿条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上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二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上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一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与同侧第二皮带轮间分别摩擦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二连接轴上位于第一皮带轮两侧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二齿轮,所述活动块底端固接有与同侧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条。

4、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固接在驱动腔底端的t型限位圆杆以及开设在活动杆内部的t型限位圆槽,t型限位圆杆顶端延伸至t型限位圆槽内,所述t型限位圆槽底端与t型限位圆杆顶端间弹性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

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腔内部与两个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成垂直角度且位于其上方沿活动杆中心轴线对称固接有两个第三连接轴,同侧两个活动块通过开孔套接方式与第三连接轴间活动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包括与活动块顶端固接的固定侧板以及放置在固定侧板内部顶端的固定顶板,所述固定顶板与固定侧板间装配有定位机构。

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固定顶板朝向固定侧板侧壁上的装配槽以及开设在固定侧板上朝向固定顶板侧壁上的十字定位槽,所述装配槽内部固接有装配杆,所述装配杆上通过开孔套接方式对称活动连接有两个可延伸至十字定位槽内定位的t型定位块,所述装配杆外位于两个t型定位块相互靠近侧壁间弹性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9、1、本技术底座内设置驱动腔,顶端中间对称设置两个与驱动腔连通的散热口,顶端四角设置四个与驱动腔连通的活动通槽,同时设置通过驱动机构在底座上相互靠近实现夹持或相互远离实现松开的四个夹持板,北斗定位器安装时,由四个夹持板夹持四角,不影响其侧面散热,同时底面散热可通过两个散热口、驱动腔和四个活动通槽的路径进行散热,散热性能较好,维持北斗定位器良好的工作环境,延长其使用年限。

10、2、本技术驱动机构在北斗定位器被放置在底座上时即自启动完成四个夹持板的移动自锁,提高系统的使用便捷性。

11、3、本技术夹持板由可拆装的固定侧板和固定顶板构成,而固定顶板的拆装通过按压两个t型定位块使其脱离两个十字定位槽即可实现,实现北斗定位器的快速拆除,方便后期对北斗定位器进行维护或检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导航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内部开设有驱动腔(13),所述底座(1)顶端中间对称开设有两个与驱动腔(13)连通的散热口(12),所述底座(1)顶端四角分别开设有与驱动腔(13)连通的活动通槽(10),所述底座(1)顶端放置有盖住两个散热口(12)但并未盖住四个活动通槽(10)的北斗定位器(3),所述北斗定位器(3)四角分别放置有夹持板,四个所述夹持板与底座(1)间装配有驱动四个夹持板相互靠近实现夹持固定以及相互远离实现松开功能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导航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底座(1)顶端中间与驱动腔(13)连通的活动口(20)、沿活动口(20)中心轴线对称放置在驱动腔(13)内部且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底座(1)内壁上的两个第一连接轴(19)、沿活动口(20)中心轴线对称放置在驱动腔(13)内部位于两个第一连接轴(19)相互远离一侧且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底座(1)内壁上的两个第二连接轴(23)以及放置在活动通槽(10)内部与同侧夹持板底端固接的活动块(11),所述活动口(20)内部放置有活动杆(21),所述活动杆(21)与驱动腔(13)底端装配有弹性支撑机构,所述活动杆(21)两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内陷槽(16),所述内陷槽(16)内部固接有第一齿条(17),所述第一连接轴(19)上固定套接有与同侧第一齿条(17)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18),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19)上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二皮带轮(27),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23)上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一皮带轮(24),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24)与同侧第二皮带轮(27)间分别摩擦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26),所述第二连接轴(23)上位于第一皮带轮(24)两侧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二齿轮(25),所述活动块(11)底端固接有与同侧第二齿轮(25)啮合连接的第二齿条(2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导航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固接在驱动腔(13)底端的T型限位圆杆(14)以及开设在活动杆(21)内部的T型限位圆槽(22),T型限位圆杆(14)顶端延伸至T型限位圆槽(22)内,所述T型限位圆槽(22)底端与T型限位圆杆(14)顶端间弹性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导航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腔(13)内部与两个第一连接轴(19)和第二连接轴(23)成垂直角度且位于其上方沿活动杆(21)中心轴线对称固接有两个第三连接轴(28),同侧两个活动块(11)通过开孔套接方式与第三连接轴(28)间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导航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包括与活动块(11)顶端固接的固定侧板(2)以及放置在固定侧板(2)内部顶端的固定顶板(4),所述固定顶板(4)与固定侧板(2)间装配有定位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导航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固定顶板(4)朝向固定侧板(2)侧壁上的装配槽(5)以及开设在固定侧板(2)上朝向固定顶板(4)侧壁上的十字定位槽(8),所述装配槽(5)内部固接有装配杆(6),所述装配杆(6)上通过开孔套接方式对称活动连接有两个可延伸至十字定位槽(8)内定位的T型定位块(7),所述装配杆(6)外位于两个T型定位块(7)相互靠近侧壁间弹性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导航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内部开设有驱动腔(13),所述底座(1)顶端中间对称开设有两个与驱动腔(13)连通的散热口(12),所述底座(1)顶端四角分别开设有与驱动腔(13)连通的活动通槽(10),所述底座(1)顶端放置有盖住两个散热口(12)但并未盖住四个活动通槽(10)的北斗定位器(3),所述北斗定位器(3)四角分别放置有夹持板,四个所述夹持板与底座(1)间装配有驱动四个夹持板相互靠近实现夹持固定以及相互远离实现松开功能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导航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底座(1)顶端中间与驱动腔(13)连通的活动口(20)、沿活动口(20)中心轴线对称放置在驱动腔(13)内部且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底座(1)内壁上的两个第一连接轴(19)、沿活动口(20)中心轴线对称放置在驱动腔(13)内部位于两个第一连接轴(19)相互远离一侧且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底座(1)内壁上的两个第二连接轴(23)以及放置在活动通槽(10)内部与同侧夹持板底端固接的活动块(11),所述活动口(20)内部放置有活动杆(21),所述活动杆(21)与驱动腔(13)底端装配有弹性支撑机构,所述活动杆(21)两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内陷槽(16),所述内陷槽(16)内部固接有第一齿条(17),所述第一连接轴(19)上固定套接有与同侧第一齿条(17)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18),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轴(19)上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二皮带轮(27),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23)上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一皮带轮(24),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24)与同侧第二皮带轮(27)间分别摩擦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斌魏文弟张保家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秦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