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2763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载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包括:k列辐射单元和功分网络构成的天线;每列辐射单元的最大增益在‑10°~10°范围内,每列辐射单元的3dB波束宽度大于15度;所述天线在FOV范围内的天线增益的变化率小于2dB/度,且相对零度方向的相对增益均大于‑16dB,增益最大的方向在‑5°~5°范围内。使得天线的利用率提高1倍,和传统的远天线只探测远处,近天线只探测近处相比,利用率提高1倍;对稀疏阵列,方位孔径可以提升到原来的2倍,方位孔径和俯仰孔径都提升了1倍,分辨率自然也提升了1倍,和现有的形式相比,3列、4列、5列、6列的增益都比2列的增益更高,因此探测距离也更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载雷达,具体涉及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


技术介绍

1、在车载前雷达领域,随着技术更新迭代和自动驾驶的需求牵引,对车载毫米波前雷达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探测距离远,另一方面要求探测范围宽。

2、为了迎合这样的技术需求,现有技术中前雷达在设计上将天线分成远天线和近天线,远天线负责探测距离远(但是探测范围窄),近天线负责探测范围宽(但是探测距离远),这样的设计是当前最为主流和常见的设计。这种设计符合了需求,但是天线的利用率下降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针对上述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2列等功分的天线设计来克服,但是这种设计的缺点是探测距离下降。

4、对于上述提到的远近天线分开设计的形式,探测远距离时用远天线,探测近距离时用近天线。天线的利用效率太低,导致天线最终的通道数量下降,导致方位分辨率和俯仰分辨率下降。以4发4收为例,假如发射天线按照远天线2个,近天线2个,那么根据mimo的原理,探测远距离时具有的通道数量为2(2个远天线)*4(4个接收天线)=8个通道,探测近距离时具有的通道数量为2(2个远天线)*44个接收天线)=8个通道,那么不管在探测远还是探测近时,都只有8个通道。假如发射天线,每个天线在方向图上等效为远天线与近天线的叠加,也就是4个发射天线都用于探测远和近,那么在探测时将有4(发射天线)*4(接收天线)=16个通道,那么不管在探测远还是探测近时,都有16个通道。

5、对于上述提到的发射天线全都采用2列的等功分天线,与上述中4列的发射天线相比,天线的增益下降,探测距离因此也会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采用平肩天线使得天线的利用率提高1倍,布阵孔径为原来的2倍,雷达方位分辨率和俯仰分辨率提升2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出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包括:

4、k列辐射单元和功分网络构成的天线;其中,k≥3,k代表辐射单元的数量,每列辐射单元的最大增益在-10°~10°范围内,每列辐射单元的3db波束宽度大于15度;

5、所述天线在fov范围内的天线增益的变化率小于2db/度,且相对零度方向的相对增益均大于-16db,增益最大的方向在-5°~5°范围内,所述天线增益变化率根据天线的幅度和相位的一致性反推m imo得到,其中,mimo由多个相同的发射天线和多个相同的接收天线组成;

6、其中,所述功分网络控制k列辐射单元的幅度和相位,k列辐射单元间隔相等;且幅度和相位值根据列数项设定取值范围,k列辐射单元的间隔有一定的取值范围。

7、优选的,所述k列辐射单元和功分网络构成的天线最大增益比单列辐射单元的最大增益至少大6.3l gk db。

8、优选的,所述k列辐射单元和功分网络构成的天线,k列辐射单元间隔相等,3db波束宽度大于50.77λ/kd,λ是波长,k是辐射单元的列数,d是辐射单元的间隔。所述k列辐射单元和功分网络构成的天线,k列辐射单元间隔相等,3db波束宽度小于76.1λ/kd,λ是波长,k是辐射单元的列数,d是辐射单元的间隔。

9、优选的,所述k设置为3时,幅度为(0.7+δ1+δ0.7+δ),相位为(35+ε0+ε35+ε),间隔为(0.5+ξ)λ;

10、其中,-0.2<δ<0.2,-15<ε<15,-0.15<ξ<0.15,λ是波长。

11、优选的,所述k设置为4时,幅度为(0.7+δ1+δ1+δ0.7+δ),相位为(35+ε0+ε0+ε35+ε),间隔为(0.5+ξ)λ;

12、其中,-0.2<δ<0.2,-15<ε<15,-0.15<ξ<0.15,λ是波长。

13、优选的,所述k设置为5时,幅度为(0.7+δ1+δ1+δ1+δ0.7+δ),相位为(35+ε15+ε0+ε15+ε35+ε),间隔为(0.5+ξ)λ;

14、其中,-0.2<δ<0.2,-15<ε<15,-0.15<ξ<0.15,λ是波长。

15、优选的,所述k设置为6时,幅度为(0.7+δ1+δ1+δ1+δ1+δ0.7+δ),相位为(30+ε30+ε0+ε0+ε30+ε30+ε),间隔为(0.5+ξ)λ;

16、其中,-0.2<δ<0.2,-15<ε<15,-0.15<ξ<0.15,λ是波长。

1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8、本专利技术通过功分网络控制k列辐射单元的幅度和相位,k列辐射单元间隔相等;且幅度和相位值根据列数项设定取值范围,k列辐射单元的间隔有一定的取值范围,使得天线的利用率提高1倍,和传统的远天线只探测远处,近天线只探测近处相比,利用率提高1倍;对稀疏阵列,方位孔径可以提升到原来的2倍,雷达方位分辨率和俯仰分辨率提升2倍,方位孔径和俯仰孔径都提升了1倍,分辨率自然也提升了1倍,和现有的形式相比,3列、4列、5列、6列的增益都比2列的增益更高,因此探测距离也更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k列辐射单元和功分网络构成的天线最大增益比单列辐射单元的最大增益至少大6.3lgk d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k列辐射单元和功分网络构成的天线,k列辐射单元间隔相等,3dB波束宽度大于50.77λ/kd,λ是波长,k是辐射单元的列数,d是辐射单元的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k列辐射单元和功分网络构成的天线,k列辐射单元间隔相等,3dB波束宽度小于76.1λ/kd,λ是波长,k是辐射单元的列数,d是辐射单元的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k设置为3时,幅度为(0.7+δ1+δ0.7+δ),相位为(35+ε0+ε35+ε),间隔为(0.5+ξ)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k设置为4时,幅度为(0.7+δ1+δ1+δ0.7+δ),相位为(35+ε0+ε0+ε35+ε),间隔为(0.5+ξ)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k设置为5时,幅度为(0.7+δ1+δ1+δ1+δ0.7+δ),相位为(35+ε15+ε0+ε15+ε35+ε),间隔为(0.5+ξ)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k设置为6时,幅度为(0.7+δ1+δ1+δ1+δ1+δ0.7+δ),相位为(30+ε30+ε0+ε0+ε30+ε30+ε),间隔为(0.5+ξ)λ;

...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k列辐射单元和功分网络构成的天线最大增益比单列辐射单元的最大增益至少大6.3lgk d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k列辐射单元和功分网络构成的天线,k列辐射单元间隔相等,3db波束宽度大于50.77λ/kd,λ是波长,k是辐射单元的列数,d是辐射单元的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k列辐射单元和功分网络构成的天线,k列辐射单元间隔相等,3db波束宽度小于76.1λ/kd,λ是波长,k是辐射单元的列数,d是辐射单元的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毫米波前雷达平肩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k设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福才陈承文周珂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承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